2006年中国管理软件行业市场回顾与前景展望(上)
|谢昭然|2007-02-24
p>
p>
回眸过去的2006年,中国发展的成就可圈可点,但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仍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难题。在各行业平稳度过加入WTO五周年的过度期后,2006年对我们国家来说是相当不平凡的一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十一五规划纲要决议,党中央就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信息化建设在国家战略上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06年,在中国信息化发展历史上是一个有着重要意义的一年,是信息化从过去的历史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年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国务院颁布的《2006年~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明确了今后5年中国信息化的基本方向,成为信息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此后国家的"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以及相应的关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信息产业、信息安全的五年计划也在起草,许多部门、许多地方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部署,相应调整了各自的规划和计划,在信息化的各个方面取得了十分令人高兴的进步。《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6》是继去年7月发布《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5》后,中国政府发布的第二个信息化"白皮书",字里行间透露出政府推进信息化的新思路。在"十一五"开局之年,在和谐社会的大框架下,信息化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在回顾本年度企业信息化市场状况时,发现贯穿于2006年中国的信息化建设发展中,业界曾用各种方式讨论过的发展热点问题,既是全年发展中人们关心的重点,又是关系未来信息化发展的热点。
信息化规划、政策发展蓝图逐渐明晰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到《2006年~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再到《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一系列大政方针相继出台的"政策年"……
软件产业快速增长,产业结构、布局迅速调整
我国软件产业区域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预计2006年,全国软件收入超过100亿元的省市超过11个,前在前四位的北京、广东、上海、江苏,软件产业在西部一些省市也较为出色,这主要源于智力型劳动力密集,科研队伍、大学、研究所比较集中的地区,软件产业发展较快……
"ERP市场真正腾飞的时候开始"
或许说到中国ERP市场的现状时,人们往往想到的是"不温不火"、"平平淡淡"、"从激情到务实"等字眼,但从2006年ERP产品、技术、渠道、人才、服务等种种数据和动向表明,中国的ERP市场正进入全盛时期……
高举服务大旗,厂商扩张转型显分岐
软件开发商面临全面转型,即从产品提供商向服务供应商的转型,这是一个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的软件许可的商业模式正在面临着挑战,实现软件服务化,基于互联网的软件服务模式将会为用户带来而低廉的成本和高品质的服务……
并购、合作、重组掀起浪潮
在资本、市场与技术的三重驱动下,2006年的管理软件行业并购、合作、重组浪潮风起云涌。和则共生共存,分则自取灭亡。业界并购重组浪潮汹涌澎湃,是行业竞争所面临的一种必然结果,折射出业界合作竞争意识的觉醒。在日渐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需要和谐之道……
纷争不断,渠道"城头变幻大王旗"
在持续几年的跑马圈地、概念翻新之后,国内ERP厂商的业绩增长遭遇了天花板,从2003年开始,包括ERP在内的整个国内软件阵营都陷入了赢利危机。俗话说,"得渠道者得天下",2006年,用友、浪潮、金蝶等厂商不约而同选择了从渠道突围……
SOA是机遇还是泡沫?
国内的中间件厂商对SOA并不狂热,这与国内企业的产品管理的认识和实践有着相当大的关系。然而随着软件应用的核心逐步由技术实现转向客户体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成熟,软件系统的建设将被协同化,服务集成替代从而进入SOA的年代……
软件外包的背后,浮华或毒丸?
2006年9月初,企业界与专家团队发生了严重分岐,软件外包从没有象今年这样备受关注。新一轮全球产业布局调整的大潮,为中国软件外包市场赋予了高速成长的强大推进力,而我们最需要的却是褪去浮华、沉淀思绪……
人才培养步伐加快,ERP成薪酬高地
岗位不同付薪水平也不同,对于普通员工而言,目前市场上较为热门而薪酬较高的岗位集中在企业资源计划(ERP)、企业应用集成和应用程序开发。达到管理层级别的IT从业人员的收入和职能的相关度降低,与职位的相关度增加……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过去的2006年,我国管理软件产业取得很大的成绩,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一些问题一直还存在……
软件产业前景展望
2006年软件产业出现的许多趋势在2007年将继续发展,而几个新的趋势会在2007年中改变软件市场上的格局……
信息化规划、政策发展蓝图逐渐明晰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到《2006年~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再到《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一系列大政方针相继出台的"政策年",各行业信息化建设已走向深化应用,IT正从传统的工具层进阶到战略层,成为"十一五"开局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开路先锋。
当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已从基础建设阶段走向深入应用,从工具层转入战略层,并已经深深融入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你会发现,已经很难把信息化作为一个单独的话题来谈,它越来越成为管理、战略的一部分,不可分割。"一位CIO如是说。
2006年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政策年",多项信息化政策从国家层面问世。年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颁布,"十一五"规划在"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一篇中专门设有"积极推进信息化"一章,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提高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并从制造业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和信息安全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
在今年3月召开的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国务院颁布了《2006年~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明确了今后15年中国信息化的基本方向,成为信息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此后,各省市纷纷出台信息化发展规划,从国家到地方,信息化的发展蓝图逐渐明晰。
《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6》是继2005年7月发布《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5》后,中国政府发布的第二个信息化"白皮书"。这种变革的新思路延伸到了电子政务,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出台的《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以国信〔2006〕2号文件向各省市发布,规划了电子政务的顶层设计,信息化已深入到政府行政体制变革。(来源:支点网,作者:谢昭然)5月20日,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转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简称"18号文件"),对今后国家电子政务建设做出了具体规划,这是国家首次将电子政务统筹部署并切实落实的一个重要性的标志性文件。
今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字里行间我们不难看出,信息化建设已经融入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众多举措之中。
随着"十一五"战略规划的出台,多项国家层面的信息化政策相继推出,这在以前是很少有的,2006年成为中国信息化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的"政策年",信息化更深层次地融入到国家发展战略中。"十一五"是变革的新时期,从政府到企业、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化已经成为深入变革的利器。同时,多项信息化规划的出台也显示出信息化已经由从前的自发建设转变为统一框架下有目的的系统建设。在这种统一规划下,信息化将有效地规避以前的"孤岛",从组织内转向组织间建设,在资源共享的平台上,信息化将发挥出最大的"聚合效应"。
软件产业快速增长,产业结构、布局迅速调整
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软件产业体系正在逐步形成,中国软件产业在国务院18号文件的支持下,产业规模从2001年开始以年均40%速度增长,五年前翻了近三番,尽管在全球市场上属于后来者,但是中国软件产业却计划以超常规的发展速度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信息产业部公布的一份软件产业发展规划显示,2010年中国软件产业销售收入预计将达到13000亿元人民币,其中国产软件占国内市场的份额不低于65%,软件出口达125亿美元,将形成若干软件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软件骨干企业,未来5年内从业人员将达230万人左右。
目前,软件产业总体规模已经超过了印度和韩国。软件产业近年来已成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之一。预计2006年中国软件产业规模超过4700亿元,企业个数由2001年2767家增加到2006年的12300家,增长了3倍多。
目前,我国共建立了十一个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六个国家软件出口基地,以及一百七十二个国家级重点软件企业,形成了软件产业的总体布局。
我国软件产业区域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预计2006年,全国软件收入超过100亿元的省市超过11个,前在前四位的北京、广东、上海、江苏,软件产业在西部一些省市也较为出色,这主要源于智力型劳动力密集,科研队伍、大学、研究所比较集中的地区,软件产业发展较快。11省市软件收入占全国软件收入超过85%,软件产业的区域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来源:支点网,作者:谢昭然)
从11个软件收入超过100亿元省市的地区分布来看,只有陕西省属于西部地区,东西部软件产业的差距继续拉大。今年在大连举行的第四届软件交易博览会上,东部省份展台前门庭若市,与中西部省份展台门庭冷落形成了鲜明对比。
产业经济效益显著提升。2006年1~8月,中国软件产业完成利润总额202.5亿元,同比增长37.8%,高出软件业务收入增速10个百分点以上;软件产业实现利润率9.1%,比2005年年底提高了1.9个百分点,高出制造业5个百分点以上,经济效益好于2005年。
软件出口增长稳中有升。据统计,前八个月,我国软件产品出口21.1亿美元,同比增长36.9%,其中广东仍是软件出口主要地区,占全部出口总额的55.6%,比2005年年底提高了2.7个百分点;其次是上海、北京、江苏、辽宁和山东等省市,今年累计软件产品出口均超过1亿美元。这6个地区累计软件产品出口占全国软件产品出口的90%以上。
而在10月9日,国家税务总局会同商务部、信息产业部、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海关总署、统计局、外汇局联合制定《关于发展软件及相关信息服务出口的指导意见》,指出争取到2010年我国软件及相关信息服务出口总额超过100亿美元,出口年均增速不低于25%,形成一批具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出口产品,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软件及相关信息服务出口骨干企业。
“ERP市场真正腾飞的时候开始”
或许说到中国ERP市场的现状时,人们往往想到的是"不温不火"、"平平淡淡"、"从激情到务实"等字眼,但从2006年ERP产品、技术、渠道、人才、服务等种种数据和动向表明,中国的ERP市场正进入全盛时期。
“中国ERP市场真正腾飞的时候开始了。”甲骨文公司大中华区中小企业应用产品部总经理刘强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而在今年7月召开的"管理软件技术发展趋势研讨会"上,与会的专家更是提出了管理软件第三次革命到来的观点。
据IDC的分析报告指出,中国管理软件企业的快速崛起,主要源于亚太地区中小企业 ERP 应用的迅猛发展及中国企业信息化应用进入了新的需求阶段。"中国管理软件市场正在进入第二波高增长期。从今年开始,很多项目需求来源于公司整合。"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ERP合伙人王首虎认为,中国市场新的增长点已经从最初的IT应用,扩展到了企业业务应用范围。
而随着大批厂商的进入和用户需求的改变,中国管理软件市场的竞争正在进一步加剧。加快产业整合,也给国内管理软件市场带来了一个"最好的年代"。不过,市场的好年代并不代表本地厂商的优越性,国内管理软件厂商自己也明白,只有加倍努力,才能确保那张 "最好的年代"的入场券。
据易观国际发布数据显示,2006年第3季度中国ERP市场整体规模达到9.62亿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17.91%。预计2006年中国ERP软件市场规模估计会达到41亿元人民币,比2005年增长16.38%,约占全球ERP市场份额的2%。
继国际ERP市场于2005年完成一系列大型并购之后,快速发展的中国ERP市场今年也进入了盘整阶段,国际厂商与本土厂商之间并购与战略合作频繁发生。ERP产业渐呈两极分化趋势:做全线覆盖的复合型厂商,或是专注于特定细分市场。
在高端ERP市场,呈现为SAP和Oracle两强相争的局面。而本土领先厂商如用友、金蝶、浪潮、新中大等也正试图将产品延伸至高端市场。用友NC宣布采用IBM WebSphere中间件,正包含了借助IBM打开海外市场的意图。
在中端ERP市场,本土厂商仍占据主导地位,但一些中型国际厂商通过深耕细分市场,巩固了市场地位,如专注于离散制造业的QAD、兼顾流程与离散制造业的Infor(SSA)、Epicor(Scala)。
在中小企业ERP市场,国际厂商加速进入。例如赛捷(Sage),收购两家在华总代,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本土厂商则以功能更为强壮的标准产品,借助渠道实现分销,以期降低销售成本。
此外,一些ERP厂商正在尝试新的ASP商业模式:例如QAD与IBM合作推出面向汽车零配件企业的AutoHub平台。速达则全面转向在线电子商务模式。此外,开源ERP也开始获得一些有自我实施能力的中小企业用户。
自2005年SAP、Oracle和金蝶各自抽象出平台产品以来,其他主流ERP厂商也纷纷跟进,如用友于6月推出UAP平台、浪潮推出GSP、新中大推出UP平台。(来源:支点网,作者:谢昭然)但是,平台是否可供增值合作伙伴做灵活配置和二次开发,则成为检验平台化的重要尺度。
IBM近日发布的中国ERP白皮书指出,近年来,中国企业对ERP的投资力度逐年加大,虽然如此,大部分行业和企业的ERP应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初级阶段,而且,ERP项目的实施情况也是喜忧参半,项目预期收益远远没有完全实现。
尽管中国的ERP市场增长强劲,ERP支出占全部IT支出的比例仍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以2004年的数字为例,中国ERP支出占IT支出的比例为1.7%,而同期日本、美国、英国的比例分别达到2.5%、3.3%和4.2%,这显示出中国ERP市场的巨大增长潜力。
纵观2006年,ERP市场增长乏力,但是综合管理软件所占的比重却有了大幅增加,上升了21个百分点;同样我们还可以看到产业集中度则增加了26个百分点,数据本身可能会存在误差,而行业也可能存在类似的季节性因素。但不可否定的一个事实是:整个管理软件市场已经放慢了增长的脚步,开始处于一个调整的时期。
分析原因看来,一方面管理软件市场厂商的合并逐渐增多,特别是国外的大厂如甲骨文、IBM等加强了这方面的投资;另一个方面的原因就是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厂商面临着被淘汰出局的危险。而且,从产业发展的一般趋势来看,特别是国外成熟的管理软件行业的发展规律来看,产业集中度还会进一步的提升。
目前,国内市场前10名的厂商占据市场较高的份额,大家都没有取得市场的领导地位,竞争处于胶着的状态,这一点从排名第一的用友只有7.44%的份额也可以看出。
高举服务大旗,厂商扩张转型显分岐
软件开发商面临全面转型,即从产品提供商向服务供应商的转型,这是一个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的软件许可的商业模式正在面临着挑战,实现软件服务化,基于互联网的软件服务模式将会为用户带来而低廉的成本和高品质的服务。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电子商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梁春晓在谈到软件企业发展未来的方向时指出:第一是要向互联网迁移,第二是向服务转型。
面对服务转型的大趋势,用友、金算盘的新战略都高举服务化的大旗。用友移动商务公司总经理杨健表示:"从战略层面上看,用友要适应国际上软件向服务转型的趋势,从一次性地销售软件到来自服务的持续性收入。成立移动公司是把软件向服务转型再向前推进一步,即通过移动的网络来细分服务。"
金算盘在7月发布其全程电子商务平台时,大力宣传对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即软件服务化)战略,一年298元人民币的服务费即可获得金算盘9i基本模块的使用权。(来源:支点网,作者:谢昭然)目前,SaaS已被salesforce、GoToMyPC、Rightnow.com、Journyx等厂商广泛应用,正在全球兴起。这种从销售软件许可到按年(或月)收取使用费的模式,使软件的交付和实施模式发生根本变化,让用户能够像使用水电气一样按实际用量支付费用。
从产品、支付方式、服务方式的改变,相比用友,金算盘的服务转型战略更落到了实处,走的是"用友、金蝶与阿里巴巴之间的第三条道路"。但服务转型之路充满着荆棘与艰辛,IBM在1994年提出服务转型的战略,经过十多年的深耕,才使近年来服务的营收占到了整体营收的一半水平。
同金算盘向互联网的扩张不同,用友的新战略瞄向比网络用户群大3倍多的手机用户群,2006年5月才成立的用友在线事业部也在近段时间大力宣传"移动"电子商务战略,从软件领域扩张到移动增值服务领域,把电子商务"移动"到手机上,开辟电子商务的另一种形态BtoBtoC,建立"移动商街",帮助企业向目标客户提供所需产品、内容和服务。
而以ERP概念在香港创业板上市,未能达到预期的融资目标,去年11月在港退市的速达,也在包装"新概念",扩展新的领域的速达近段时间,也推出了大商圈模式,凭借63万企业客户的积累,通过面向企业的电子杂志,打造一个企业展示品牌形象和产品信息的商业平台,让企业、商务与用户能够更好的互动,建立大商圈。
移动电子商务、全程电子商务、新电子杂志,虽然是三路不同的路,大家都把扩张的目标瞄向了网络,所不同是速达与金算盘向互联网,而用友却瞄向了移动网络。
并购、合作、重组掀起浪潮
2006年初,身为人大代表的用友集团总裁王文京在两会上建议:政府要警惕国际软件巨头通过并购、控股等方式垄断中国软件行业。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
在资本、市场与技术的三重驱动下,2006年的管理软件行业并购、合作、重组浪潮风起云涌。和则共生共存,分则自取灭亡。业界并购重组浪潮汹涌澎湃,是行业竞争所面临的一种必然结果,折射出业界合作竞争意识的觉醒。在日渐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需要和谐之道。
在2006年,外资进入中国市场进程的步伐在加速,他们要么以收购国内企业迅速建立自己的市场渠道,要么以合作的姿态在中国市场攫取更大的利润。
5月16日,神州数码管理系统公司(DCMS)宣布和韩国工程服务公司INOPS合资组建一家产品公司。韩国INOPS参股30%,通过DCMS顺利进入中国市场。5月17日,英国赛捷集团也宣布,在收购了其在上海的两家代理商–吉盟星公司和华拓软件公司后,该公司已在中国成立了一家全资子公司–赛捷软件(上海)公司,新公司将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市场推广管理软件。
5月22日,SAP宣布和东软进行战略合作,双方将以SAP投资入股东软的方式,就中国企业管理软件的研发与市场开拓以及人力资源培训方面展开全方位的合作。
而就在仅仅半个月后,6月9日,中国惠普与北京和佳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在上海宣布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向中国制造企业推广基于惠普Integrity动能服务器的和佳新一代ERP(NERP)解决方案,同时微软和英特尔公司也全面加入了这一解决方案联盟。
另一条消息同样不能忽略。6月1日,IBM和用友软件公司正式签约,宣布用友公司ERP-NC的中间件平台将采用IBM WebSphere应用服务器。这也是国内管理软件提供商和国际中间件平台的首次联姻。
中华网软件集团有限公司(CDC)来得更彻底,干脆直接将全球总部从美国亚特兰大搬到了北京,并且把公司的核心软件知识产权也带到北京注册。而且通过一连串收购,中华网软件2005年的收入已经超过2亿美元,在美国MBT杂志评选的全球企业软件厂商排名上位列第22。
同样引人注目的,还有来自法国的6WIND,尽管公司不大,但为了要进入中国市场,今年也早早就在中国成立了研发中心。"这些企业虽不会象SAP那样成功,但是会根据自己的特点在某个细分领域获得成功。"计世资讯的分析师如此评价这些涌入中国的国外二线管理软件厂商。
这一市场上还出现了另一个熟悉的面孔-微软。在"微软ERP狼来了"的口号喊了几年之后,Dynamics CRM 3.0中文版终于在5月底落地中国。随着Dynamics平台其它产品在中国的逐渐发布,微软也将成为市场中一股绝不可小视的力量。
而在坊间传闻已久的几条重大并购让人提心吊胆。一直占据高端应用软件市场的SAP近年来一直试图在中小企业市场有所突破,速达也为其并购的重要目标;而在今年2月,微软高级副总裁、MBS部门主席道格·柏格姆密晤王文京,提出了"10亿美元收购用友"的计划更是让人认为惊天并购就要发生;至于在今年夏天传出的甲骨文1.5亿美元收购金蝶一事,可谓是有鼻子有眼的,最后双方高层都站出来辟谣,总算是告一段落。
面对外资的全面进军中国市场的迫不及待,民族企业也坐不住了,在技术上追随国际大公司,以扩大国内市场份额,已成为一种再现实不过的趋势。用友选择了UAP平台和ERP,金蝶则选择了中间件和ERP两条腿走路。
今年4月,金蝶全面收编歌利来,完成了上市后首次并购,两个月后,徐少春对外宣布,金蝶正在亚太地区寻找并购对象,一时间,业界感觉到金蝶的"杀气"。
种种趋势证明,国内企业正逐步达成共识,试图准确对自己在全球产业链上进行定位,以保持快速成长,这显然比在各种技术和自主开发之间犹豫不决要明智得多。
北京邮电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宋茂强教授认为,"中国软件企业在接受资本进入时应当保持慎重。"普华永道对全球149位企业高管进行调查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软件公司将成为未来三年内最有可能被收购的对象。对中国企业来说,危险就在身边。据宋教授推测,国内管理软件两强–用友、金蝶接受外资入股的可能性非常大。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2006年中国管理软件行业市场回顾与前景展望(上)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