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举金融科技旗帜争抢城商行,“四路大军”竞速入场拼刺刀

    |     2019年2月28日   |   场景研究   |     评论已关闭   |    5033

[导读] 对于缺乏场景、数据、技术的城商行,借“四路大军”的优势能力,帮助其进行互联网获客、反欺诈、智能运营、精准营销。一方有需,一方有求,一拍即合。但选择比方向重要。“四选一”的选择题,究竟谁才是城商行的“正解“?

在金融科技T2B2C之风渐起的当下,技术输出成为各方势力抢占市场手握的“王牌”,而究竟谁才是核心客群,谁会为技术赋能买账?眼下包括大型银行、新金融巨头、创新型金融科技公司和传统IT服务商组成的“四路大军”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瞄准了以城商行和农商行为主的中小银行。

城商行成“抢手货”

先有新金融巨头抢先布局。

2017年9月28日,阿里巴巴以及蚂蚁金服与南京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由阿里云为南京银行提供IT资源输出及IT基础设施运营服务。2017年7月到11月间,京东金融先后与山东省城市商业银行合作联盟、北京银行、大连银行战略合作,输出反欺诈、风控、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成果。

再有创新型金融科技公司持续发力。

百融金服副总裁朱奔就曾在山东城商行合作联盟2016互联网银行峰会上表示,希望能将自身服务银行的经验与城商行自身的发展特点相结合,为银行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2018年3月,同盾科技协助北京银行建设反欺诈和评分卡授信两大体系。2018年8月第四范式签约江苏银行,在风控、营销、运营、等进行合作,为江苏银行建设智能化银行业务。

在“一江春水”被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们搅起波澜之后,沉睡的“大象们”也开始觉醒。头部银行依靠科技转型的先发优势,纷纷确立了开放赋能的科技输出战略,向银行同业输出风控、产品、技术和服务。

2015年底至2016年底,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和光大集团先后发力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兴业数金、金融壹账通、招银云创及光大科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起步最早成立的兴业数金累计与346家商业银行建立信息系统建设合作关系。输出机构对象包括村镇银行、城商行、农商行以及民营银行。

2018年4月,建设银行更是高调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建行指出该公司主要服务于建行集团、各子公司和合作伙伴,提供科技输出等服务。最新的动态是,建行内部人士在公开场合提出,2019年2月份要将所有的银行服务功能对外开放,将技术服务推向社会,为同业、客户、合作伙伴、整个社会赋能。

相比于前三方势力在业务层面的技术落地,在各个场合的舆论造势,传统IT厂商的“转身”可能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力量,这其中包括用友、金蝶、神州信息、恒生电子、浪潮信息等企业。

以神州信息为例,2018年上半年,神州信息战略聚焦金融科技,与京东金融合作,面向城商行等中小银行推出融信云平台,输出基于“IaaS+SaaS+FaaS”金融科技服务解决方案。神州信息副总裁赵文甫在公开场合表示,中小银行的互联网化转型面临着产品弱、无场景获客难、风控技术落后等痛点。金融科技能够在获客渠道、客户体验、业务创新、风险控制和效率提升五个方面解决银行转型痛点。

突围无望下,城商行与四路大军尝试“组团共赢”

在宏观经济增速趋缓、息差收窄、金融脱媒等背景下,银行业正在逐渐告别躺着赚钱的时代。相比于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纷纷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来适应互联网金融环境、客户需求变化,城商行在应对冲击时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方面,城商行在进行大量的互联网化改造,积极拥抱金融科技。例如,上海银行重点推进手机银行渠道移动端创新,引入生物识别技术,实现语音导航、指纹登录、刷脸开通转账等交互体验。兰州银行推出指静脉存取款、人脸识别、智能机器人、全能自助银行、百合生活网等互联网金融平台和产品;中原银行则将自己定位于数据银行、科技银行,战略方向上,提出了“上网下乡”的口号。

但从整体来看,城商行的转型效果并不理想。根据《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研究报告》数据显示,由于人才储备与产品研发能力不足、交易线下化分散化、客户服务效率较低、资产缺乏流动性等限制,加上在战略上的系统性、前瞻性不足,多数城商行的转型实践没有带来满意的成果。

在互联网金融的生态环境下,城商行的转型面临着许多难以逾越的痛点。

首先,无场景获客难。流量聚集在互联网头部公司,而从互联网公司导流成本太大,账户输出模式可以短时间内获得很多客户,但有效客户少;

其次,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由于对客户和市场的变化理解不足,产品持续迭代能力不够;

再次,风控技术落后。缺乏线上场景,积累数据沉淀风控技术,导致线上欺诈风险、信用风险的防范不足;

此外,运营能力缺乏,缺少对客户获取、促活、转化完整的管理机制;

最后,IT投入不足,而全渠道部署技术资金成本比较高,很多城商行目前并不具备足够强的资金能力做大规模的技术开发,而且需要耗费很长时间。

痛点往往意味着机遇。对于缺乏场景、数据、技术的城商行,借“四路大军”的优势能力,可以运用自身的长处和经验帮助其进行互联网获客、反欺诈、智能运营、精准营销。一方有需,一方有求,一拍即合。城商行联姻四路大军成常态,同时城商行也成为了各大金融科技公司争抢的对象。

城商行的“选择题”:谁能解我“焦虑”?

选择比方向重要。而当下,城商行都在做“四选一”的选择题,那谁才是“正解“?

对于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来讲,利用银行之间在技术上的梯度落差,对城商行进行金融科技输出属于同业输出。稳健、专业、牌照、风控,是这类科技公司专长。

从内部运行体系来看,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由于背靠银行平台,具有更加丰富的金融产品研发实践经验,熟悉银行业务,搭建的业务系统成熟完善,更加适合城商行的运作框架。

从外部监管环境来看,一些大型银行亲身参与了金融机构信息科技外包业务相关标准的制定,由其子公司来建立的业务系统和管理体系,更加符合监管的合规性。

但缺点也很明显,脱胎于银行,银行系科技公司有时会陷入银行体系的思维定式,导致产品方案交付层面流程漫长,效率不高等问题。在业务层面,定制化能力相对较差,不同银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得不到进一步满足。

而以蚂蚁金服和腾讯金融为代表的新金融巨头在业务场景和数据积累上则更胜一筹。

以往,城商行基本使用标准的人工流程进行风险控制,这种方式耗时长、成本高、无法大规模审批、征信不完善,而这些互联网新金融巨头已经沉淀积累了大量的数据,通过大数据建立风控模型,能够与城商行传统风控形成互补,弥补小额信贷领域的“短板”。此外,基于场景的线上获客服务,也能大大拓展城商行线下物理网点服务区域,提高获客效率。

但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科技巨头技术输出的合规性、独立性和稳定性有待考证。

以金融云为例,目前,传统大型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提供的技术解决方案都聚焦于金融云服务上,阿里建立了自己的互联网银行——网商银行,阿里云的云服务为其提供用户资源和数据。除了云服务以外,阿里云还为蚂蚁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支付宝这些相关业务提供支撑服务。这等于说,阿里为金融行业客户提供云服务的同时,为自身也提供金融相关的服务,那么如何保证独立性就是一个问题。

此外,城商行毕竟属于传统银行体系内部,与新金融巨头的合作存在潜在文化冲突、组织机制差异,出于对核心技术话语权和数据信息安全性的考量,双方的合作还存在不稳定性。

相对于新金融巨头,创新型的金融科技公司本身不掌握流量,也没有金融业务,即使涉及了金融业务,技术输出与金融业务的联动性也相对较弱,因此在合作基础上,更能获得城商行的信任。

但这些信任基础在业务能力缺口面前,似乎不值一提。在规划、建设和运维的专业性上,金融科技创业公司的技术能力很难达到有能力“买单”的城商行的要求;即使技术达标,服务能力也难以达到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的要求,服务中断和数据丢失导致的潜在迁移成本和风险很大。

最后是传统IT厂商,缺乏互联网基因是它们进行金融科技输出时的一大短板。随着金融行业从传统的IT架构向云架构过渡,银行业的风控、营销、客户服务越来越需要数据驱动,互联网的核心在于满足用户需求,互联网公司有着快速理解用户需求,针对需求输出技术和服务的能力,相较之下,传统IT设备厂商在业务的灵活性、应对突发业务需求、业务快速上线能力上,多少会显得力不从心。传统IT厂商转战金融科技技术输出之前,当务之急是要解决自身的转型问题。

尽管城商行与金融科技的深度融合大势已定,但从目前四方势力的比拼来看,真正能用好金融科技这把“利剑”仍尚需时日。

来源: 亿欧网

转载请注明来源:大举金融科技旗帜争抢城商行,“四路大军”竞速入场拼刺刀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