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为教,以法制“培” ——建立培训成果管理体系
“以法为教”是先秦法家韩非子的治国主张,“法”即为制度,讲究凡事于始必要先制定规则和制度,而后宣传普及和应用,人们在执行过程中遵守规则,使之形成知规、懂法、守制的习惯,从内心深处接受它们,最终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法制风气。
企业培训管理体系是企业升级更新的核心驱动,长期高额培训费用的投入和稀缺资源的供给却缺乏培训成果的“法规管制”,往往换来员工体验疲劳和抵触情绪,建立培训管理体系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员工从潜意识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尊崇“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思想,激发员工自我更新意识,帮助企业整合有效资源优化营销策略,从而在快速发展的行业势头下站稳脚跟。
对于培训管理体系的发起者而言其模式的建立和推行必须针对培训管理范畴和培训项目特点来制定相应的规则,不仅停留在“有法可依”,更为了达成“做正确的事,正确的做事,获取正确的结果”而去制定,它能够有度地衡量执行者在遵循规则的过程中或是奖惩或是激励。
建立培训成果管理体系主要内容可分为两大类:管人和理事。虽然分为两类,但两者是在同一特定的环境下和具体的培训项目中同时进行的。管人包括培训项目的岗位设置和培训人员的责任行为规范;理事则需要明确培训项目在进行过程中到各关键节点的相互关系,然后是理事的规则和培训成果预测,要明确培训项目过程中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能做、应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要做到什么样的结果。这个结果是项目成果的及格线,但人不是设定程序的机器,执行者的行为和处理结果会带来变数,所以必须要估测项目各关键节点的成果范围“阈值”来减少预测误差,同时将奖惩穿插在各关键节点中来“制约”或“挽回”,最终结合各节点阈值完成培训项目预测成果的综合定论。最终定论可以用于后期和实际培训成果分析比较,形成项目成果案例,长期的积累会形成数据庞大的案例库,可以作为今后建立其他培训项目成果体系的重要依据。
培训成果管理体系流程为各培训项目将单一的课程按照不同的需求而整体性、系统化地进行打包分配,引入“培训及人员管控+优预测+闭环评估”理念,确保每个培训项目在向前施行中其发展变化变得更加可控,真正做到“事异则备变”。
一、以“法”为本,建立“三员”责任制
人都有“就利避害”的本性,在培训成果管理体系中“利”是成果的收益、“害”就是责任的划分界面,合理确定责任界面,让培训项目呈现在稳定发展和动态变化相统一的状态需要三大制度穿插管控:一是培训项目范围(进度)管理制度、培训项目沟通管理制度、培训项目风险(中止)管理制度,这都是项目发起者应该制定的且具有明确责任界面的核心制度,必须保证每一项制度的施行均有责任部门或责任人,因此要为每个培训项目成立项目成果管控团队,一是由培训机构设立一个项目进度监管专员,全面负责培训项目各环节的落实和调整;二是由培训部门设立一个项目沟通协调专员,保证培训项目从开始到结束发生的各类问题的协调进度统一反馈到项目进度监管专员;三是由人力资源部设立项目风险防控专员,结合关键环节培训成果(或预测成果)和面对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理效果来裁定需要中止项目或继续施行,从而保证培训项目在规定的时间、预算和估测结果范围内顺利完成。
在培训成果管理体系中诞生的“三员”责任制需要每一位专员具有对项目深刻的了解和强大的责任心,在“三员”并行处理问题时必须真实表达出各自职责下相关的意见,共同剖析三种意见下的关联性来完成统一,在意见出现分歧时更要减少外因干扰,整合主力资源或实际案例去辩证不同意见产生的不同结果,反复推敲,斟酌定论。除此之外项目沟通专员不仅要具备沟通管理技巧和组织协调能力,更要做到融洽与团队及培训学员进行良好的互动交流,营造和谐愉快的培训氛围,所以积极热忱的工作态度加持通达谨慎的工作作风才能保证为培训项目协调工作锦上添花。
二、依“法”治培,预测与成果的协同运作
这里的“法”要理解为“执行术”,即培训成果管理体系不仅要有制度来依照,更要有方法来执行和控制,培训成果的协同可控是需要“法”和“术”的结合来共同完成的。每一个培训项目都需要一套层次清晰、适应性强的实施方法和程序,当培训项目已经具备专项制度来有效地划分责任时这个实施方法就是制度的“执行术”,通常预测流程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培训业务基础推广预测、二是培训学员执行能力预测、三是项目需求反馈预测和实际应用。培训业务基础推广预测是首要工作,需要明确培训的背景、目的和具体内容;继而实施初步筹备,做好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设备、参培人数的估测;最终通过培训项目相关内容参照当前市场调研结果来进行培训讲师的指派以及预计要实现的推广范围和力度来完成培训费用预算等等。培训学员执行能力预测从字眼上更加显而易见,由于培训业务基础推广预测设定了固定的模式,就要依据该模式来完成培训人群的甄选,要将学员的主观因素作为首要预测对象,即对培训内容的接受力和对培训要求的执行力。项目需求反馈预测是前两项工作的一个结合和深化,培训学员在培训过程中会做出各种不同行为或超出预测的反应,其中包括情绪反馈、内容期望值反馈、项目讲师评价等等,预测培训过程中的反馈信息,推理学员的需求和目的,做出对一和二的调整或激励,调整是要求“三员”在推广中做出应对,而激励是提高学员接受力和执行力的支撑。
实际应用到培训中让学员增加对培训内容的带入感,如培训成果预体验、员工讲师课堂模拟等。为了充分调动学员参培的积极性,达到激励的目的,可在实际应用时建立学员参培台账,将预测带来的学员实际成果反馈与岗位晋升、转岗、升星等个人职业发展机制共享,与学员签订“培训、考核、试用、晋升、薪酬”相配套的终身条约(可作为预测依据),一体化协同运作,对重视培训并实现培训目标的给予奖励,对长期不重视培训的给予岗位调整,使学员从根本上真正重视培训,增强项目落实的驱动力以及员工与对企业的黏性,使员工在加入各个环节中既学习了培训项目的先进理论又能实现自我价值,从而适应培训预测与成果管理协同运作的趋势和发展。
通过有效的协同保证了培训质量,还需进一步达成降低项目费用成本的目的。培训预测与成果协同在现代培训项目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们是一条明线穿插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每一环节都有它的“价值”,而协同的方向是为“价值”完成“瘦身”,由于国家机关对央企的费用监管越发严格,在当今国情下对于“价值”的用途和换取的“利益”则成为监管部门主要审查的方向,培训成果管理体系的预测与成果的协同运作终将为每一个培训项目提供究极保护,它是一条合法的链条,使我们的培训项目更加可靠。
三、不“法”常可,推动体系改革创新
培训成果管理体系是将培训项目管理制度进行动态化创新,变“法”成“势”,即体系本身就是创新改革的载体,也只有创新才能保证其具有适应各种培训项目的相对稳定性和规范性,应科学有效地把握好时机去创新。培训成果管理体系中“三员”制度与预测成果协同运作是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实施与创新活动的产物,而管理体系=规范+预测+创新,其道理在于:其一,体系中的“三员”制度是按照规范来编制的,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培训管理制度的创新,而该制度创新的过程就是培训成果体系的设计和编制,这种体系的诞生具备与其相匹配的规范性和权威性;另一方面,培训成果管理体系的编制和创新是有预测规则的,它结合了培训项目成果的实际情况,按照成果的演变过程并依循项目发展程序中内在的特质规律来完成预测,预测的方法成为了新的方法或规则,进而编制创新型预测规范。,以得出结论规范性、预测性和创新性之间是一种互为基础、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关系,始终呈现出一种良性的螺旋上升关系,培训成果管理体系的规范、预测与创新能够使体系内部保持统一、和谐、发展促进的关系。
韩非子认为“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光有法和术是不行的,必须有势作为保证,形成以“法”为中心(即管理制度),法、术、势相结合的创新管理体系。培训管理需要进化和创新,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管理问题。
综上所述,加强企业培训管理是提高员工整体素质的一项长期、基础性的工作,培训成果管理体系的运用是为了标准、规范、优质、高效的开展培训,服务于公司发展,服务于员工成长。完善体系管理制度、提高培训项目责任人的培训管理水平、精细地进行培训项目过程管理同样是保证培训规范性的重要一环,只有将先进的培训理念和切实可行的培训管理体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培训目标,使培训工作产生质的飞跃。
本文刊载于《客户世界》2017年12月刊;作者为左佳、安耀军,单位为国家电网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北方分中心。
转载请注明来源:以法为教,以法制“培” ——建立培训成果管理体系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