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想说爱你不容易

    |     2015年7月12日   |   客世原创   |     评论已关闭   |    1376

|涂亚卓|2006-06-19

    目前,武汉市40多个职能部门都对外公布有答疑解难的热线电话,供电、供水、城管、工商、医疗……从解决百姓身边的日常小事,到帮助维护市民的合法权益,无所不及。在市民眼中,热线就是无助求援的SOS。但在现实生活中,热线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请看记者获取的几段实例节选。

镜头一

  “您好,这里是供电局!”

  “我是武汉大学的学生,我们所住的三环学生公寓已经停电好几个小时了,能不能派人来检修一下?”

  “请稍等,我向上级反映一下情况。”……

  “您好,‘三环’是因为内部线路出了问题,不属于我们的检修范围。”“内部线路也是供电线路啊,供电局有责任保障供电系统的顺畅吧。”

  “不好意思,你们那里不是我们的职责,你找学校反映吧。”“啪!”电话挂断,话筒里传来烦心的嘟嘟声。

  7日至8日,三环公寓停电48小时,给在校大学生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他们不是管电的吗?难道电还分校内校外的吗?”想起当时投诉的情景,政治管理学院三年级的李平仍是满腹牢骚:“有问题不解决,要热线干什么!”

  记者点评:服务范围越来越广,接待越来越客气。但热线设置的目的最终是为解决问题。或推诿、或解决不力、或不了了之,这是热线的错位么?很多时候职能部门、服务企业碰到的都是小事,可不经意间,丢失的却是群众的信心。

镜头二

  “您好,工商局吗?我想反映一个情况。”

  “说吧。”

  “这里有人推销一种书,我觉得书的来源有问题。”

  “你怎么知道?”

  “去年有人向我推销过这种书,我买了以后,执法人员称来源不合法,把书收走了。”

  “那好吧,在哪儿?”

  “首义广场附近。

  半小时后……一辆喷有“工商热线”字样的执法车缓缓停在了路边。“你说的是这些书吗?”

  “嗯。”

  “就这几本书?还是个女的!”一位穿制服的中年男子说:“算了,不好处理。没什么事我们走了。”

  记者点评:群众是政府的眼睛。如果信息传达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回应,这双发现的眼睛就会逐渐麻痹。虽时隔半年,但投诉人刘正元老人却记忆犹新。“太不负责了。”想起当时的情景,他仍气愤不已:“这样的热线设了跟没设一样。”

镜头三

  讲述人:胡女士

  半个月前,我有一笔医药费需要报销。因为不清楚具体怎么办,我四处打听找到了武昌社会保险处的服务电话,想向医保部门咨询一下具体能报多少、什么时候能报、需要什么手续等。

  “您拨打的电话暂时无人接听,留言请按……”可是,每次拨打不是没人接听,就是一接通就自动切换成电脑留言,如此这般拨号不下10次。

  “不过是些最基本的问题。”胡女士很是无奈:“最后没办法,我只有将咨询问题留言,也算寄予一线希望。”

  两个星期过去了,那边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最后的希望也成了失望。

  记者点评:越是与民生贴近的热线,越是难打;越是把持民生咽喉的部门,越是难求。政府提供的解决问题的渠道,为什么看起来只是镜花水月?为群众办实事,热线才能名副其实。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服务热线:想说爱你不容易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