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如何正确处理商业银行合规管理与业务
近一两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模式风起云涌,不仅改变了实体经济的运营方式,同样影响着金融行业的发展。除却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利润空间的挤压,金融市场管制逐步放松、金融脱媒趋势的不断增强推动了第三方支付、P2P平台的兴起,苏宁、阿里等企业纷纷进军互联网金融行业,各类金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这些“互联网+”企业凭借海量的交易信息、强大的技术支持和新颖猎奇的金融产品,对传统商业银行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和激烈的同业竞争,商业银行唯有取长补短,吸取互联网企业的优势,不断进行业务创新与服务提升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而在金融创新与业务拓展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合规管理与业务发展的关系则显得尤为重要。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商业银行面临严峻考验
随着“互联网金融”概念的推出,第三方支付、P2P小额信贷、众筹融资、云金融、新型电子货币及其他网络金融服务平台异军突起。一方面,余额宝、理财宝、壹钱包等互联网宝宝军团给理财产品增添了一股新鲜血液;另一方面,P2P小额信贷及众筹融资方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和证券融资业务。互联网金融因其业务创新迅速、支付快捷及收益诱人等优势,一路蓬勃发展,与传统金融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同时在这种趋势的冲击下,传统商业银行发展模式中经营方向趋同、产品与服务同质化严重、客户群体重叠等问题也逐步凸显。要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发展,维持甚至扩大现有的市场份额与企业盈利,便对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与业务发展战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种形式下,如果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忽视了产品创新或业务发展可能带来的风险,便会造成难以估计的后果。以中国银行广东分行的“优汇通”业务为例,作为一种针对海外投资移民的创新型汇款产品,其因游走在“先行先试”和“打擦边球”的灰色地带,被央视曝光涉嫌避开国家外汇管制、偷偷打通资金外流通道来实现超额汇兑,被暂时叫停,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而合规管理,正是控制创新风险或业务扩展所带来的市场风险的有效手段。在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中,唯有坚持合法合规、审慎经营的原则,坚持以合规的创新去满足客户的需求,确保风险可测可控、不产生负外部性,避免形成上述的社会性或系统性风险,造成恶劣的社会效应。因此,如何在战略规划与经营实施中寻找到合规管理与业务发展的均衡点,协调处理两者的关系则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二、“互联网+”时代如何正确处理合规管理与业务发展的关系
(一)商业银行合规管理的理念与重要性
1、合规管理的概念
合规一词由英文“Compliance”翻译而来,通常包含三层含义:遵守法规,即公司总部所在国和经营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及监管规定;遵守规则,即企业内部规章,包括企业的商业行为准则;遵守规范,即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等。巴塞尔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将“合法和合规性”列为银行业组织内部控制体系框架的三个目标之一,以确保银行业务与法律、法规、监管要求、内部流程和制度相符合;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也指出,合规是使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与法律、规则和准则相一致的保障。
在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各类经营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声誉风险都是难以避免的,但可以通过健全稳健的风险控制和合规管理进行规避,通过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实现风险转移或风险缓释,规避或减轻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因此,作为银行自身强化风险管理、风险控制的一项核心管理工作,合规本质上与业务发展并无冲突。合规管理是商业银行在综合考虑了合规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其他风险的关联性后,为确保各项风险管理政策与程序的一致性而进行的一项重要的风险管理活动。
2、合规管理的重要性
航空界有一条著名的海恩法则:在每一起航空事故的背后,必然有近30起轻微事故和300多起未遂事故先兆,以及1000多起事故隐患,要消除这一航空事故就必须将这1000多起事故隐患都控制在萌芽状态。事实上,无论是航空界还是金融行业,任何风险事件的爆发,最初仅仅是一些细微之处的疏漏,若疏于防范,任由其累积扩大,量变演变为质变便会积重难返。互联网金融浪潮下P2P平台如火如荼的发展盛况大家有目共睹,但同样,P2P平台跑路的数据统计也触目惊心,2015年以来出现跑路或提现困难的公司多达677家。由此可见,面临风控、征信、发展不平衡等挑战,缺乏有效监管与合规管理的约束,互联网金融同样可能面临覆没之灾。所谓千里长堤溃于蚁穴,合规管理正是从源头上抑制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违纪问题,全面防范操作风险,规范企业经营的重要工具。因此,新“互联网+”时代下,合规管理在商业银行的日常运营中显得尤为重要。
(1)合规管理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第一要义
众所周知,商业银行是一个经营风险的机构,根据《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经营三大原则即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而这三者的实现,首先必须建立在安全稳健运行的基础之上。截止2015年,中农工建四大行已被全球金融稳定委员会纳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名单,成为“大而不能倒”的系统重要性银行,这也就意味着中国银行业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将面临更为严格的国际监管和合规环境,需要更好地担负起保障客户资金安全、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职责。唯有建立健全的合规管理,才能有效调控经营操作与内部管理,提升资产质量,防范风险事件的发生。保持企业稳健经营,创造良好的声誉与品牌形象,真正为投资者、股东、客户及员工谋取福利,为社会创造价值。
(2)合规管理是商业银行创新发展的可靠保障
创新的目的就在于投入生产,转化为生产力产生效益。只有合规管理的价值观念深入人心,才能为创新行为的顺利开展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机制保障,在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历史潮流发生变化时平稳应对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常态下,片面追求业务规模数量扩大,以扩张机构、增加人员、调增费用,甚至违规高息揽储、账外放贷、恶性竞争等方式追求发展的方式必然难以为继,唯有回到现代商业银行安全、稳健、合规、守法、效益经营的正道,在合规管理的保障下持续创新,不断开发适应市场变化、满足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
(二)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合规管理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2015年是“合规经营”被频繁提及并重点强调的一年,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提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强化合规意识、强化风险主体意识和强化责任意识……不能再寄希望于通过‘踩红线’、‘打擦边球’、‘走模糊地带’等方式经营获利,要切实规范经营,促进良性发展。”在金融改革、银行业转型纵深推进的背景下,监管套利的空间被进一步压缩,传统的盈利模式难以为继,因而建立长期有效的合规管理机制,在合规的基础上促进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由于经济环境与历史文化等原因,合规风险一直以来并非我国商业银行的重点防范对象。一些商业银行的合规管理浮于表面,合规部门高高凌驾于业务条线之上,“合规创造价值”、“合规与发展可以统一”这些理念并未真正普及到员工。甚至有一部分银行机构认为合规管理会阻滞业务扩张和利润获取,因而在追求业务规模和利润增幅的道路上铤而走险,抛却了规章制度一意孤行。正是这种对合规管理的模糊认识,导致银行业违法违规的风险事件屡见不鲜。如海南发展银行违规高息揽储、华夏银行员工涉嫌违规代售理财产品、邮储银行违规擅自推迟取消人民币个人账户密码挂失费的日期、中行湖州市分行凤凰分理处员工违规办卡、放贷引发质押贷款诈骗案等等。这些风险事件的发生,反映了我国商业银行在合规管理的理念贯彻、政策执行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
(三)正确认识合规管理与业务发展的关系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商业银行唯有积极创新才能在竞争中找到出路,这势必要求商业银行不断汲取互联网金融在客户、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与自身传统业务相结合,推陈出新,在满足客户更多需求的同时形成自身竞争优势。因此,合规管理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本文认为正确处理合规管理与业务发展的关系必须认清以下几点:
1、合规管理是产品创新与业务拓展的坚实保障
近年来各大行重点开发电子银行平台,优化现有业务流程,推出多项创新产品与服务,如建设银行一举推出e账户、快贷、E商贸通、随芯用移动支付等电子金融产品,以差别化产品与服务吸引客户,进一步提高议价能力。但是,高速发展的金融创新使得现有的规则制度可能处于空白,无法识别新的风险暴露,必须在合规管理的框架与体制内进行修正,出台相应的规则与章程以便及时反映风险的变化,做好风险防范与规避工作。在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提高效益性与流动性,促进创新机制和盈利模式的有序发展。
2、可持续发展是合规管理追求的终极目标,合规也能创造价值
合规管理是为了企业发展而服务的,是以企业发展壮大为价值导向的。因此,可持续发展是合规管理追求的终极目的。虽然合规管理作为后台管理支持,无法创造直接的经济收入,但众所周知,违规行为必然会带来风险和损失,而合规管理正是规避和缓释风险的核心手段。金融行业素来有“十案九违章”的说法,只有对合规管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与肯定,才能从本质上减少风险违规事件的发生,有效降低企业经济损失与声誉风险。因此,从这种意义上界定,合规也是实现稳健经营,有效减少负价值、不断创造正价值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盲目追求发展不顾合规,抑或墨守成规不求发展,都是极端的非均衡状态,唯有适时调整对两者的侧重,达到一种博弈的均衡状态,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在合规的基础上追求长足发展,在发展的平台上获取更高质量的合规,才是两者共同的求索。因此,我们应该清晰地认识到两者并非相互制约、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互补共容、相辅相成的,唯有顺势而为,方能相得益彰。
三、“互联网+”时代的合规管理思路
欲流之远,必先浚其源;欲树之高,必先固其根。在处理商业银行“转型”、“创新”、“合规”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应确保合规的基础地位与重要作用。没有合规管理的保障,转型发展和创新驱动便失去了“支撑点”,发展也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根之基。新形势下,为适应商业银行转型发展与业务创新的战略规划,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思路以作参考:
(一)动态化经营合规管理
在瞬息万变的全球化市场环境下,任何静态的合规管理都会变的不合时宜。合规管理所包含的政策制定、程序设计和内容修订,以及合规风险的识别、检测、评估、控制与缓释都必须呈现出动态演进的过程。在新产品、新业务推出之前应预先进行必要的合规审核、测试,识别并评估新业务方式的拓展、新客户关系的建立以及客户关系性质发生重大变化时可能产生的合规风险,做到“有产品先有制度、有操作先有流程”;在产品、服务面市后,则应根据客户响应及市场反馈及时做出调整,防范可能发生的风险,切实保护客户利益。
以社区银行的发展为例,2013年初,以民生银行为首,各家银行掀起了开设社区银行的热潮,“社区银行”以其独特的渠道优势与便民服务吸引到了数量庞大的客户与金融资产。同年12月,出于对客户权益的保护、防止假冒银行网点的诈骗案例,银监会发布了《关于中小商业银行设立社区支行、小微支行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社区支行不得办理现金业务,即无需介入客户信息系统;设定有限牌照经营,进一步规范了社区银行的布点与运营。这种动态化的管理方式有效降低了社区银行的风险,促进了社区金融的有序发展。
因此,建立及时有效的合规更新机制,设立持续修订与不断完善的合规流程,与时俱进,跟随业务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能够在源头上解决合规规则制度滞后性的问题,使银行内部规章制度与执行环节有效衔接。
(二)加强合规文化建设,深化科学的合规管理理念
任何制度在某种程度上都会落后于实践,可能存在覆盖不全面或执行不力的情况,无法做到尽善尽美,因而需要文化的力量来弥补。因为文化更多地体现为引导、规劝与感化,其润物细无声的无形力量,更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
建立良好的合规管理必须培育完善的合规文化体系,营造以职业操守为基础的合规文化,树立合规经营的企业战略,建立合理的奖惩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合规管理的透明度,才能有效促进合规工作的开展。的确,短期内合规管理可能会占用一部分企业资源,对某些类别的业务发展产生掣肘,但从长期评估,合规管理对银行发展利大于弊。唯有培育自上而下、高度重视稳健经营意识培养的合规文化,将合规理念融入日常经营管理和决策中,才能深化科学的合规管理理念,引导“人人合规、事事合规”,更好地做到合规管理。
(三)建立完善的合规审核—监测体系
“互联网+”的时代不仅仅意味着善用技术创新产品、拓展业务,同样意味着合规部门可以妥善利用互联网技术与大数据,通过人机结合的智能监控手段把控风险点,加强内部稽核审计,完善合规管理体系。
合规部门应充分运用业务检查、会计稽核和柜面监测等多种手段,加强对基层网点关键风险点与发生频率较高、可能造成损失较大的风险点进行持续、重点的监控与检查;同时,应利用科技手段加强合规管理的执行力。通过信息化途径在企业内部建立集制度检索、合同审查、授权管理、合规互动问答、合规讲堂、监管动态、反洗钱监控等为一体的合规管理电子信息化系统,促进业务部门与合规管理部门之间的配合与衔接,加速运营模式由“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转变。此外,持续不断地改进信息系统,开发监督系统和风险预警系统,通过IT监督机制的建立,可有效提高操作风险的防范能力,及时生成各类管理信息和风险报告,为日常业务操作、复核与合规部门的管理提供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发展是当今世界亘古不变的主题,在这个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时代,抱残守缺只会将商业银行变成当铺、票号这样的金融化石,而不顾合规横冲直撞也必将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唯有正确处理合规管理与业务发展的关系,以开放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才能实现从“单一产品提供者”向“综合金融服务商”的转型,才能确保传统商业银行的发展处于风险零容忍度的范畴之内,在“互联网+”的时代浪潮中乘风破浪、独领风骚。
本文刊载于《客户世界》2016年4月刊,版权作品,欢迎转载并标明出处;作者刘逸琪、李晓斌,作者单位为中国建设银行广州电话银行中心。
转载请注明来源:互联网+时代如何正确处理商业银行合规管理与业务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