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移动技术性集权:专业基地打破省管模式

    |     2015年7月13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157

||2012-02-20

近日,中国移动高调揭幕了其在河南洛阳、江苏淮安的两大呼叫中心项目。根据规划,这两大呼叫中心建成后,将增加4万呼叫坐席,这一数字几乎与截至2010年的中国移动呼叫坐席总数(4.5万席)相当。此外,中国移动的IDC数据中心的建设也正在快马加鞭,去年年底,中国移动先后与内蒙古、黑龙江等地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将在呼和浩特、哈尔滨建设全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能耗最低的云计算数据中心。

一系列巨无霸中心的建设,事实上只是中国移动集中化基地布局的一角。按照中国移动总裁李跃“集中化、标准化、信息化”的思路,不仅是呼叫中心和IDC,中国移动还将在研发中心、业务平台、增值业务基地、IT支撑中心、核心网、仓储物流等八大类集中化基地上有重大动作,形成一个全新的“集中化”帝国。

建设5个呼叫中心

据了解,目前已经破土的中国移动(洛阳)呼叫中心和淮安呼叫中心各规划2万呼叫座席,将分别为河南、江苏带来6万个以上的就业岗位,建成之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呼叫中心。中国移动内部数据显示,到2010年底,中国移动全网人工座席总计4.45万个,预测2015年及2020年集中建设呼叫中心座席总需求,分别为5.1万座席和5.5万座席(本地方言坐席约占1-2%)。按照建设进度,5年后,中国移动将具备超过8万席的呼叫能力,远远超出需求预计。“多余的呼叫能力将被投入到全球呼叫外包市场,预计中国移动在2015年占有呼叫中心外包市场份额的7%,达到0.5万座席”,中移动内部人士透露。

目前,中国移动已全部完成了以省为单位的呼叫中心的集中,每年节省建设运营成本已经超过40亿。而此次洛阳、淮安呼叫中心的建立将进一步整合各省呼叫业务,成为全国性的呼叫中心,实现服务的标准化和统一化。按照中国移动规划,经过5-10年发展,省级呼叫中心模式将被打破,最终形成除部分少数民族语言、方言等小语种保留在本地外,全国集中建设,最终形成统一部署、业务各有侧重的几个大型呼叫中心。“2020年规划期末总量约7万坐席,全国需建5个大型呼叫中心。”

“三类两级”布局数据中心

2011年四季度,中国移动先后与内蒙古、黑龙江等省份签署合作协议,将在呼和浩特、哈尔滨建设全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能耗最低的云计算数据中心。

对此,中国移动计划建设部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根据IDC业务发展策略,中国移动的IDC数据中心将分为三类:传统政企托管服务IDC数据中心、互联网内容引入IDC数据中心及公众服务云IDC数据中心。其中,传统政企托管服务IDC数据中心将主要满足对政企客户业务的支撑,对政企用户提供传统托管服务的数据中心;而互联网内容引入IDC数据中心则主要满足中国移动战略性互联网内容资源引入需求,对互联网用户提供传统服务的数据中心;此外,公众服务云IDC数据中心将满足普通用户服务云资源池部署需求的数据中心。

根据中国移动IDC运营策略,IDC数据中心又被分为一级IDC和省级IDC两级,一级IDC承载全网集中运营业务的IDC数据中心,由全网统一规划、集中运营,包括上述三大种类IDC中心,而省级IDC:承载分省运营业务的IDC数据中心,由各省移动公司规划建设、运营,目前主要是传统政企托管服务IDC。

据了解,下一步,中国移动将在全国范围内,建设1-2个目前最为关注的公众服务云IDC数据中心,并将采用仓储式机房。“选址将主要参考电力资源、电价、自然条件、土地资源、传输资源、税收优惠等主要因素。”上述人士表示。

根据中国移动的IDC需求和发展,据预测,2015年中国移动IDC机房总面积需求为54.7万平米,这一数字相当于中国电信2010年IDC规模(28.5万)的1.9倍;到2020年将达到73.3万平米,相当于中国电信2010年IDC规模的2.6倍。

国外先进经验表明,IDC、呼叫中心、研发中心、IT支撑等方面的集中化,可以大幅度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建立了国际信息港、南方基地综合性基地,主要负责全网运营支撑、研发、信息服务和交流展示等,此外,还建立了9大增值业务基地、5个物流大区、7个一类IDC等专业化基地,主要负责各专业全网业务的运营,共涉及12个省。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移动技术性集权:专业基地打破省管模式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