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结果显示:全球近半消费者会出于安全考虑而转换银行

    |     2015年7月12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347

||2005-11-16


全球对身份诈骗的担忧在加剧  银行需要可视化技术来判断它的影响美国的身份诈骗情况最为严重    拉丁美洲消费者对此最担忧


  Unisys最近就身份诈骗和银行安全问题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全球8,000多参与者中,45%的消费者会出于安全考虑而转向具有更高安全性的金融机构。


  此次调查可能是全球第一次围绕身份诈骗的调查。被访者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巴西、墨西哥、澳大利亚和香港等国家及地区。结果还显示,全球大部分人(66%)都担心他们的银行和信用卡帐户被盗用。


  Unisys副总裁兼全球金融服务部总裁凯文涛(Dominick Cavuoto)表示,“银行非常重视设法降低风险和设施安全,但通常会忽略如何才能让客户感觉更安全。我们的调查表明,人们对此非常担忧。此外,他们打算转换银行。全球金融机构必须重视客户日益严重的安全忧虑,同时还应对这些问题给公司品牌带来的影响予以高度重视,而不只是考虑诈骗带来的经济损失。如果银行不能全面认识身份诈骗风险的影响,那么他们失去的就不仅仅是客户的身份。”


通过此次全球性调查,Unisys还发现:


• 美国的身份诈骗案位居全球首位(美国17%的客户声称他们曾是受害者),其次分别是英国(11%)、巴西(9%)、墨西哥(8%)、法国(8%)、澳大利亚(7%)、德国(3%)和香港(1%)。


• 更多拉丁美洲客户(墨西哥为78%,巴西为 70%) 非常担心他们的银行帐户或信用卡会被盗用,而这一比例在美国占23%。此外,德国人的比例(17%)比法国或英国人(均为9%)高。


• 全球有1/3以上的客户愿意支付额外的费用来换取更强有力的安全保护。


• 经济损失是身份诈骗案导致的最严重后果,但解决问题所花的时间和精力同样也是人们非常关心的。 在进行调查的国家中,有27%的客户非常担心他们的帐户金额被盗(这完全可以理解),但令人吃惊的是,有16%的调查对象表示他们还担心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解决问题(在美国,25%的人表示他们最担心的是事后还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处理) 。


• 1/3的客户表示他们从银行收到过有关预防“phishing”(网页仿冒)的信息。同时,全球52%的客户认为,他们希望从金融机构获得更多有关安全和预防诈骗的信息。

• 生物识别技术(如虹膜或指纹扫描)是客户认为应用来防止欺诈和身份信息窃取的首选方法, 其它方法包括智能卡、令牌和更多密码。


  Unisys亚太区金融服务部首席合伙人邱成官(Reuben Khoo)表示,“客户认为生物识别技术、智能卡和安全令牌有助于减少风险,但同样明显的是,如何防护诈骗方面的宣传和教育还远远不够。为了确保正常的业务运行,银行需要与客户及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关系,以便共同防止身份诈骗。金融机构除了采用最新的IT工具外,还需要在深入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全面的计划。它们不但需要部署领先的安全技术,还必须实施合适的商业流程来更好地向客户交流防止身份诈骗的知识。”


  邱成官继续说,“我们的调查证实身份诈骗是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问题。但同样要记住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身份罪犯进行的是全球领域的经济犯罪,通过互联网,他们在传输数据和进行诈骗时,不会受到国界限制。金融机构应当投资于经过实践验证的解决方案,才能确保业务运营安全,在全公司范围内采取更有效的数据安全保护措施,进而形成防诈骗‘生态系统’,快速分析诈骗模式,阻止全球的诈骗攻击。随着客户丢失和收入减少等问题变得日益明显,各个银行在竞争过程中也将采取更加强有力的身份欺诈防范措施。”

关于本调查
  2005年6月17-19日Unisys通过电话对英国客户进行调查。然后于2005年7月29日到8月22日对澳大利亚、巴西、法国、德国、香港、墨西哥和美国客户进行电话调查。此次调查的对象为年龄在18到65岁之间的8,339 人。其中有6,492 人拥有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帐户或信用卡,他们对身份诈骗调查所做的回答为有效答卷。我们对最后的综合调查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以便对调查对象进行具有国家代表性且可预测的统计,然后根据人口统计因素(如年龄、性别、地区和教育程度)进行评分。


  Unisys将在2005年11月15-18日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举行的银行管理机构零售服务展(Bank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s Retail Delivery Show)(543号展台)上正式公布身份诈骗调查报告。其它调查结果包括在线银行全球调查数据、客户对身份欺骗自我保护的看法以及不同国家的比较数据。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调研结果显示:全球近半消费者会出于安全考虑而转换银行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