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产业发展凸现出”马太效应”

    |     2015年7月13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164

||2009-11-21

10月26日,我国西部首条液晶面板生产线,国内目前唯一实现彩色滤光片和液晶面板集成化生产的全自动生产线——京东方4.5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在成都高新区实现量产。这意味着今后每月将有800万枚“成都造”手机液晶屏幕,从成都走向世界,销往国内外。京东方投资额达31亿元。

此前10月16日,成都高新区与全球最大电子制造商富士康签下10亿美元,建设背光模组及封装与照明光源生产线等项目;10月17日,与思科签下合作备忘录;当天,与世界船王马士基签下投资成都“马士基单证处理中心及丹马士物流处理分公司”合作协议;当月,英特尔宣布在成都第三次增资7500万美元,扩大生产规模,使其在成都的总投资达到6亿美元;今年6月底,阿里巴巴宣布投资1亿美元在成都“再造一个阿里巴巴”,9月15日,阿里巴巴“西部基地”的第一个项目“阿里软件成都运营服务中心”正式启动。继京东方之后,深天马4.5代薄膜晶体管显示器即将投产,总投资30亿元,中国建材集团液晶玻璃基板计划3条中的第一条线,将于明年投产,投资额27亿元……

近两年,成都高新区先后引进了玻璃基板、航天光电、新力光源等光电显示产业上游产品项目;引进京东方、深天马、长虹、峻凌国际显示屏中游产品项目;引进吉锐、TCL等公司触摸屏、触摸显示器等下游产品项目,短期内就已聚集起一个光电显示产业集群,形成一条完整产业链,一个新兴高科技产业——光电显示产业,在成都高新区崛起。据10月下旬在成都刚刚结束的第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签约的数据显示,西博会期间,仅成都就签约达1171.1亿元,其中大部分落户成都高新区。

“丰沛的人才资源,良好的人居环境,卓越的融资帮扶,高效的服务体系,加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深化以及广阔的西部市场,这些不断凸现的比较优势,是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不断落户成都,不断追加投资的重要原因。如今,成都高新区已呈现出产业越做越强,投资越来越大,人才越聚越多的‘马太效应’。高新区已经步入了一个科技产业高速、稳定、良好发展的崭新阶段。”这是成都高新区发展策划局局长汤继强对成都正在创造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发展态势的概括。

马太效应简言之:就是好的越好,多的越多。

始建于1988年的成都高新区,由于不靠边,不沿海,在地域上不占优势。于是,成都高新人,从一开始就铆足了劲,要扬长避短,克服蜀道难、物流成本高、信息闭塞的弱势,以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现代物流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展开与发达地区智慧的赛跑。

为了建造具有比较优势的创业环境,成都高新人埋头苦干,卧薪尝胆,更精心的服务来赢得投资创业者的“满意”。他们围绕产业发展,重点抓“政务服务、企业增值服务、创新创业服务”,构建了“项目引进、建设、生产经营”三个关键环节的“三段式”服务,打造了“962000”企业服务呼叫中心,形成了“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服务体系。他们先后在全国高新区首创“四个第一”:即第一个建立 “科技与经济结合”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第一个实行“一站式服务管理模式”;第一个建立“风险投资公司”;第一个在内陆城市创办“公益性保税仓库”。在制度上首创“首问责任制”、“主办负责制”、“过失追究制”全过程服务的制度体系,规定办结时限,禁止干预企业经营活动,为投资者营造了良好的创业环境。

融资难是中小企业发展一大障碍。为此,成都高新区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思路,通过建立金融办、科技信用担保公司、高新创投公司,实施中小企业“打包贷款、统贷统还”方式,以及担保、参股、引进风投、辅导上市等多种手段和方式,针对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提供帮扶支持,有效缓解了区内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这套行之有效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改制上市”融资模式被汤继强总结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梯形融资模式”。据统计,2005年来,成都高新区通过运用梯形融资模式,共为1000多家中小企业实现融资60多亿元。区内上市企业现已达到18家。

转载请注明来源:成都高新区产业发展凸现出”马太效应”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