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手写心:捷通华声手写语音新格局
||2009-11-12
p>
p>
一款汉字识别产品卖了11年仍经久不衰好评如潮,或为业界罕见;以民营身份独扛海外巨头、国有大型企业,则更为国内鲜有。这就是北京捷通华声语音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捷通华声”),一家沉浸手写识别技术11年之久的“老字号”,一家国内率先同时提供手写识别、语音合成、语音识别等多项智能人机交互(HCI)技术的专家型企业。
最近,捷通华声与各领域厂商密切合作,取得技术市场双突破。此前埋头打造智能人机交互技术顶尖企业的捷通华声董事长张连毅,正以此向外界展示一种新格局,他和他的企业不再甘心于技术的领导者地位,还将力争更多的市场话语权。
压力下技术与市场双突破:捷通华声展示新格局
再次见到张连毅,距离C114中国通信网上次专访(http://www.c114.net/interview/340/a339508.html)已1年多时间。在这段时间中智能人机交互市场风云突变,既有着来自全球金融危机的经济压力,又有竞争对手科大讯飞、汉王科技的资本运作。在双重压力下捷通华声不但挺了过来,并且技术、市场皆捷报连连,更加拓宽和巩固了行业地位。
今年3月,捷通华声推出增加和增强多达十几项功能的手写识别技术提升版本,增强同音字联想、双字后联想字、双字前联想字、多字联想字等功能,大大提高了手写输入易用度和用户体验度。4月,推出基于谷歌(Google)Android操作系统的手写识别技术,全面满足用户对3G时代大屏幕手机应用的需求——目前捷通华声手写识别技术已完全覆盖到几乎所有的操作系统和嵌入式平台,同时手写输入法能支持WINDOWS、WIN CE到LINUX、Android、联发科、展讯、Access、Arena等多种操作系统和平台。
今年9月,捷通华声突破性地改进了手写识别技术的核心算法,成功研究出更先进的字符切割和语言模型技术,重点解决了手写识别技术在连续输入时字与字之间的距离限制问题,在多字识别效果上获得明显提升,可对自然书写间距的文字进行快速准确识别,并可实现行文本的倾斜校正识别,更加符合用户的自然书写习惯。
捷通华声方面对此次突破非常重视,称之为手写识别技术攻关第4次突破。前3次分别为大字符集支持,2003年支持GBK 2.1万字、2006年将识别范围拓宽到GB18030 2.7万字;2004年识别速度和识别率的进一步提升;以及2007年引入联想与后处理程序,改进识别效果。
张连毅表示,凭借11年来的积累,捷通华声的手写识别技术能够准确识别简、繁体汉字以及欧洲30国、阿拉伯、越南等多种文字,即便是连笔、倒插笔也能迅速识别,汉字准确率高达99%。
近期,捷通华声接连与著名支付品牌惠尔丰(VeriFone)、电子阅读器厂商Firstpaper、手机生态系统的海信、希姆通、波导,以及中华魂网络信息中心、谷歌金山展开合作、导航领域的新科、中国移动北京营业厅自助终端。将其手写识别技术应用其中,服务于更广泛的用户群。
在语音合成技术方面捷通话声今年也可圈可点,4月20日发布嵌入式语音合成6.0版本,真正在嵌入式设备领域实现商用化腾飞。在嵌入式领域三大块业务中,占有导航类产品70%-80%的市场份额、占手机50%、占学习机20%-30%。
携助力北京奥运会之势,目前捷通华声语音技术在银行市场中占有80%国有银行市场份额、高铁的呼叫中心、声讯服务及广播系统用的都是捷通华声的产品。
“我们在语音和手写识别技术上与主要竞争对手旗鼓相当,在银行、交通、通信关键领域维护和拓展了我们的市场份额。”张连毅补充道。
结缘手写识别技术20年
从系学生会主席到出任企业高管、从出国留学到学业未完即回国创业、从帮别人卖硬件到自己做授权、从汉字识别技术到智能人机交互技术和无线增值业务起头并进,捷通华声董事长张连毅的经历堪称传奇。而自走出校门起,他和他的团队就与汉字识别技术乃至后来的手写识别技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用张连毅的话来说,捷通华声与手写识别技术的缘分已有11年,而他和一批捷通领导团队与手写识别技术的渊源则可以追溯到20年。
1989年,连任两届系学生会主席的张连毅自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毕业,这位清华的高材生刚踏出校门就进入了清华紫光集团,并且半年就成为了部门经理。当时他的职责是将高校的研发成果产品化、“架起清华大学与社会的桥梁”,几乎什么设备都卖过。
在此期间他因与原清华同方创始人之一褚学农一次交流,无意中得知清华大学拥有汉字识别技术,从而找到丁晓青教授合作,发掘出清华汉字印刷体识别(OCR)软件。由此开始了与相伴手写识别技术的20年历程,也为清华紫光前期确定了紫光扫描仪这一后来市场大火的宝贵产品。
1992年,张连毅以常务副总经理的身份受命组织筹建了清华文通公司,在国家科技部863计划中独树一帜。他笑称,现在的捷通华声首席架构师陈明就是当时被从实验室“拖了下水”。
此后的1992年到1998年将近6年时间,张连毅为充实自身管理知识经验赴美留学。当看到“回国做事的机会”来到时,心系民族汉字产业的他又毅然放弃学习中的MBA学位回到国内。
1998年,自称对编程一窍不通的张连毅创办了第一家自己的公司,捷通软件。当时的国内市场上可谓“万码奔腾,千笔如林”。但是张连毅他们认准了一件事情,就是“输入”:“消费者不会关心你用的是什么技术,最关心的是用什么方便,我们将汉字识别、语音识别、手写识别等各种识别法结合到一起来做输入法,事实证明我们选对了路。”
捷通软件当年即推出名为“录易”的汉字识别系统,这款产品经久不衰至今仍在出货。此后又再接再厉地推出了“语音伴侣”、“捷通录易手写输入法”、“飞达多媒体电子邮件系统”等一系列产品。
2000年,张连毅将目光转向了自主创新,成立了捷通华文和捷通华声,专门研发智能人机交互技术,同时积极“抢知识,抢老先生”。2001年,捷通华文将当时国内手写识别方面最早和最高端的专家北京大学顾小凤教授请出山,还“拐”来了顾小凤教授的得意弟子李健,李健目前为捷通华声手写事业部总工程师。在他们的加盟下,当时的捷通华文后来的捷通华声手写部迎来了自主技术的腾飞。
战略上要自信、战术上要准确果断
细数捷通华声一路走来在智能人机交互技术领域面临的竞争对手,可以看到一连串脍炙人口的名字,从海外巨头IBM、摩托罗拉、微软,到国内的众多国有企业科大讯飞、汉王科技。然而捷通华声在激烈的竞争中依然“立而不倒”,并且“活得很好”,占据了国内语音技术市场50%的份额、手写识别技术30%的份额。而如果算上猖獗的盗版,手写识别技术方面甚至达到50%。
“民营企业发展道路,民营企业更有切身体会。”张连毅的话中掩不住这些年来的艰辛。然而怀揣“技术为核心、服务为己任、技术服务生活”宗旨的他和捷通华声,11年历史无论经过什么压力和坎坷都一直坚持在走着自己的道路。
事实上在捷通华文成立的早期,公司由于宣传上不够重视,有点“酒香不怕巷子深”,导致在市场拓展上未能深入渠道,如同语音技术那样拓展。而最让张连毅心痛的是,在手机手写识别技术将起的时候,捷通华文埋头技术突破没有重视,错过了在手机上全面拓展的机会。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针对市场的品牌化需求,2006年经董事会通过,捷通华文与捷通华声合并,分别形成目前的手写事业部和语音事业部。并且开始高度关注与自身技术相关的市场:“在语音上捷通华声要出现在我们所知道的任何一个需要语音的市场上,手写也是如此,寸土不让。”
而这也同样是捷通华声面对竞争的宣言。张连毅告诉C114:“汉王科技以前不重视我们,因为捷通主打是语音、淡化手写,汉王主攻零售、我们“悄悄”做技术、产品授权。但是现在市场在变化,双方价格战逐渐兴起,一些原来不做手写的公司也想挤进来。”
他表示,捷通华声现在的市场策略就是战略要自信、战术上要准确果断。通过技术上埋头苦干得来的优势与市场上的稳步发展赢得更多话语权,技术服务生活的理念导引我们进入到一个又一个全新的市场空间,。
“可预见的将来,智能人机交互技术肯定会有持久的生命力,难度和魅力都在这里汇集与展现。捷通华声会一直走下去,不会动摇,未来的发展,我们的语音会告诉大家,我们的手写会记录下历史!”张连毅在采访的最后如是说。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20年手写心:捷通华声手写语音新格局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