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互联网企业分拆上市 实现平台式蜕变

    |     2015年7月13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774

||2009-10-31

  中国的第一代互联网企业正在实现一次平台式的“蜕变”:通过多年多元化发展埋伏下多个“潜在盈利点”,同时在某一两个细分领域树立了核心优势。它们急需通过分拆上市踏上高速成长的“快车道”,突出核心业务的价值,并吸纳更多的资金,引爆其他业务的潜在“盈利点”。

  但值得推敲的几个问题是:欧美企业——譬如微软、Google、迪士尼等都没有这种做大后分拆的现象?为何中国互联网企业选择在市场并不十分好的情况下分拆上市?分拆上市是否已经成为互联网界的中国特色、形成一股分拆上市浪潮,并将影响中国整个互联网格局?

  短短半年,纳斯达克“中国概念股”第四次分拆旗下业务上市。搜狐、中华网、盛大、新浪在纳斯达克你方拆罢我登场,令美国投资者对中国互联网刮目相看。与2000年前后首次上市时的“流血惨淡”相比,时隔九年后的二次上市,“中国概念股”显得风光无限。

  而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海外上市的知名互联网企业中,巨人网络、完美时空、网易、金山都有意将旗下业务分拆上市,中国互联网很可能再次迎来一波海外上市浪潮。

  “今年在纳斯达克有超过三分之一的IPO来自中国,”新浪CEO曹国伟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透露,纳斯达克总裁亲口告诉他这一消息。曹用“难以想象”来形容他的惊讶。

  “到底是因为国际资本对中国感兴趣,还是中国对纳斯达克感兴趣,现在不太清楚。”曹国伟称,“在经济不景气的现在,这么多的中国企业去纳斯达克上市,不知道是否只有中国公司才有能力上市。”

  对于曹国伟的疑惑,业内专家的解释是:近期中国互联网企业分拆上市的密集上演,反映出中国的第一代互联网企业正在实现一次平台式的“蜕变”:通过多年多元化发展埋伏下多个“潜在盈利点”,同时在某一两个细分领域树立了核心优势。它们急需通过分拆上市踏上高速成长的“快车道”,突出核心业务的价值,并吸纳更多的资金,引爆其他业务的潜在“盈利点”。

  但值得推敲的几个问题是:欧美企业——譬如微软、Google、迪士尼等都没有这种做大后分拆的现象?为何中国互联网企业选择在市场并不十分好的情况下分拆上市?分拆上市是否已经成为了互联网界的中国特色、形成一股分拆上市浪潮,并将影响中国整个互联网格局?

  互联网企业引爆分拆激情

  今年4月2日,国内门户网站搜狐公司率先将旗下网游业务——畅游公司分拆,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这也是美国今年以来的第一单IPO。在这个时间上市,业内对畅游公司未来的股价很担忧,但谁都没想到,畅游股价一路攀升,其股价从19美元一路高涨到48美元。而。而且,更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在金融危机的阴霾还未散去之际,畅游的IPO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激发了中国互联网企业极大的分拆上市热情——

  不到半年的时间,9月25日,盛大网络将旗下游戏业务——盛大游戏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并创造了今年美国IPO募集资金之最。

  紧接着在10月份,新浪分拆其房地产网络业务CRIC上市纳斯达克,并表现靓丽:首日开盘价12.28美元,之后一路攀升至14.2美元,比发行价大涨18.33%,而当天纳斯达克指数微跌0 .76%。“这次上市非常理想”,曹国伟用“过程完美,结果满意”来评价房地产业务的分拆上市。在这家新上市公司中,新浪占有33%的股权,按此折算,相当于其房产业务募资7128万美元。而可以对比的是,新浪整体业务2000年上市时,募集到的资金仅有6800万美元。也就是说,新浪上市9年后,一个小小的业务类别的价值已经超过了当初整个公司的价值。

  记者调查发现,事实上,在今年已经发生的四起分拆上市中,“中国概念”已经募集到13.9亿美元,这个数字是2000年新浪、搜狐和网易三大门户总融资额的6倍左右。

  一位投行人士称,2004年是中资公司赴美上市的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1993年到2003年的 10年间,总共仅有16家,2004年开始了一次热潮;但到2008年因为受金融危机影响,全年总共只有4家中资公司赴美上市,并且都是在当年第一季度完成,其实是2007年未完成项目的延续。然而,从今年7、8月开始,IPO市场复苏,中资公司赴美上市的热情空前高涨起来。不过,截至9月份的数据显示,今年在美国上市的公司数量为28家公司,远低于2007年的169家和2004年的216家,甚至也低于互联网泡沫破裂后2002年的80家。

  业内专家称,今年去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企业中,分拆上市占据大半份额。在分拆上市的这些企业中,把网游业务分拆出去的又占据了大半。这是因为,在企业成长的过程中,发展了不同的业务,比如游戏这个行业前景非常好,分拆了以后,投资者能够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所投对象的前景,虽然是同一个公司,但不同业务的市盈率并不一样。

  有不少观点认为,这种拆分上市的发展模式有可能成为企业主流。尤其对于业务不断做大的互联网企业来讲,这种模式更有利于公司的管理和发展。

  这也是认为自己业务已经足够大了的互联网企业的主流看法。

  其实从今年4月搜狐将游戏业务“畅游”单独上市开始,互联网企业的“内创业”和“控股平台”趋势就越来越明显。内创业,就是一个新业务在 公司里独立存在和成长,一旦长成就独立上市。此次盛大游戏的上市就属此列。控股平台则更多,典型代表是阿里巴巴,目前阿里巴巴集团下面有淘宝、支付宝、阿里软件及已实现上市的阿里巴巴B2B公司等子公司。两者不同之处在于,作为控股平台的阿里巴巴集团并不运作实际业务,但盛大、搜狐等公司总部则运营着多种业务。

  对于分拆的好处,搜狐董事长张朝阳认为,首先,搜狐游戏收入持续增长已经成为第五大网络游戏公司,具备了与其他游戏公司独立竞争的实力,为了更有利于游戏业务独立竞争,搜狐才做出分拆的决定,搜狐游戏公司的目标是成为第一大网络游戏公司。 其次,游戏业务独立上市以后,搜狐旗下将有两个上市公司,这丰富了搜狐在资本市场的金融工具,使得搜狐在资本市场上更具灵活性。第三,分拆上市以后,搜狐虽然释放了部分股份到资本市场上,但是搜狐仍然是其控股股东,其业绩依然会反映在搜狐的业绩中。

  为什么是中国企业

  既然分拆有如此这般的好处,缘何发展多年的许多美国本土企业却对“分拆上市”视而不见?

  易凯资本首席执行官王冉称,在香港,一家已经上市的公司分拆旗下一部分业务再次独立上市,或者一家控股公司实际控制多家上市公司的情况屡见不鲜。却从未见过美国有大公司喜欢进行分拆。譬如,我们从来没有看到微软把互联网业务分拆上市、亚马逊把数字阅读业务分拆上市、沃尔玛把 物流和仓储业务分拆上市、迪士尼把主题公园业务分拆上市,甚至连最多元化发展的通用电气,也没有试图把旗下任何一个早就足够分拆上市的业务分拆出去。

  对于这个现象,王冉总结,亚洲企业更倾向于分拆上市。欧美的企业喜欢把一张饼越摊越大,而亚洲的企业好像更愿意在一个大盘子里堆满一个个金灿灿的馅饼。

转载请注明来源:第一代互联网企业分拆上市 实现平台式蜕变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