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软件业的成就与隐忧

    |     2015年7月12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2637

||2009-04-17

印度人均GDP仅700美元,是典型的低收入国家;贫困人口3.8亿,超过总人口的1/3,城市遍布贫民窟、乡村常有饥民乞讨;工业化还在初期,工业产值不到我国1/5。但就是这样一个国度,软件出口却领跑世界,居世界第二,是我国的6.5倍。其软件成功的秘密在哪里?存在什么问题?一、落后大国跃升为软件大国印度软件呈现出口快、国际声誉高、发展势头好等特点。

1.出口快、外包多。1980—2005年,印度软件及服务出口年均增长高达41.5%,从1980年的400万美元,到2005年达到234亿美元。据WTO统计,印度计算机及信息服务出口居世界第二,占全球的15%,远高于货物出口占世界0.9%的比重。其出口遍及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近70%到美国。

外包在印度软件出口中占80%以上,占软件出口的1/4。据印度软件及服务协会(NASSCOM)统计,印度占全球软件外包的65%、全球服务外包的46%;世界银行的调查认为,印度软件出口的规模、质量和成本等综合指数均排名世界第一。

2.带动强、地位高。印度软件产业主要靠出口带动,出口占产值的比重,从2000年的60%提高到2005年的79.3%。出口还带动了就业以30%的高速增长,从1999年的28.4万增加到2005年的128.7万人,间接就业达300万人。信息产业占GDP比重从1999年的1.9%提高到2005年的4.8%。

软件的国际市场份额提高很快,从2000年的1.5%提高到2005年的3.5%,达294亿美元。软件业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改善了国际形象,班加洛尔被誉为“印度硅谷”,入选美国《新闻周刊》的全球十大科技都市。

3.企业大、形象佳。印度有一批软件大企业,在国际上也很有地位,主要指标是我国数十倍,前几名的营业收入都超过20亿美元。这些企业经营水平也很高,去年TCS、IN鄄FOSYS、WIPRO的净利润分别为6.5亿、5.6亿和4.6亿美元,盈利率均在20%以上,是国际平均水平的一倍左右。印度获得CMM5级软件质量认证的企业最多,许多著名软件公司,如微软、英特尔、甲骨文公司和我国的华为、中兴等都在印度建立了研发基地,印度正在成为世界软件中心。

这些骨干企业树立了国际品牌形象,在欧美市场得到广泛认同,世界500强中有220多家采用印度软件。大企业开始向价值链高端升级,如INFOSYS开发了基于互联网的银行软件,TCS收购了美国做保险业整体解决方案的公司,并提出了2010年进入全球IT咨询业前10强的目标。

4.势头猛、前景好。年均30%—40%的增长势头,印度软件举世瞩目。Forrester估计,2015年美国将转移340万个软件、金融等服务岗位,印度将是最大的目的地;NASSCOM和麦肯锡的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全球软件离岸外包的规模将达到1100亿美元,印度占据主要份额,届时直接就业将达230万人、间接就业650万人,印度要创造10—12个“知识城市”。

二、几点隐忧尽管印度软件成就斐然,但评价不一。美国Gartner公司副总裁认为,印度软件业已在世界上稳居主导地位,如同中国玩具在世界的地位一样;但微软高级副总裁、首席技术官蒙迪认为,全球都公认印度软件外包第一,但在33个国家的内部软件部署能力排行榜里,印度却排在最后一位;INFOSYS董事长认为,印度软件业还正处于蹒跚学步阶段,离真正实现世界软件大国的梦想还早得很。

总体来看,印度软件既有成就,也有无奈,其未来受制于印度发展模式的缺陷。该模式的弊端在于非均衡发展,软件强、硬件弱,外需强、内需弱,服务业强、制造业弱,精英教育强、基础教育弱,富翁甲天下、穷人遍城乡。这种经济结构的严重缺陷,很可能制约软件业发展后劲,成为今后的重大隐忧。

1.技术水平较低,处于国际分工下游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印度处在较低的中下层。最上层为美国,垄断世界90%以上的操作系统、支撑软件;第二层为日本、欧盟、以色列等,进行独立的嵌入式软件开发或品牌开发;第三层为爱尔兰、印度等,进行子模块开发或承担外包业务;第四层为中国、菲律宾等,主要进行二次开发或单纯的数据处理。

相应地,软件出口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软件包出口、嵌入式软件出口和外包出口,外包出口处于低层。可见,各国软件出口地位与国际分工地位不一致,软件出口大国并不是软件强国,如同商品贸易中高技术产品出口大国并不是技术强国一样。印度只是软件外包大国,而不是软件强国。

印度套装软件比例很低,有品牌和自主产权的软件少,出口附加值偏低,不到10%。在访问Infosys时,问其去年申请了多少专利,他们说没有,而同一个园区的Intel,却有大量专利。总体而言,印度软件业模式被称为“软件代工”,需要的资本投入较少,主要靠发挥人工便宜的优势,依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缺乏自有品牌,处于世界软件业价值链的低端。

2.国内关联较低,内需不足影响发展后劲印度软件业靠外包,与国内经济联系少,很少为国内信息化服务,国内市场分额很低,只有1/5。

印度软件依赖外部,有不得已的苦衷,根源在于内需太低,工业落后和贫富差距过大削弱了国内购买力。据联合国统计,印度约3.5亿人生活在贫困中,其中极度贫困者2亿多。虽然印度精英教育发达,大学生比例较高,但普通教育十分落后,文盲率达50%以上。贫富差距大,使生产主体不能成为消费主体,有需求的人没钱消费,有钱的人消费已经饱和,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脱钩,使国内市场狭小,不得不依赖国际市场,形成与国内无关的“体外循环”。

3.制造能力低,影响软件发展空间印度软件业快速发展,更凸显了硬件制造能力的落后。印度硬件与软件服务之比仅为1∶4.3,而美国为2.3∶1,中国为8.8∶1。2005年印度电信业务普及率很低,人均拥有电话只有我国的1/5;互联网用户只有我国的1/3;硬件落后不能消化软件过剩产能,约束了发展空间,软件只好加重对外依赖。

软件业也提高了印度服务业比重,达到GDP的52%,而其工业占GDP的比重仅27%,其中制造业比重的程度更低,只有16%,其制造业是传统部门,许多体制仍未改革,政府对产业、投资、劳动力市场都存在管制。如《劳工法》使企业解雇工人几乎不可能,园区内一家企业要解雇工人,引起轩然大波,影响了外企信心。制造业低、服务业高,显然难以创造大量就业,无法把农民从农村中解放出来,而作为有7—8亿农村人口的大国,没有工业化,就很难步入现代化。

4.政府效率低,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印度软件强、硬件弱,与基础设施太落后有关。在土路、烂路、乱摊、贫民窟的环绕之中,你无法相信举世钦羡的班加洛尔软件园就在这里;印度能源、电力、通讯以及交通等基础行业以国有企业为主,效率低下,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印度柏油路仅占56%,电力缺乏使印度70%的企业不得不自备发动机。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基础设施发展缓慢主要是政府太无能,而东亚的成功经验表明,在经济起飞阶段,高效、有为的政府十分重要。

此外,印度相对封闭,总体上对外资持怀疑态度,2005年利用外资65亿美元,仅为我国的1/10;软件工程师工资每年上涨20%,成本优势正在丧失;软件人才难继,预计2010年将短缺50万IT员工。

转载请注明来源:印度软件业的成就与隐忧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