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中国软件外包产业发展思路,看重庆视角

    |     2015年7月12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277

||2009-03-12

所谓“思路决定出路”,“视角决定前程”,大危机也意味着大变革、大调整,对很多城市来说,在应对全球金融风暴之中会迎来新的机遇。

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重庆的发展历来受到各方关注。如今,肩负着众多历史使命的重庆因为大力发展软件外包产业又一次成为了全国的城市明星。“做中国软件服务外包前沿城市、做中国在岸外包的引擎、力争到2012年信息产业总收入达3000亿元……”重庆在发展软件外包上的雄心勃勃,由此诞生的重庆视角或许可以为如何发展中国软件外包产业提供重要思路。

外包之路的全局视野

纵观金融危机,如今不仅波及到发达国家,还影响到发展中国家;不仅影响到传统的制造业,还影响到高新技术产业。但面对金融危机,具体行业并没有彼此同凉热,特别是作为活力产业的软件行业依然保持高速增长。

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汽车、消费类数码产品增速下降,利润降低的同时,2008年中国软件产业整体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7572.9亿元,同比增长29.8%。其中,软件产品共完成收入3165.8亿元,占软件产业总收入的41.8%,增长32%;软件技术服务累计完成收入1455亿元,同比增长39.9%,所占比重达19.2%,其中,软件外包服务收入203亿元,增长超过100%。从数据中可以发现,传统的软件产业中,技术服务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且软件服务外包的收入增速也远远超过其他传统的软件产品。这也是重庆IT产业发展的新机遇,此次危机可以化作重庆跻身“中国软件前沿城市”的良机。

其实,早在工信部公布数据前,重庆市信产局局长沐华平已经嗅到了发展软件外包的机遇。“发展软件外包产业不仅顺应了全球软件产业高速发展的趋势,也将对重庆传统的经济结构产生很大影响。软件外包业存在着一个反周期规律,越是在金融危机、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企业为了降低营运成本,反而需要把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所以,在传统制造业大幅下滑的时候,软件外包产业仍能保持较高的增长。何况,软件外包企业大多依赖自有资金发展,产业的增加值也很大,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更高,这些坚定了重庆发展软件外包的信心”。

中国外包业务的70-80%来自日本,而欧美的单子主要给印度。如今,中美两国的关系日趋紧密,美国一些大型IT公司也将目光聚集到中国,像惠普不仅在重庆设立了全球软件服务中心、全球测试服务中心、呼叫中心,去年12月,惠普还将全球电脑生产基地选在了重庆,这些都是利好重庆发展软件外包的因素。

为此,重庆一方面将继续关注日本外包市场,另一方面也把欧美市场特别是美国市场作为战略重点。在具体业务上,重庆针对ITO、BPO、基础设施外包和研发外包四个方面制定了不同的策略。在BPO上,从日本市场切入,做一些X光片的图片处理工作,以及单据处理等对语言都没有特别高的要求业务上。沐华平指出,在基础设施外包上,目前国内大企业都在建数据中心,我们可以在重庆建立一个数据中心园,先把国内大企业的数据中心争取过来,再进一步承接国外业务。在研发外包上,重庆是一个老工业基地,具有汽车、仪表、石油化工等优势行业,给重庆钢铁厂做外包服务的,今后也可以做宝钢甚至是韩国、日本钢厂的业务,拓展性强。

刺激内需,挖掘在岸外包潜力

根据麦肯锡的一项研究结果,我国国内的潜在发包企业往往习惯于自己干,没有把发包业务提供给专业服务供应商,致使我国庞大的国内市场没有成为服务外包企业的强大增长支柱。

对此,沐华平提出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过程中,很多业务并不需要企业自己来做,那些非核心的业务就可以外包出去,如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等,这就产生了外包服务的市场。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得资源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在全球进行分配,进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对市场做出迅速反应。当企业将业务外包出去可以使成本降低30%以上时,就能够弥补外包产生的交易成本,外包就是划算的。

这样就形成了新的软件外包的市场。整个经济一方面是制造业,一方面是软件服务业,两方面互动发展,形成了新的经济体系构架,整个经济也就发生了转型。当然,这需要政府出台一些政策,引导国有企业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出来。

IDC大中华区总裁郭昕也十分认同政府在软件外包产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他认为,“市场比资金投入更重要”。政府鼓励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不仅要给扶持政策,注入资金,更需要的是开放刺激内需产生的巨大市场。

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目前国内也有一些国有企业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出来。像一汽大众的启明,就是由一汽集团信息中心分离形成的,但是这些外包公司的规模并不大。类似的公司还有上海宝钢的宝信软件,宝信从宝钢分离出来后,不仅承接宝钢的信息化外包业务,同时也承接其它公司的业务,但这种体制的影响毕竟有限。沐华平指出,中国90%以上都是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甚至没有信息中心,却也同样需要这种外包服务,这些企业的信息化业务外包需求如何满足是很现实的一个问题。

为此,重庆在全国首先提出了构建一个中国软件外包权益交易平台的设想。一方是有外包需求的企业,另一方是承接外包业务的企业,后者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进行投标。一个企业中标后,还可以转给另一家公司进行第三方平台开发,使外包服务更加优质化。当然,其中会设立很多约束条件。

沐华平指出,现在这个平台还没有上线,作为全国的试点正在紧密推进中。我们还设想,对那些承接其它省市外包业务的公司给予一定奖励。这样可以吸引一大批企业到重庆,让重庆形成中国外包的中心,企业可以立足重庆,针对全国的内需市场,做全国的业务。

上下一心,政策先行

每一次发展,政策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推进软件外包产业依然离不开政策的支持。

年初,国务院通过了《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明确赋予电子信息产业以拉动产业增长、实施结构调整、增强创新能力、保障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任。这些目标与鼓励发展软件出口与服务外包产业一致。规划中首次将软件与服务外包业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明确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三大任务”之一即是提升软件产业的自主发展能力,并要培育新业务、新模式,即扶持软件外包企业的发展,包括推进软件企业向服务化转型。

为了促进软件外包产业发展,重庆市也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针对软件外包的核心竞争力——人才,重庆提出了“人才池”这个概念,要建设一个快速聚集、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人才池,并且高、中、初级人才配置合理。对于高端研发人才,重庆出台了一些像税收返还等扶持政策。前不久,重庆启动了“软件外包中高级人才百人深造计划”,资助了100多名软件外包人才赴海外学习深造。在低端人才供应上,我们也推出了一系列计划。像IT5000公益计划,就是由政府出资,以跨国公司为主体,对大学在校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培训,计划一年培养5000人。

沐华平表示,今年重庆将启动实施软件外包的“双十”战略,即“十大基础工程”和“十项激励政策”。前者包括千万平方米楼宇建设工程、人才池建设工程、支撑平台建设工程、品牌营销推广工程等;后者则包括专项资金扶持政策、税收优惠政策、高端人才引进政策、融资担保补贴政策、重大项目引进招商奖励政策等。重庆还策划了一个“百团千日行动”,就是组织一百个商业团队,计划通过三年的时间,瞄准不同行业的跨国公司进行招商工作,力争吸引一大批公司到重庆。

软件外包企业极为关注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在重庆也日益得到更好的解决。近日,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内陆开放高地,贯彻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在重庆市政府第30次常务会上,审议通过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创建知识产权保护模范城市的意见》,提出力争用5年时间,建立促进发展的知识产权新体系,构建激励创新的知识产权新机制,营造安商助商的知识产权新环境,使重庆成为创新活力强劲、运用成效显著、保护水平一流、管理体系高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模范城市。

虽然金融危机下,全球软件外包市场并不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但此时,中国的软件外包产业却迎来了一个最好的时代。上有国家重视,下有地方政府支持,发展重庆软件外包拥有足够优惠的政策环境。东风已起,剩下的只需看重庆软件外包如何实现反周期突围。

软件外包反周期突围,重庆进行时

随着金融危机让软件外包市场在世界范围内开始重新洗牌,中国成为软件外包重要的转移基地,重庆看到了危机中发展软件外包的历史机遇。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把握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重庆市信息产业局于2008年年底开启了“聚焦软件外包——转危为机反周期特别行动”。

特别行动的开启阶段包括:谁有可能成为中西部地区软件外包“第一城”四城市辩论赛、首届全国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决赛、软件外包产业高峰论坛、2008年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院长联席会、37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院长园区行等五项活动,意在聚焦软件产业、聚焦城市产业结构调整,聚焦中西部城市的竞合共赢,聚焦软件人才的培养与建设。对于软件外包产业,这套组合拳已经成为2008岁末精彩的回眸。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重庆软件外包积蓄了多年的能量在金融危机下全面爆发,不仅让人对其发展之迅猛刮目相看,对其反周期实现高速增长的决心深感佩服。在“五套组合拳”后,重庆信产局又开启了新的征程。

为了与世界接轨,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规划重庆市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蓝图, 2009年1月8日,重庆市信息产业局召开了《重庆市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编制项目招标新闻发布会,向来自包括爱奇高(IDC)、安永、赛迪顾问等国内外知名咨询公司发出了邀请。春节刚过,受重庆市信息产业局委托,招标代理机构–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2月6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开标评标会,经过国家级专家组成的评标委员会评审和推荐,并按照法定程序公示后,最终确定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成为该项目的中标单位。至此,备受关注的重庆软件外包招标工作圆满落幕。

目前,《重庆市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正处于全面落实中,重庆市信息产业局正全力支持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协助其完成包括协调相关部门和园区协助专业咨询公司开展本市调研和相关论证工作,以保障编制项目的顺利进行。此项工作初定于2009年5月份完成。

惊人的效率,惊人的执行力,重庆软件外包引擎全开,正全力前进。可以预见,在2009年中国软件外包市场,重庆进行时必将成为最亮丽的风景线之一。

重庆信产局局长沐华平

学者?官员?不一样的角色,同样的精彩

沐华平有一份漂亮的履历。今年43岁的他,从2000年底开始扎根重庆,先后担任重庆市科委副主任、重庆市政府副秘书长,直到2007年4月担任重庆市信息产业局党组书记、局长。他是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毕业的工学博士,却对经济有着很深的理解。2005年9月至2006年1月,他在世界银行发展研究部工作;2006年1月至9月,又在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也因为此,他常常在分析问题时引用很多经济学的名词和理论。

提起沐华平,见过他的人一致评价:执行力超强,雷厉风行。以最近落户重庆的惠普全球电脑生产基地项目为例,沐华平率领他的团队仅用半年时间就最终敲定,比预计时间提前了好几个月。惠普公司的考察团队感慨地说,我们考察了许多城市,也谈过很多项目,重庆的领导和团队是非常专业、非常讲效率的队伍。

至今,沐华平的家还在北京。作为一个生在江苏、家在北京、目前又到重庆工作的官员,人们曾经担心他是否会在重庆安心地干。然而,事实证明,他对重庆市信息产业的发展雄心勃勃。

沐式笔录:走“融合”与“分离”相结合的道路

2007年,重庆软件出口与服务外包在全国的排名分别提升到11位和12位,多家世界知名IT企业也纷纷落户重庆,如IBM全球服务重庆分公司、惠普全球软件服务中心和全球测试服务中心重庆分中心、重庆微软技术中心、日本NTT DATA重庆软件研发基地等,重庆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008年,重庆市信息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15.5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比重约为10%。重庆的目标是,力争到2012年,重庆市信息产业总收入达到3000亿元,成为重庆第一支柱产业。

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沐华平认为,未来5—10年里,一定要走“融合”与“分离”相结合的道路。“融合”就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互动发展。“分离”则是要把企业内部的信息化机构分离出去,使该机构以更灵活、独立、有效的方式运营。只有这样,重庆市要成为“中国软件外包前沿城市”和“中国在岸外包引擎”的战略目标才能实现。

转载请注明来源:寻中国软件外包产业发展思路,看重庆视角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