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救援 四川将陆续投入55座心理驿站

    |     2015年7月12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323

||2009-01-27

地震过去半年有余,一些心理救援志愿者仍坚守四川。年三十晚上,这些志愿者同当地百姓一起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欢度春节。日前,记者从四川团委了解到,共计55座心理服务驿站还将在重灾区陆续投入使用。此外,12355心灵热线将投入百名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对灾民重建家园提供心理支持。  

四川省团委心理救援相关负责人表示,地震发生后,有很多支团队入川,但一般都只停留7-10天,不能长久。目前中科院设置了站点,长期在川从事心理救援的调研,此外江苏省也派驻了常驻团队。

四川团委也建设了一批心理服务驿站,共预计55座,目前已建设18座,分别在阿坝州、绵竹、什邡等重灾区,即将投入使用。与江苏的志愿者团队不一样,这些驿站有治疗室、娱乐绘画室、管理区域,采取社工模式,先对区域调研摸底,制定方案后实行一对一辅助。从2008年8月开始已培训1000多人,包括灾区老师、干部,再由他们对学生、灾民进行集中抚慰。

此外,团委还开通12355心灵热线,目前已招聘10名专业心理学专家,以及100名兼职人员。由香港专家统一培训,设在成都锦江区的办公地址预计2月20日启动,24小时均有值班人员接听电话。

该负责人表示,心理救助仍面临一些困难,比如经费紧张。志愿者虽是无偿服务,但他们开展活动、运输物品仍需费用。此外,百姓还没有广泛认识到心理救助的作用,主动寻求帮助的仍占少数。

– 相关新闻

北川孩子画出心中的家

20余孩子在长卷上作画,渴望新年能拥有新家

本报讯 (特派北川记者涂重航)昨日,在北川曲山镇永兴板房区,20多名儿童用自己的方式迎接新年。他们从一些心理志愿者那里得到来自全国各地小朋友的祝福卡片。他们自己又把自己的新年祝福写到卡片上,用气球放飞。  

昨日,20多名儿童都来自北川县城曲山镇,地震对他们造成很大的损失,有些孩子是从废墟中埋了数十个小时才被营救出来。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危机干预中心的志愿者两天来一直陪着孩子们过年。通过同孩子们一起踩气球,放飞气球等方式,进行心理发泄,使他们早日摆脱地震阴影。

前天,200多个气球在永兴板房内放飞,每个气球下面挂着孩子们的祝福。

另外,参加活动的孩子又拿着卡片回家,收集亲人和邻居好友的祝福。组织这项活动的中科院志愿者张伯昕说,这些也是灾区人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还有些孩子的祝福卡上有全家族人的签名,他们祝福孩子健康,越来越漂亮,“永远幸福的活着”。

在昨天永兴板房的活动中,20多名孩子在一条4米多长的画卷上作画。这些画让孩子们自己发挥,自选题材。但孩子们都选择了画房子,每个孩子都画了自己心目中的家。在他们画的家中,有对联,红灯笼。有板房,也有楼房。家里还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房子上有礼花,还有炊烟。

在孩子们的画上,他们也把自己画了上去,画中小孩拿着花灯,有的画出自己在放鞭炮。

张伯昕说,这些画表达了灾区孩子们对未来新家的渴望,有些孩子失去了亲人,他们希望今后还有一个幸福的家。

– 志愿者档案

陆敬华(老陆),江苏志愿者服务绵竹心理援助队队长

赵小焕,27岁,南京师大心理学系研究生2年级,心灵驿站工作者

罗杰,23岁,扬州大学心理教育专业大四,心灵驿站工作者

许娟,24岁,重庆文理学院应用心理学毕业生,心灵驿站工作者

– 新年寄语

“希望绵竹人民开心幸福,对地震的哀伤会像冬天一样过去,春天马上就要来了。———老陆

我加入了做哀伤治疗的队伍,任务就是要去走访那些失去孩子的父母亲,开始的时候我会先是陪伴,倾听,我会用心去与他们交流,相信我会做的很好的。重建工作会更好,重建心灵美好家园,回归生活的原本,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赵小焕

灾难总会有过去的一天。我以后还会参加相关志愿者活动。

———罗杰

珍惜彼此,有你有我。———许娟 ”

“第一次在外过年”

14名江苏心理救援志愿者留守绵竹,与灾民共迎新春

本报讯 (特派绵竹记者朱燕)农历大年三十中午,赵小焕在板房的门口贴了一个倒过来的红色“福”字,窗口挂着几条香肠和两块腊肉,“这是我们头一次在外过年。”

和她一起的十来个同伴,都是江苏省团委通过公开招募进川的心理救援志愿者,除了队长老陆37岁,其他大多数都是80后。在招募面试时,他们都被问了两个问题:一有没有专业心理学背景,二能不能吃苦。  

14心理志愿者常驻绵竹

节日的绵竹,市区道路两侧挂满灯笼。

作为江苏对口支援绵竹的其中一个项目,苏州团委招募了一批心理救援志愿者,长期驻绵竹,人员半年一轮换,老陆和赵小焕等14人进川已有近2个月,分驻在绵竹四个板房区里。27岁的赵小焕是南京师大心理学系的研究生,她的决定得到老师和家人的支持,导师告诉她,“你做的是一件别人无法复制的事”。而老陆则暂停了中学教师的工作,担任起了志愿者团队的队长。

剑南镇板房区是绵竹最大的板房区,这里的志愿者办公点共有4个,老陆把队员们的手机号码和办公地址印成了宣传单,在车站、广场以及板房内张贴散发,欢迎大家“在烦恼时走进心灵驿站”,“心灵驿站”是每个办公点的名字,屋内放着红色的沙发,饮水机也是粉红色。小焕在屋外的花瓶里插了几枝梅花,还种了一片草皮,这些都能让人心情舒缓。

志愿者学会四川方言

居民看着他们没有年货,还送来几条香肠和两块腊肉。小焕们也经常和居民们在板房的乒乓球台挥上几拍,也学会了几句四川话“要得”、“好嘛”。“熟悉了以后,他们更信任我们,愿意走进驿站来。”小焕说,这样的日子过的很充实。

绵竹市团委副书记方和俊说,目前在绵竹的志愿者团队有10支,江苏团委派来的这批心理志愿者长期驻留,给师生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并在板房设点,对于震后灾民的恢复重建起到极大的心理支持。

江苏团委发放基本生活费

老陆是江苏人,爱说爱笑,对绵竹大街小巷已了如指掌,和邻居都能聊上几句,听绵竹方言也没问题。腊月二十九,老陆被板房两姐妹的家庭邀请吃团年饭。饭桌就摆在板房前的田坎边,桌上大鱼、大虾、腊肉、香肠、鸡肉,主人还专门开了一瓶葡萄酒。干杯、拜年……老陆说,绵竹人民很乐观。

临近春节的几天,小焕和队员们也时常被邀请去一起团年。听当地人说,按过年习俗,初一到初四商店不开门,赵小焕和同伴许娟、罗杰早早去菜市场买回了一大堆蔬菜储备着。罗杰的板房不到10平米,他搬来砖头垒了一个临时的厨房操作台,平时几人轮流做饭。为了迎接新年,罗杰提前把房间整理了,一张矮桌,四个小凳整齐摆成一排,桌上还放着田里采来的小花。床单是新换的,新碎花枕头是小焕送来的。

江苏团委每月会发给志愿者们基本生活费680元,小焕用光所有的钱买了肉,学着当地人自己灌香肠,一部分留着队员们吃,一部分给家人寄回家。“我们过年是不吃香肠腊肉的,这是四川特色,希望父母吃到香肠就不会想念我了。

三十晚上吃起火锅

“想家吗?”几天前,德阳电视台记者一个问题曾把一个队员问哭了,但昨日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大家都不好意思笑了。包括队长老陆在内,十多人都是第一次在外面过年。

年三十晚上,板房区增加了很多客人,空气中飘着各种菜香和锅碗瓢盆的声音,很多在外打工的人也回乡和亲人共吃团年饭。小焕和队员们,叫上板房内值班的警察学院学生一起吃火锅,一边吃一边看春晚。“非常热闹,一点也不孤独。对我们来说,这是不可复制的经历。”(新京报特派绵竹记者朱燕)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心理救援 四川将陆续投入55座心理驿站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