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八大转向
|张复明|2008-11-07
p>
p>
作为纳税人,平等地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是现代公民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社会正义的重要方面。 展望未来,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业的发展应该而且必然要朝着城乡发展一体化、服务设施共享化、服务标准趋同化、服务投入均衡化、服务制度一元化、服务政策均等化的方向发展。
重要转向之一:服务业的生态化
服务业被誉为“无烟产业”。但是,随着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增加,以及人们的生态理念和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服务业的废弃物排放和环境污染问题也开始受到人们的注意。在此背景下,人们对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生态要求,服务业发展的绿色规制成为新的政策亮点,健康消费、绿色消费成为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消费时尚。生态化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转向。
这种转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服务过程的清洁化、生态化,二是生态型服务业的创生发展。由于环境规制和消费理念的转变,服务企业逐渐把实现服务过程的清洁化和生态化作为服务改进的重要目标。开展绿色营销,不断创建清洁化、生态化服务的新途径。实施绿色服务,注重资源能源的节约,强调清洁生产、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另一方面,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开始向崇尚自然、追求健康方面转变。适应新的绿色消费需求,服务业不断发展创生出诸如氧吧、生态旅游等生态型服务业态,为人们提供绿色健康、亲近自然的服务产品。
重要转向之二:服务业的知识化
上世纪60年代,鲍莫尔作为服务业发展悲观论的代表曾经提出一个论断,即服务业在本质上是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生产率的提高比制造业更加难以实现。人们把这一论断称为“鲍莫尔病”(Baumol disease)。但实际上,在产业演进过程中,“鲍莫尔病”并没有出现。究其原因在于,鲍莫尔忽视了服务业不仅仅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可能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这样一个事实。
20世纪80年代,以罗默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将知识、技术作为内生变量引入生产函数。这突出地说明,知识与资本、劳动力和土地一样成为独立的生产要素。在发达国家,服务业正从劳动、资本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过渡,其发展日益依靠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服务业的发展呈现出知识化趋向。
服务业的知识化转向主要表现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迅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显著依赖于专业性知识和技术,向社会和用户提供以知识为基础的中间产品或服务。那些知识、技术占主导地位,高附加值的诸如法律服务、管理服务、工程设计服务以及金融、计算机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十分迅猛。在OECD(经合组织)国家,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产出最多、增长最快的战略产业。在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为载体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服务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重要转向之三:制造业的服务化
制造业服务化表现为服务环节在制造业价值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20世纪后期以来,经济领域的一项革命性变化就是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许多传统制造企业以卖服务取代卖产品,把服务看作是创造差异化优势的工具,通过比竞争对手提供更好的服务吸引消费者。
制造业服务化还表现为优秀制造企业由“以生产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型。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由关注产品生产,转向涉及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市场调查、产品开发或改进、生产制造、销售、售后服务,传统意义上的制造业与服务业边界日益模糊。这些企业放弃或者外包制造活动,把注意力转向专注于战略管理、研究开发、市场营销等活动,然后以服务业为中心将外包出去的价值链的不同环节串联起来,实现资源整合,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巩固企业的市场地位。
制造业服务化也表现为制造企业越来越多地进行“服务外包”或“服务剥离”。许多制造企业将产前、产中或产后环节的内部服务功能独立出来,原来的服务活动转而由其他企业完成。这一转变促使提供生产服务的专门企业迅速发展。这些企业提供从技术产品研发、软硬件开发,到人员选聘与培训、管理咨询、金融支持、物流服务、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全过程的服务链,推动了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重要转向之四:服务产业集群化
所谓服务产业集群化,就是指服务业中相互关联的若干企业和机构在地理位置上的相对集中。
现代服务业集群化发展已成为一种世界潮流和趋势。美国硅谷IT服务业集群、伦敦金融商务服务业集群、印度班加罗尔软件服务业集群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我国许多地区,服务业的集群特征表现得十分明显。在南京市,新街口商圈集中了全市85%以上的大中型商业企业。上海的泰康路艺术街成为创意产业集群区。
由于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相对集中,集群化发展具有很强的群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现代服务业集群内企业通过共同使用公共设施,减少分散布局所需的额外投资,利用地理接近而节省相互间物资的运输移动费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集群内大量的专业信息、个人信息及社区网络式信息的流动速度很快,可以使集群区内企业迅速准确地掌握市场变动趋势,有效展开竞争与合作,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并可以依靠自我创新优势化解不利因素实现长期发展。地域上的集中使服务产业集群产生了显著的外在规模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弹性专精效应和知识“外溢”效应,使产业和区域的竞争优势更加明显。
重要转向之五:服务方式现代化
伴随着技术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服务业的经营模式不断创新,涉及技术、产业、组织、管理、业务流程等方面,推动了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和升级,服务新业态、新产品、新方式层出不穷,专业店、连锁店、无店铺销售迅速壮大,B2B(Business To Business,即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和B2C(Business To Customer,即商业机构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等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教育培训管理咨询、研发设计、市场营销等领域,也涌现了很多新的服务业态和经营模式。无线射频、自助服务机、商业智能等正引领商务服务业的发展潮流。服务业的服务方式呈现网络化、连锁化、信息化的现代化发展趋势。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信息技术革命浪潮而兴起的服务业,要发挥以信息导向配置社会资源的重要作用,就必须依托现代技术手段,通过对相关信息的及时收集、加工、处理和分析,建立快速反应渠道,实现服务模式的科学化、服务内容的标准化、服务流程的系统化、服务人员的规范化和服务资源的社会化,提高服务的效果和质量。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营销、连锁经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就成为现代服务业广泛应用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通过应用现代技术手段,使服务方式更先进、服务内容更丰富、服务质量更高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重要转向之六:服务功能层次化
不同城市或同一城市的不同地段承担不同服务职能,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服务需求,是服务功能层次化的突出表现。在全国和全球范围来看,以金融服务业为核心,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全球产业结构,使一些国际大都市的内涵发生了质的变化,成为全球性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跨国公司总部和研发集聚地。在同一个城市,现代服务业的高端领域,如金融、保险、高级商业中心、公司总部等,集聚在城市中心商务区。一些专卖店、高档时尚服务企业集中在城市的高档住区,或区位良好的街区。传统的中低端服务业和面向大众的服务企业则分散地分布在城市的普通住区。
重要转向之七:民生服务社会化
民生服务社会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社会分工扩大的过程。民生服务的社会化有效解决了繁重的家务劳动问题,极大地减轻了家务劳动的强度,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发展体力和智力,有充沛的精力从事社会生产以至于完善自身。民生服务的社会化,强调专业化和产业化,不仅可以提供特色服务,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而且拓展了服务业发展的领域,催生了社区服务业、家政服务和社会化养老等新兴服务业,促进了家庭服务、托幼养老、便民早餐、物业服务企业的蓬勃发展,培育了服务业新的增长点。
重要转向之八:公共服务均等化
作为纳税人,平等地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是现代公民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社会正义的重要方面。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向财政资源不足地区转移财力、向薄弱的公共服务领域投入更多的财政支持,用以增加基本公共物品供给,所产生的效用要大于投向财力充裕地区和投向原先供给比较充裕的公共服务领域,有利于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国际经验也证明,在人均GDP在1000美元~3000美元的阶段,政府应该把公共服务作为核心职能,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速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步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基本需求。
长期以来,中国在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传统发展观引导下,片面强调效率优先,造成社会发展的滞后问题,突出地表现为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和服务水平偏低,尤其是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更为短缺。展望未来,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业的发展应该而且必然要朝着城乡发展一体化、服务设施共享化、服务标准趋同化、服务投入均衡化、服务制度一元化、服务政策均等化的方向发展。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八大转向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