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热线“热”缘于部门工作“冷”

    |     2015年7月12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550

|关学军|2008-11-03

据《生活日报》报道,省城12345市民服务热线(市长热线)自9月26日开通以来,一个月来共受理市民电话8万多个,群众通过热线反映的问题大都得到妥善解决。

8万多个来电是个什么概念?笔者粗略计算了一下,以30天每天8小时工作时间计,工作人员平均每分钟要接五六个电话 ,“市长热线”可谓火爆!

但依笔者看来,市长热线太热,未必是好事。像路灯不亮、噪音扰民这样的事,也得通过热线“惊动”市领导,并经领导批示才能处理好,实际上暴露了职能部门工作的缺位,也可以这样说,市长热线的“热”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有关部门的“冷”造成的。

职能部门为什么“冷”?首先是体制机制不畅。职能部门人员拿的是“死工资”,多劳不多得,不劳也不少得,在职业操守上人们可以要求他们敬业、奉献,但道德的约束毕竟有限,对于有些人来说,一天无事做和一天处理十件事都是那些报酬,那么少一事岂不更好?这就牵扯到了第二个原因,问责制度不完善。在现实中,我国的政府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责任淡化或责任缺失的现象,大多是出了事故或事件引起高层或公众的关注后,才能促成问责, 而路灯不亮、噪音扰民这样的小事不及时处理是不会被追究的,顶多被批评一下了事。再有就是职责不清,推诿扯皮。某地官员曾这样回答市民的责问:“这个事情不是我们不管,而是不知道由哪个部门管;按规定,至少有四五个部门可以管这个事,但也可以不管这个事。”绕口令式的回答恐怕连他自己都糊涂了,职责不清可见一斑。还有就是“官本位”思想作祟,有些部门处理问题不是看群众困难,而是看领导眼色,无怪乎大事小情都要领导“亲自”过问了。

开通市长热线是政府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体现,应坚持不懈搞下去,但热度不减不是常态。笔者认为,市长热线不但要让群众从中受益,同时也要让行政不作为者受罚;作为政府职能部门,更应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意识,扎实做好各自工作 ,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如此,市长热线才能“冷”下来。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市长热线“热”缘于部门工作“冷”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