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产品的读、听、说能力将获得重大突破
||2005-02-22
嵌入式产品的读、听、说能力将获得重大突破
解读捷通”灵感”语言嵌入式全面解决方案
作者: | | 2005-02-22
p>
p>
嵌入式系统 — 最后的英雄
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在哪里?答案是:Any Where,嵌入式系统早已渗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嵌入式系统就在你的手机里,在你的汽车里!
美国汽车大王福特公司的高级经理曾宣称,”福特出售的’计算能力’已超过了IBM”。显然,这并不是一个哗众取宠或者夸张的说法。
比如Mercedes-Benz C级轿车安装了153个微处理器并可选择配置卫星通信系统,司机可利用这种系统与汽车公司联系获得地图和其他驾驶信息、股票报价和应急帮助。知道技术细节的人会说:”这不再是一部汽车,而是一台计算机。”
说的完全对。在不经意中,计算机技术就是这样悄悄地深入到传统工业之中去了。
举例之后,我们再回到嵌入式系统(Embedded Systems)的定义:嵌入式系统是以具体的产品为形态、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件硬件的规格随产品而定并且向实用者封闭、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一说到”计算机”人们不自觉地就去找表面粘贴着”Intel Inside”标签的米色盒子、显示屏和键盘鼠标,其实这是在”骑驴找驴”,因为他自己身上就有好几个”计算机”– 手机、手表或者智能卡都嵌有它们,而且他们在与汽车、电梯、厨房设备、电视、录像机以及娱乐系统的嵌入式系统交互时也往往对此毫无觉察。嵌入式系统在工业机器人、医药设备、电话系统、卫星、飞行系统等领域扮演了一个更为重要的角色。”看不见”的这一个特性正好诠释了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及其产品的本质。
在2000年的时候嵌入式系统带来的工业年产值就已经超过了1万亿美元。2004年世界广告的总投入是3.7万亿美元,那么制造业对于产品计算能力的投入总不会低于广告投入吧?所以笔者预计全世界商品的嵌入式技术增加值是5万亿美元,从医疗设备到手机计算无所不在。
中国需要嵌入式吗?回答更是100个肯定。
中国从政府到产业界都有一个共同的呼声,那就是尽快提高中国产品的技术含量。出路在哪里?如果说嵌入式技术不是答案的全部,也是答案的一大半。集成电路技术和计算技术的成熟,传统工业已经成了吸纳新技术的大海绵。
嵌入式系统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半导体技术、微电子技术、语音和图象技术、数据传输技术、甚至传感器等先进技术和具体应用对象相结合后的更新换代产品,可以说它是当代最新技术的浓缩。
以”Intel Inside”为标签的所谓通用计算机,原来就是在8088、8086单片机上发展起来的,今天计算技术要带着近二三十年的技术积累,对传统工业说”我回来了”。
这一回来非同小可,从电话到照相机等所有工业都会今非昔比,半导体时代曾经缔造了日本人70、80两个年代的繁荣,今天嵌入式技术又送来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中科院院士倪光南几年来一直呼吁嵌入式技术是中国工业的机会,没有计算的机床按重量买,而数控机床身价要翻几十倍。台湾工业人士则干脆称”嵌入式系统的发展是挽救台湾(工业)的最后英雄。”谁愿意放过”最后的英雄”?
机会是为谁准备的?
中国人有句俗话叫做”财不过三代”,这种话似乎多少出于小农式的平衡心理,一种财富轮回的安慰,到了现代却不灵验了。
日本人给人的印象似乎是软件上的软国,不像印度、爱尔兰那样咄咄逼人,佐证是日本每年的软件进口有100亿美元,出口只有10亿美元,实在入不敷出。但是实际上日本是世界上出口软件封装产品最多的国家!有多少?10000亿美元。日本每年出口的数码相机、笔记本、手机总值是全球最多的,其中所含的软件模块,绝大部分都是日本软件公司负责制造的,2004年日本在美国的汽车销售量又超过了500万辆,从复印机到电梯无不嵌入着大量的软件,所以我们说日本每年的软件出口额至少有10000亿美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居衍不无感慨地说,嵌入式技术是中国厂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最佳契机,嵌入式技术领域不像通用计算机那样由 WinTel 一统天下,该核心技术还远没有被垄断,其世界非常之宽阔,它对包括小编译器、语音技术、传感技术等各种技术需求是很多的,在其中任何一个领域只要你踏踏实实搞下去都会有所收获。国内搞嵌入式开发的企业不少,但是有系统、有深度的不多,浅尝辄止者众,锲而不舍者寡。
嵌入式技术人才缺乏,中国微计算机单片机学会理事长、复旦大学教授陈章龙感到担心,目前大学里还没有相关的人才培养工作,包括从教育模式、教材编制等方面都还在摸索的过程中。每当他看到充满活力而聪明的青年人追逐技术新潮,大学Delphi、ASP、.Net的时候(当然这些东西也很有用),他都建议他们学一点汇编C,准备技术到制造业去用。
可以坦率地说,嵌入式技术,从芯片到人才培养,中国的准备远没有到位,这是日本人在对”中国制造”感到恐怖时而得到的最大安慰。
机会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
捷通软件技术公司看好嵌入式技术由来已久。早在2001年,捷通的嵌入式语音合成软件一举获得当年的科技部重点新产品、中关村十大IT创新产品、国际软件博览会等三项大奖。从此捷通公司的嵌入式技术产品一发而不可收,不断为手机、PDA、街头信息亭等厂家所捆绑。
捷通公司提供集手写识别、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于一体的技术,使电脑可以同时实现读(手写识别)、听(语音识别)、说(语音合成)功能,即把人所具有的语言能力统统教给电脑。
从2001年起捷通给自己立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是公司所开发的通用软件,都同时开发成为嵌入式产品;嵌入式的开发又要同时按照Linux、 WinCE、 Palm以及手机方面的Brew等几个环境进行,即使每种开发不一定都完成终测,但是都必须完成阶段的试验。
以向嵌入式产品提供语言智能为目标,几年走下来,捷通公司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每当嵌入式产品厂商提出嵌入需求时,捷通都能从容地拿出样品,并进行嵌入试验。
选择正确的先进性同样很重要
捷通公司选择正确的先进性的能力同样让笔者感到钦服。笔者考察了捷通的嵌入式语言技术,觉得它的智能化还没有达到完全令人满意的程度。捷通的解释是”我们要选择正确的先进性”,人类不能等到完全清洁的核聚变试验好了再去烧开水。
正确的先进性,显示了IT人的哲学智慧,捷通人的商场机敏。
我们的结论是机会是给有备者准备的,同时机会是给”正确的先进性”准备的。
智能从读、听、写开始
嵌入式产品通过传感技术接收数据,如温度、压力、光、电等理化参数,通过时钟计算时间,通过小键盘或触摸屏接收指令数据,通过GPS来定位,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异地的人机交互。与人、与环境多方位的信息交互,低能耗小尺寸的就地计算,正是嵌入式技术的无限魅力。
这不是很丰富了吗?但是美中不足,嵌入式唯一欠缺的就是跟人没有语言形式的交流,或者说交流是比较困难的。
选择方向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选择大拨哄的赚钱生意,看似平庸倒也安全;选择阳春白雪,开始名噪一时后来恐高处不胜寒。捷通的决策是选择”正确的先进性”。理想的情况是走一大步,一举实现具体环境的人机智能对话,使机器能听懂人语,自我调整然后合成人语与人交流,但是目下时机不成熟;把革命分为两步走,第一步先把在PC上实现的模式识别成果通过优化压缩嫁接给嵌入式产品,待时机成熟时,一举实现完全的人机对话。
这是一种被嵌入式技术的急促发展节奏所激发的睿智,是一种符合技术与市场规律的抉择,捷通公司称之为”灵感”嵌入式汉语技术。但愿嵌入式产品从此获得语言的”灵感”。
至此,实际上笔者已经把捷通的”灵感”语言嵌入式解决方案介绍完了,其实这个方案就这么简单 — 让机器读懂人所写,听懂人所说并且把输出的东西说给人听。不知我们可否继续中科院倪光南院士的逻辑,会计算的机床(数控机床)悬贵于普通机床;那么懂人言会说话的机器比哑者当贵几何?它算不算人类的技术产品又向前迈了一步呢?
这的确是一种”灵感”的驱动,恐怕连捷通人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什么从创办公司伊始就把围绕汉语的文字和语音技术通通抓在手里?语言的听、读、说、写原本是一个整体,现在受技术所限它们是分隔的,但是总有一天它们会统一起来!
人认识世界从感觉开始,机器认识世界从语言开始,机器的人工智能之路也许就从机器的读、听、说开始,在这里咬定青山不放松,也许捷通是对的。
CTI论坛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嵌入式产品的读、听、说能力将获得重大突破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