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阵痛中 人力资源服务外包行业完美化蝶

    |     2015年7月12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201

||2008-06-16

“人力资源服务外包企业面临崩盘!”在《劳动合同法》出台的同时,就有媒体发出如此惊呼。主要原因就在于,新法案当中用了一个章节专门对“劳务派遣”进行了严格规制。这是伴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重大挑战的同时,新法对处于发展中的人力资源服务外包行业催生的另一个惹人关注的变局。

变局本身却也包含着机遇。《劳动合同法》的严格规制,规范了相对混乱的“劳务派遣”市场,无数资质不全、或者实力不足的小型派遣机构纷纷倒闭,而具有丰厚运作实力的企业则抓住机会,迅速进行市场扩张,实体逐渐庞大,在行业的阵痛中,蜕变“化蝶”。最近备受关注的易才集团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案例。

成立于2003年的易才集团,应该是算是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晚辈”,但就是这样的一个晚辈,却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干劲和敏锐,对人力资源服务外包这一行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创新,比如企业从一开始就在全国各地建设服务网点,在传统的人力资源服务基础上向前后端延展,囊括了人事代理、人才派用、人才招聘、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整个业务链,与此同时还积极发展BPO(业务流程外包)业务,这也是其他同行企业望尘莫及的,正是这些独特的业务模式让易才集团保持着每年300%的业务增长率。

而2007年对于易才集团来说,就是“机会只垂青那些右准备的人”的一年。在2008《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的半年里,连续爆发了两起令企业界震惊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用工风波,一起是华为鼓励员工大规模辞职事件,一起是央视清退大批临时雇佣人员。华为的辞职风波背后是管理层担心《劳动合同法》有关“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会给企业造成沉重负担,而央视的情况是,10多年间央视的频道从几个扩展到十几个,而编制内的员工数量仍然限定在2000个名额,几乎没有增加。因此央视曾经成立过专门向自己派遣员工的劳务派遣公司,解决临时性用人问题,但是《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企业自己成立劳务派遣公司并使用其派遣的员工并不合法。

风波引起企业界对新法的关注以及对自身用工问题的反思。2007年下半年,针对如何应对新法,如何避免用人风险等,易才集团在全国十几个城市举办“新人力高峰论坛—《劳动合同法》巡讲活动”,这也填补了企业对相关专业指导和服务的急迫需求。而随之发生的是企业对劳务派遣、人事代理服务等专业的人力资源外包服务的需求缺口迅速被拉大,人力资源外包产业的“杠杆效应”开始显现。

此外,易才还利用劳动部等政府关系,在这些机构希望向企业推行《劳动合同法》普法教育的时候,适时地做出配套课程,协助政府部门下到企业内部开展培训,打通了连接到其目标客户的渠道,迅速建立了行业权威。

这一年来,易才集团服务企业已迅速增长到1万多家,其中包括多家财富500强公司, DHL、 西门子、联邦快递、丰田、宝马等,这也让易才集团成为中国人力资源外包服务行业的成长最快、规模最大的企业。

作为易才集团的领航者,29岁的易才集团总裁李浩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对中国人力资源市场进行大胆预测,其认为,在《劳动合同法》出台后,未来中国将会成为世界最大的人力资源市场之一。理由在于,国外的人力资源公司早于十几年前就进入中国市场,现在许多跨国人力资源集团都已经或陆续在中国开展业务和设立分支机构,境外跨国公司与境内企业分食蛋糕的局面不可避免。行业人士对李浩的预测表示赞同,并保守认为:未来几年中国本土人力资源外包市场,年增长率至少20%以上。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劳动合同法》阵痛中 人力资源服务外包行业完美化蝶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