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与科技金融

    |     2024年5月29日   |   2024年, 客世原创   |     评论已关闭   |    308

【摘要】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要动力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数字技术工具的应用下,远程智能银行将在创新服务模式,深耕数据要素,发展数字金融服务三方面大有可为。文章梳理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脉络;阐述了新质生产力对于金融服务机构转型的重大意义;基于数据价值链的更广范围劳动对象,互联网思维的社会化媒体服务营销,基于“S-O-R”理论模型的人才激励三个方面对新质生产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服务创新;劳动对象;互联网;“S-O-R”理论模型;人才激励

一、新质生产力的理论脉络
(一)概念提出与重要论述

1.概念的提出
2023年9月6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指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扎实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升级,发挥科技创新的增量器作用,全面提升三次产业,不断优化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这是新质生产力概念的首次提出(石光辉.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奋力开创黑龙江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新华社[N].2023(9))。

2.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
在今年二月份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对新质生产力的概念进行了阐述,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许建文.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新华社[N].2024(2))。

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新质生产力不断重塑产业链和产业结构,重新配置生产力要素,具有绿色发展的特征,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适配相应的生产关系。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同时,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许建文.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新华社[N].2024(2))。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人才,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许建文.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新华社[N].2024(2))。

3.发展新知生产力的“方法论”
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徐瑶.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华社[N].2024(3))。

二、新质生产力对于金融服务机构转型的重大意义
恩格斯将人类的进化史概括为工具的演进史;如果梳理工具进化的历史可以发现,从旧石器时代的简单石器到新石器时代的打磨石器,从铜、铁冷用具到内燃机的使用;工具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化与发展,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标志之一,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工具在生产生活习惯上改变了人类的行为方式,提升了社会效率,促进文明发展。远程智能银行正是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数字技术工具的赋能下,踏上了数字化转型道路,依托金融科技发展新质生产力,远程智能银行中心必将形成蓝军力量。新质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新起点、新动能,其规模和速度取决于当下,决定着未来。一方面,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一轮科技革命塑造了数字经济新格局,ChatGPT、视频生成模型等AI技术快速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金融服务需要,为线上金融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多机遇。同时,新质生产力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发力点,是金融服务输出端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持。远程智能银行只有紧跟金融科技发展趋势,夯实技术能力建设,才能在同业竞争中拥有先发优势。另一方面,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远程优质服务,提升经营价值贡献的重要一环。准确把握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科技为核心生产工具的新金融发展要求,深刻认识“科技+数据”共享带来的生态价值,增强科技支持和数据治理能力,提升远程智能服务的支持保障能力,不断扩大优质金融服务资源供给。远程智能银行不只是一个渠道,还承担了部分客户经营职能,由传统的客户服务中心向服务经营一体化的全渠道融合经营中心转变;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远程智能银行转型升级的必要环节。
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着眼于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新要求,坚持系统观念;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科技创新在战略全局中的主体地位。远程智能银行中心作为金融服务供给、客户经营的重要环节,应当把握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奋力书写“五篇大文章”。

三、创新服务模式,深耕数据要素,发展数字金融服务
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具有强大发展动能,能够引领创造新的社会生产时代。在转型过程中,基于数据价值链的更广范围劳动对象(数据),基于工业互联网思维的社会化媒体服务营销(全媒体运营),基于有机体中介(“S-O-R”理论模型)的人才激励过程,远程智能银行必将在创新服务模式,深耕数据要素,发展数字金融等方面大有作为。

(一)基于数据价值链的更广范围劳动对象
人类通过劳动不断创造新的物质资料,并转化为劳动对象,大幅提高了生产率。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成为重要劳动对象,既直接创造社会价值,又通过与其他生产要素的结合、融合进一步放大价值创造效应,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物质基础。从数据价值链的概念出发,结合数字金融发展新趋势,挖掘数据价值,进一步发挥数据效能,用以提升对客户需求的敏捷响应能力。“数据价值链”,即通过数据获取、分析与供给等一系列活动创造服务价值的动态过程,形成一整条循环作用的闭合链。纵向数据价值链向前端延展,能够通过数据挖掘更加有效地触达客户;纵向数据价值链向后端延伸,能够给运营部门提供业务变化的全景视图,提高管理效率。数据横向价值链可以在同业间进行有限分享,在内部部门间共享,有效打破事业部以及事业集群间的壁垒,提升管理穿透力。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产力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基础”。今天,新的物质生产力,正在信息化、智能化等条件下形成,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是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泉。充分认识和把握数据等新型劳动对象是数智化时代提出的新挑战和新要求。

(二)基于互联网思维的社会化媒体服务营销
互联网、软件等非实体形态交互工具的广泛应用,极大丰富了社交的形态与生态,促进服务流程走向智能化、服务范式从规模服务转向个性定制,推动服务体验跃上新台阶。在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的介入下,远程智能银行逐渐形成“人机协同”的新运营模式;在客户关系管理中,社会化媒体成为客户经营的新方式、新渠道;以互联网和工业软件为主要平台的现代信息技术催生社会化媒体营销,在物联网的加持下形成万物互联的独特景观。发展新质生产力,信息科技不断拓宽虚拟服务边界,支撑服务供给侧系统结构的迭代升级,并驱动金融服务系统功能的整体协调与全面发展。远程智能银行在“服务即经营”理念下,打造全媒体融合服务,构建新媒体服务矩阵,不断创新运营策略,提升竞争软实力,实现远程服务的高质量智能发展。以短视频为主的数字媒体矩阵,通过强有力的思想统领,利用密集的切分镜头对大众审美心理的影响,通过审美一致性法则,构建一种脱离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快节奏叙事方式,在自媒体平台形成流量的“虹吸效应”,向外输出内容,进行海量获客。在后台的运营下,拉新裂变客户群体,形成新的客户经营场域。

(三)基于“S-O-R”理论模型的人才激励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新质生产力对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提出更高要求,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需要能够熟练掌握智能工具的客服人才,需要客服具备多维知识结构,拥有流量运营的思维。对客服人才的激励措施,除了绩效奖以外,还应当把客服人才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在“刺激-反应”两个变量之间,看到认知主体的作用。

俄国生理学先驱伊万•巴甫洛夫(Ivan Pavlov)于19世纪晚期用实验证明动物能够通过学习对任意刺激建立联系(“刺激S-反应R”学说),这一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就是绩效激励体系,通过物质奖励刺激员工做出努力工作的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个人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员工的意识与行为不断超出绩效激励的范畴,体现主观能动的复杂性。20世纪50年代,心理学家约翰•加西亚(John Garcia)通过实验反驳了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中刺激(S)的任意性,认为刺激之间的联系建立在某种潜在的因果意义之上。该理论认为员工的认知过程始终伴随着对于工作的因果推理过程,因果推理可以让客服运用已知的因果机制对结果变化做出解释,通过理性论证来预测“因”会得出怎样的“果”。然而在实际运营管理当中,因果关系并不能解释员工的所有行为,客服在线的工作状态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所以,在传统的绩效体系中,应当引入关键要素“O”,即在“刺激S-反应R”之间,丰富因果关系,进一步考察客服作为有机体,介于刺激(S)和最终行为(R)、反应间的个人内部的认知结构和过程,该结构过程由感知的、心理的感觉和思考活动构成,具体指人类的情感和认知。“S-O-R” (stimuli-organism-response, 即刺激有机体-反应)理论模型是基于行为主义的“S-R”模型(刺激-反应)演变而来的,随着人类对于心理认识的变化,逐渐意识到人作为主体对于信息的处理过程,是从一个物理刺激开始,紧接着通过感官对外界刺激进行接收,经过神经系统加工后,做出决定,最后才有动作反应的输出,简化后就是“S-O-R”模型。发展新质生产力,理解客服人才在认知过程中的复杂性,通过合理有效地引导,充分发挥高质量客服人才的主观能动性是关键。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支撑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进生产力。生产工具的科技属性强弱是辨别新质生产力和传统生产力的显著标志。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为远程智能银行创新服务模式,深耕数据要素,发展数字金融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展示舞台。依托智能平台建设、数据应用和线上流量价值,远程智能银行中心将不断赋能普惠金融客群经营,提升支持保障能力,用客户满意的“答卷”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建设银行成立70周年。

参考文献
[1]石光辉.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奋力开创黑龙江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新华社[N].2023(9)
[2]许建文.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新华社[N].2024(2)
[3]徐瑶.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华社[N].2024(3)
[4]毛艳.让我们一起“读懂”新质生产力.新华日报[J].2024(3)

作者丁超杰 ,中国建设银行远程智能银行中心兰州分中心。

本文刊载于《客户世界》文集2024第二辑•战略与创新。

转载请注明来源:新质生产力与科技金融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