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发展服务贸易的战略意义
|陈文玲|2007-09-09
p>
p>
服务贸易是将一个国家所具有的服务品生产能力转变为可贸易的“无形商品”或“无形资产”,转变为贸易的价值形态,以获得增值价值的贸易形式,是占用较少资源实现更多财富的贸易途径。
当前,世界经济正在向服务型经济转型,服务贸易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也是新形势下各国经济竞争的焦点。服务贸易是将一个国家所具有的服务品生产能力转变为可贸易的“无形商品”或“无形资产”,转变为贸易的价值形态,以获得增值价值的贸易形式,是占用较少资源实现更多财富的贸易途径。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是我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从制造经济转向服务经济的战略抉择,在新时期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可以促进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
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积极扩大制造业领域的对外开放,抓住第三次国际制造业跨国转移的重大机遇,大力发展货物贸易,使我国货物贸易总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上升到2006年的1.76万亿美元,增长了近70倍,从位居世界第32位跃居世界第3位,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货物贸易大国。但在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的过程中,我们既过度支付了能源原材料消耗的成本、过度支付了生态和环境的代价和过度压低了劳动者福利,还容易引发国际贸易摩擦。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总体上看是规模的扩张、速度的扩张、外延的扩张和数量的扩张,是粗放型的对外贸易增长方式,难以支撑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
发达国家致力于发展服务贸易,以少消耗和占用资源能源却能获得产业高端附加值的服务品,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分工中攫取了极大的利益。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利用其服务贸易发展水平领先的优势,通过各种多双边谈判要求世界各国开放服务贸易市场,以此来扩大服务贸易的出口,也推动了世界服务贸易持续快速增长。1980年至2005年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增长了5.7倍,占世界贸易出口的比重从1/7增长到近1/5。全球服务贸易出口与货物贸易出口的比例从1982年不足20%提高到2005年的近25%。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中,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占据了主导地位。1980年以来,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和日本一直居服务贸易出口前5名。2005年,这5个国家服务贸易出口额合计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37.2%。英国、美国服务贸易出口与货物贸易出口的比例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分别从1982年的29.7%、23.5%增长到2005年的48.5%、39%。2000年至2006年间,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年均增长10%,2006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达2.71万亿美元,服务贸易进口达2.62万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和10%,世界服务贸易额与货物贸易额之比达到1∶4.5。这预示着在全球经济转向服务经济的过程中,服务贸易的发达程度,标志着一个国家对外贸易增长的协调性和持续性,也标志着一个国家贸易增长方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我国服务贸易规模也不断扩大,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82年到2005年增长了35.5倍,占全球的比重不断上升。其中,服务贸易出口增长近29倍,年均增长15.9%,是同期世界服务贸易平均出口增速的2倍。1982-2005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从0.7%提高到3.1%,提高了2.4个百分点。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世界排名从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2005的第8位,进口排名也从第40位上升到第7位。但是,我国服务贸易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落后于货物贸易的发展水平,长期处于逆差状态,服务贸易出口与货物贸易出口的比例为1∶9,远低于世界平均1∶4.2的水平(美国这一比例为1∶2.6),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50%左右。
随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推进,服务贸易在各国贸易中的比重还将不断上升,服务贸易成为各国在国际贸易中获得实际利益多寡的关键。因此,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增强服务贸易竞争力已经成为各国长期关注的焦点,世界各国纷纷制定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的发展战略,在世界WTO新一轮谈判以及区域性经济合作的谈判中,服务贸易都是主要议题。加快发展服务贸易,调整和改善对外贸易结构,不仅是提高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能力的新举措,也是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重要任务。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4000亿美元,“十一五”期间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年均增长达到20%以上,届时服务贸易规模将比2006年翻一番。这意味着我国将努力通过发展服务贸易,来获得和货物贸易高速增长带来的同等好处,促进中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可以抓住新一轮服务业跨国转移的重大机遇,提高我国承接世界服务外包的能力和竞争力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者杜洛克曾预言:在未来十年至十五年之内,任何企业中仅做后台支持而不创造营业额的工作都将外包出去。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服务外包以其有效降低成本、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等特性成为越来越多企业采取的一项重要的商业措施。由外国直接投资产生并通过境外商业存在形式、即服务外包形式实现的国际服务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超过了跨境方式的服务贸易。境外服务外包也叫服务离岸外包,已经成为服务业全球化的重要表现。按照服务内容划分,服务外包分为信息技术外包ITO和国际商务流程外包BPO,其中信息技术外包占全球服务外包市场的60%。按照服务提供商的地理分布状况划分,服务外包分为境内外包和离岸外包,境内外包更强调核心业务战略、技术、专门知识和规模经济,重视将固定成本转为可变成本即现金流,重视价值增值。境外离岸外包则主要着眼于节省成本,利用技术熟练劳动力的通用性和可用性,用较低的服务成本替代较高的服务成本,其中成本是决定性的因素,技术能力、服务质量和服务供应商信用等也是重要因素。
随着跨国公司基本竞争战略调整以及系统、网络、存储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很多跨国公司不断扩大服务外包业务范围,非核心业务的离岸外包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由业务流程外包BPO和信息技术外包ITO组成的服务外包,正逐步成为服务贸易的重要形式。2005年全球服务外包市场规模为6000多亿美元,2006年达到8600亿美元,2007年预计达到1.2万亿美元。联合国贸发会议预测,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30%至40%的增长速度。美国通用电气GE曾提出,公司业务的70%将采用离岸服务外包的模式,在世界最大的1000家公司中,还有约70%的企业目前尚未向低成本国家外包任何商务流程,但也准备和美国通用电气GE一样,进行离岸服务外包。可见,全球服务外包市场潜力巨大。
在全球外包支出中,美国占了约2/3,欧盟和日本占近1/3,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是主要服务外包输出地。据《华尔街日报》称,IBM准备把美国本土4730个编程工作岗位转移到印度、中国等国家,将编程服务外包到成本更低的地方,同时将高薪职位大量输往海外。惠普、甲骨文、埃森哲、美国在线、英国诺维奇保险公司等大型跨国公司都计划将部分服务业务转移到印度或中国。美国著名调研公司国际数据公司预测:到2007年,美国整个IT行业23%的职位都将设在海外。发展中国家是服务外包业务的主要承接地,亚洲是承接服务外包最多的地区,约占全球服务外包业务的45%。印度是亚洲的服务外包中心,墨西哥是北美的服务外包中心,东欧和爱尔兰是欧洲的服务外包中心,中国、菲律宾、俄罗斯等国家正在成为承接外包较多的国家。根据麦肯锡调查,印度是迄今为止最受离岸外包业务青睐的地区,目前是IT离岸外包市场的中心,据称至少80%的全球外包业务都去了印度。到2008年,印度软件产业产值将达到850亿美元,其中承接服务外包出口将达到500亿美元。
从中国目前的承接能力看,与印度等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美国、日本和欧洲作为世界三大软件外包发包方,在2005年分别向国外发包176亿美元、106亿美元和60亿美元的服务,中国只分别承接了其中的2.38亿美元、5.68亿美元和0.15亿美元,获得的市场份额极小。比如,Oracle公司在印度有2万人为其做外包服务,在中国仅有1000人;EDS公司在印度和菲律宾有几万人,在中国刚刚开始;简百特公司全球28000人,在中国也只有2000人。
据分析,服务外包对国内增加值的贡献是来料加工的20倍,印度500亿美元软件的出口额,给国内创造的增加值相当于中国制造业1万亿美元创造的价值。两种贸易形态,创造了完全不同的价值量,但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的代价却很小。从2006年开始,商务部组织实施了“千百十工程”,主要目标是:在“十一五”期间,在全国建设10个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推动100家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将其一定规模的服务外包业务转移到中国,培育1000家取得国际资质的大中型服务外包企业,创造有利条件,全方位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并不断提升服务价值,实现2010年服务外包出口额在2005年基础上翻两番。商务部、信息产业部和科技部已共同认定大连、西安、成都、深圳、上海、北京、天津、南京、济南、武汉、杭州等11个城市作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在上一轮全球制造业转移中,中国是最大的受益国之一。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的重要性,抓住全球兴起的离岸服务外包的历史机遇,采取综合的、配套的措施提高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的能力,以赢得这一场新的国际竞争。
三、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可以加快推进工业化发展进程,提升我国制造业在国际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层次和地位
一个国家的贸易结构、贸易方式和贸易政策,是这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产业水平和比较优势在贸易上的真实反映。改革开放至今,我们走过了近30年历程,我国的贸易结构之所以以获得附加值较少的加工贸易为主,就是因为我们的工业化程度低、产业化程度低、组织化程度低和现代化程度低,制造业发展主要是采用了加工组装型、生产主导型模仿型和粗放型的模式。那时候我们缺资本、缺技术、缺人才、缺管理经验、缺产业运营模式,不得不走这样的道路。在一定意义上,模仿也是进步,但到了一定阶段,只靠模仿就一定无法进步。过去我国主要是世界的加工厂、世界的组装车间,将来应该是世界的现代化“大工业制造基地”,应该是世界“办公室”和世界的“创造基地”,成为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和人才密集的区域。过去我国制造业在国际产业链和价值链中处于低端,今后主要是向高端发展。过去制造业在“微笑曲线”的底部,将来要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而“微笑曲线”的两端,就是国际产业链分工和价值链分配的高端,就是蕴涵在高水平服务能力中服务品转化为贸易品的能力。
提升我国制造业发展水平,应该特别注重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发展,促进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高度融合,细化深化专业分工,把生产过程中的服务流程部分分离出去,通过服务流程的再造,提高制造业资源整合和利用的水平。生产性服务贸易在服务贸易的比重,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制造业的工业化程度和现代化程度。我国服务贸易不发达,就在于我国制造业中的高端服务环节尚未形成,高端服务无法分离出来成为可贸易的服务产品。如我国的工业设计服务能力很低,难以创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品牌等价值量高的服务品。据国家统计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数据,目前在我国制造技术领域,发明专利数只有美国、日本的1/30,只有韩国的1/40。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用于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收支比仅为1∶0.1,作为计算机制造的IT核心企业,只有1∶0.01,而国外多数工业国家引进消化创新的经费是引进项目总经费的3倍左右,日本在经济振兴期达到10倍。因此,我国生产的产品长期以低端为主,附加价值不高,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率仅为26.3%,比美国、日本及德国分别低22%、22%和11%。据中国国际名牌协会资料,我国目前只有不足20%的国内企业拥有自主品牌,自主品牌的出口额占总出口额不到10%,服装出口中,自主品牌不到1%。再比如,我国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还不发达,2006年,全国工业品物流总额51.7万亿元,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为86.7%。工业品物流支付的成本高昂,导致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很大,2006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超过3.8万亿元。
我国制造业发展到了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到了需要进行设计研发创造、品牌价值创造和营销渠道创造等高端服务环节创造利润、创造附加值的阶段了。服务贸易的发展对提升我国的产业层次和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抓住国际资本向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转移的历史契机,积极吸引优质高效的跨国公司,形成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先进服务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通过服务外包的“溢出效应”,有助于我国进入全球产业链的高端,在利润创造、效率提高和创新方面赶上世界水平。制造业流程管理和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精细化、系列化经营,使制造业中的服务环节可以像制造环节一样离岸经营,可以将服务环节在全球外包布局并高效配置资源,可以把制造业中的工业设计服务、现场安装服务、技术支持、生产流程控制咨询、物流服务等原先隶属于制造业的辅助业务,从制造业中独立出来并形成专业化的服务公司。必须抓住国际资本向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转移的历史契机,加快我国制造业从生产加工环节向自主研发、品牌营销等服务环节延伸,降低资源消耗,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同时,积极吸引具有国际一流制造水平和服务水平的跨国公司,形成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先进服务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通过服务外包特别是服务贸易的“溢出效应”,促进我国制造业实现规模化生产和社会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特别要注重发展面向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贸易,使我国制造业尽快进入全球产业链的高端,在利润创造、效率提高和创新方面赶上和超过世界水平。(上)
(作者单位: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认识发展服务贸易的战略意义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