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服务的观察

    |     2015年7月12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184

|朱宗震|2007-08-19


   一笔简单的银行服务,好像朋友之间的一次约会,既有正经的关怀,又有彼此的闲聊。人性化的服务训练非常全面,并非仅仅是技术层面而已。

 现在的经济生活,正是应着了一句老话:“银行多过米铺”。当然现在没有米铺了,买米要到超市去。尽管如此,在我的印象里,银行网点也比买米的超市要多,让我们看到了经济的繁荣。不过,眼下到银行办业务还是要排队,成为排队经济结束后少数几个排队热点之一。也许是银行管理层对形势估计不足吧,我所在的街区,不知道为什么,近一两年内撤了好几个银行网点,让我要多跑好多路,多等更多的时间。我只是个人经验,其他街区或许不是那样。

 为了奥运会门票,我最近到中国银行某网点办理储蓄,在等待的时间里,就发生了两起争吵事故。一起是因为三个私人业务窗口,全部呼叫VIP(贵宾)业务,引起普通客户的严重不满和抗议。不久,另一客户也因为等待过久,责问银行营业员,为什么不提供自动存款业务。在他看来,作为上市银行,理应有条件提供这样的现代服务,何况是在北京王府井地区?天气本来就炎热,更令人焦躁不安。令人不解的是,尽管客户排队等候心里焦躁,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银行服务仍然显得很是悠闲自在。在客户眼里,不知道他们为什么突然停止了一个窗口服务,业务员悠闲地喝起水来,慢腾腾地走出了营业室。也不知道为什么,关闭了一个窗口,而有个营业员看上去没有什么事,悠闲地站在正在服务的人的背后,说着有要没紧的事。也许银行服务人员也十分劳累,节奏太紧张,需要休息?也许有营业上的安排和规矩,客户们只是多疑?但是,他们面对客户的焦躁心理总不应该心安理得吧?更不应该用一些无谓的举动去无端地刺激客户的焦躁心理。他们应该有回避的意识。有些银行网点有了引导服务,但形式比较多,实质帮助有限。

 开放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后,业内人士关心国内银行的竞争力。他们很清楚,国内银行服务质量无法与外资银行竞争,只是目前外资银行网点太少,只能为中高端客户服务,不可能有压倒国内银行的竞争力。于是,我也想到外资银行开一个账户,也许以后有什么用处,能够有更方便的服务。果然,外资银行讲究的是人性化服务,一进门就有人询问引导,并有理财顾问为你一对一服务。不过,一家银行的引导服务直奔主题,让我难以回答,只好草草离开。一家银行的理财顾问,高效率机关枪式的指点,让我如堕五里雾中,不知道她在讲什么。幸好我是有备而来,多少理出了点头绪。也许网点太少,相对客户太多,难免服务不周?细问之下,眼下的服务也只能是有中国特色的外资银行。

 外资银行目前的人性化服务,是否令人耳目一新?我的小小的经验有点说不清楚。不过,我在美国也确实领教过优质的人性化服务,记忆犹新。这是加州的一个小地方,小网点,周边是些普通社区,银行营业员是个华裔,提供的是双语服务,严格地说是三语(英语、中文国语、粤语)服务,我不知道她懂不懂西班牙语。待客户亲切、手脚麻利自不必说,办理有关业务手续的间隙,还会主动和你聊家常,我想这不是她个人的爱好,而是一种服务方式。她既告诉你一些她自己的事(当然没有隐私),也问候你的家庭。找到机会,还会用美国式的客套话,称赞客户一两句。有疑难的问题,例如行情随时的变动,她马上帮你查询。即使一时不好查(费时间),也让你心理有数。在那家美国银行开户,会给你一笔小钱,她很亲切地告诉你,这小钱也是钱,让你很自然地接受这笔小钱,既不显得没面子,也不显得小气,而是接受一个正常的银行服务。或许她知道你这个新客户是个小客户,避免你心理的尴尬?一笔简单的银行服务,好像朋友之间的一次约会,既有正经的关怀,又有彼此的闲聊。人性化的服务训练非常全面,并非仅仅是技术层面而已。看来,在中国的外资银行员工的训练,也受到中国员工素质的局限。我因为有此经验,也就在外资银行向年轻的营业员倒过来进行人性化“服务”,舒缓一下紧张的节奏。

 我们现在提倡以人为本,那么,人的素质应该是第一位的。GDP有浮华的成分,一阵风吹浪打,就有可能缩水,而人的素质是踏踏实实的事。银行业是中高端的行业,员工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训练,享受较高的待遇(在这里不谈垄断利益),作为一个窗口,也突显了中国员工的训练和素质。提高中国整体人口的素质,我们任重而道远。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银行服务的观察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