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lesforce拟“摧毁软件产业”

    |     2015年7月12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221

|李瀚海|2006-11-05


  如何打败比自己强大一百倍的对手,salesforce.com的理念是:弱点攻一百次,巨人也会倒。

  从salesforce.com的诞生之日起,其宣称要“摧毁软件产业”的宏伟目标就一直是全球软件业界关注的焦点。

  2006年9月30日,有美国媒体报道这家著名“反软件”公司的总裁吉姆·斯得勒宣称,由于软件销售模式的落后,传统软件巨头微软、

  有吞“象”野心的贝尼奥夫

  现年41岁的俄罗斯裔美国人马克·贝尼奥夫于1999年创立了salesforce.com,后即宣布“摧毁软件产业”。他的营运模式是:用网络服务实现ERP软件的功能,用户只需要付少许的软件月租费,以节约大笔购买开支。

  贝尼奥夫曾在甲骨文公司工作,因为突出的销售业绩,他在26岁时成为了甲骨文历史上最年轻的副总裁。1998年秋,在甲骨文的一次内部讨论会中,贝尼奥夫听到了网络服务取代软件包的可能性,凭着对软件产业的了解,他立刻发现这个模式有着足够的破坏力,足以颠覆现有的软件产业。这个模式的核心概念就是:使用者不需要再在自己的计算机上装任何软件,只要连上网络,就可以透过浏览器,完成使用各类软件的功能。贝尼奥夫当即意识到,“投入这个模式,才有机会翻身做软件产业的老大”。

  1999年,贝尼奥夫以3400万美元起家,在自己家旁边租了间公寓,成立了salesforce.com。

  也许是贝尼奥夫我行我素的性格使然,他成立salesforce.com后,用了一些近乎偏激的方法来表示自己“反软件”的决心。贝尼奥夫发明了一个类似禁烟标志的符号,用一个红色的圆圈和一条斜杠,圈住代表软件的英文单词,以此宣扬他的立场。而这个标志会出现在有salesforce.com 名字的每个场所,或者是贝尼奥夫穿的衣服、出席会议的每份文件、每个业务代表、甚至会场边的蛋糕上。贝尼奥夫还曾在对手举办技术研讨会时,派人在门外分送免费咖啡,用意为:“你还在用软件包呀,该醒醒了!”

  salesforce.com的目标是企业用户,要使他们把庞大的数据转移到网络上,就要付出转换成本。更重要的是,很难说服企业把公司数据放在一家陌生的公司的服务器上。他意识到,要争取到客户,必须提供强大的诱因和可靠可信赖的形象。很奇怪的现象是,贝尼奥夫从不在媒体上打广告,可是 salesforce.com却不断地成为媒体谈论的焦点,并且都是一些有效的造势。这些,都与贝尼奥夫的慈善公益活动分不开。

  在开始创业之时,贝尼奥夫就坚持成立基金会做公益活动。他设下了1:1:1的原则,即捐出公司百分之一的股票,每年百分之一的利润和百分之一的员工时间,做慈善公益活动回馈社会。华尔街资深分析师认为这个办法巧妙地为他赢得了更多的支持。

  在赢得良好名誉的同时,贝尼奥夫从原本其他大公司都照顾不到的中小企业市场开始做起。在以前,为一套CRM软件花上百万美元并不稀奇,因此一般中小企业根本无法负担。贝尼奥夫看准这一点,用网络提供服务,每个月最少只要付87美元的费用即可,成本远低于软件包。

  《财富》杂志曾如此形容贝尼奥夫:“在硅谷,没有人比他更会推销。”而贝尼奥夫的策略正是,“提供清楚、明确的讯息,告诉客户你的优势在哪里,你和对手的差异在哪里”。他曾笑着说:“我确实不如对手强大,但只要抓住巨人的弱点打一百遍,巨人也会被你击倒。”

  软件即服务

  华尔街资深分析师指出,以微软为例,其业务模式是销售软件光盘,以后再要求用户多次升级,并从中收取不菲的升级费用。而 salesforce.com的模式正好相反,一旦拥有了他们的服务,用户就可以定期更新,不再需要一次次升级。而且服务透过网络提供,不需要安装程序,因而也不需要请专人维护,花在信息设备上的预算也随之减少。

  据了解,目前salesforce.com整个策略的核心是销售其于2006年1月上市的一款名为AppExchange的配套软件。此外,他们还销售来自公司合作伙伴的200多种应用软件,这些合作伙伴包括Adobe System、BusinessObjects、Google和Skype等公司。当客户想要运行这些软件时,他们只需要购买一个最终用户许可,其软件订购的起始价为每人每月65美元。贝尔(siebel)。

  与此同时,salesforce.com也无需投入很大的开发成本。目前,它只将营业额的8%用于研发,而将近50%的营业额花在了销售和市场上。他们希望能借此在其高端软件服务中连入更多的客户机,这一点在其CRM软件上表现得最为突出。

  2004年12月,salesforce.com的在线CRM在中国现身,并被换上了一个被业界认为颇有中国味道的名字——月租型CRM,其瞄准的正是中国巨大的中小企业市场。业内人士认为,月租型CRM最大的特点就是门槛低。

  根据IDC的统计,2003年,“软件即服务”的新模式市场规模为23亿美元,到2007年时,这一规模将达到80亿美元,如果这个模式持续扩大发展,那么微软、甲骨文等软件巨头赖以生存的软件包市场,将被侵吞大半,而贝尼奥夫就是这个模式里市场占有率最高的领导者。目前, salesforce.com在全球一共拥有12万家用户,其中包括亚马逊、杜邦、摩根士丹利、诺基亚、美林证券和斯特普尔斯等行业巨头。

  据Gartner预计,到2010年,企业30%的软件应用是通过服务来提供的。对此吉姆·斯得勒表示,最终,所有的大型软件公司都会将软件作为一种服务来提供,但对于像微软这样的大企业来说,他们所面临的更多是文化上的阻碍,而不是技术。

  salesforce.com的软肋

  在贝尼奥夫“反软件”和取代微软的强力造势下,似乎传统软件销售模式真的走到了发展末路。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首先,对于在线CRM来说,定制化不是大问题,真正有重大影响的问题是数据安全性:如何让客户放心地把自己的业务数据放在一家CRM供应商的服务器上,同时确保这些数据不会外泄?虽然有业内专家指出,从商业规范和法律角度讲,与用户签订了委托书和保密协议后,服务商就会严格按照合同办事,不会发生数据泄露等事情,即使出了意外也可以依法进行赔偿。但对于客户来说,他们寻求的是完全有保障的数据安全。

  其次,用于销售管理的软件如今已经成为企业日常必备的工具,但它能否与生产和市场营销系统相连接成为CIO们考虑的主要问题。以美国老牌化工企业杜邦公司为例,目前,杜邦公司有500多位销售人员在使用salesforce.com服务,它同时另有1万名销售人员、市场人员和工程师在使用SAP 传统的CRM应用软件,该软件可与SAP的库存和制造软件相集成,使员工能够根据库存和生产排程确定客户订单的完成情况,但salesforce.com 的服务目前还无法做到这一点。所以尽管杜邦公司的CIO鲍勃·里德特对SAP的产品运行缓慢、价格昂贵并不满意,但SAP仍然在杜邦公司的IT系统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再次,salesforce.com曾发生了几起系统停运的故障。2005年底,salesforce.com系统出了故障,导致一些客户有6个小时之久无法访问其数据;此外,2006年1月和4月又分别发生了2起故障,其中4月发生的系统故障持续了将近1天的时间。

  此外,2006年7月,salesforce.com宣布进军台湾地区。对此,有台湾企业负责人明确表示,从长期的角度来看,每年用租赁软件的方式不比买断软件的花费更少。企业会更加注重整体及长期的建制成本,并非只是现阶段的价格便宜便介入,而忽略在线软件服务长期使用下来的花费。

  最后,salesforce.com必须确保至少能保持现有的发展速度。可是数据显示,它的订户增长速度在下降。2006年第一季度,salesforce.com新增了4.5万个订户,而在2005年第一季度,它新增了4.8万个订户。

  2006年7月,微软在波士顿的一次研讨会上披露,其将于2007年中推出Live品牌之下一项新的代管CRM服务——Microsoft Dynamics CRM Live。有业内人士宣称,这将是微软赚取下一个数十亿美元的商机。此前,贝尼奥夫的老东家甲骨文花巨资买下了salesforce.com的主要对手西

  可以预见,salesforce.com在未来会面临严酷的市场竞争。然而华尔街分析师们普遍认为,无论salesforce.com未来胜败如何,贝尼奥夫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游戏规则不是只由强大的一方制定的,拥有创意,敢于实践的人,才能创造历史。

甲骨文和 SAP等公司迟早要被市场所淘汰——这已经不是salesforce.com第一次如此放风了。在其创始人兼CEO马克·贝尼奥夫看来, salesforce.com“反软件”的坚决态度,正是为了颠覆微软等传统软件巨头。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salesforce拟“摧毁软件产业”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