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有没有这样的“国际惯例”

    |     2015年7月12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244

|庞贝|2006-06-19


    近三年来,面对逐步增加并且有永无止境趋向的银行卡收费事件,公众与银行、银联的较量也逐步升级。在这些喧闹的争论中,银行、银联几乎每次都会抬出这么一个理由:银行为服务收取费用无可厚非,是“国际惯例”也是“世界潮流”。

    作为公众,似乎我们大家都是“白眼狼”,在免费享用了银行们多年来提供的“午餐”后,得寸进尺地想进一步永久占有这项权力。套用陈凯歌先生的话来说:人不可以无耻到这样的地步!

    但是,真的有这样的“国际惯例”吗?前不久万事达卡的发言人在接受采访时就坦言国外很少有对借记卡查询收取费用的先例。而笔者也找到了一些在境外使用银行卡的人的亲身经历,来看看银行到底是怎么个惯例。

查询收费世界罕见

    日本的银行跨行之间的业务,在营业时间内都不收费,而若在晚上9点以后取钱,即使本行也要收费。但是无论什么时间,查询都免费。

    在加拿大,不管存取款,都要收费,但银行会推出各种优惠套餐,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比如一个月内取款10次免收手续费,第11次收较高的费用,或是每次取款收较低的费用。同时,银行也有大小额存款的分水岭,一个账户内若能保持日均存款量1000加元,就可以免掉所有的费用。

    在瑞士,银行系统竞争非常激烈,银行的大部分费用都免费了。一张银行卡,在各地存取款都不收手续费,更不用说查询了。

    而在金融系统特别发达的美国,大银行和地区性的小银行分界十分明显。大银行一般存款门槛较高,对小额账户要收取比较高的费用,而小银行为了争夺自己生存的空间,一般都吸纳小额的存款,有的虽然有管理费用,但只要持卡人跟银行交涉一下通常都会给予减免。

    总之,在境外,的确银行有多项收费服务,但一般随着竞争的激烈化,很多收费都会有减免的机会。而以上说的收费服务都是指存取款、开支票、理财服务等,连查查自己账户有多少钱的都要收费,实属罕见。

收费服务应物有所值

    在境外的另一个“国际惯例”是,收费可以,但是要有相应价值的服务。

    如在香港的银行几乎所有业务都是收费的,但是香港银行的服务水平不是内地银行所能相比的。笔者在香港使用过银行服务,在排队的时候大堂值班经理不停地向顾客打招呼,主动给顾客拿报纸送喝水用的纸杯。香港银行业提出“不能让一个正常客户因为银行的原因流失掉”。为认真妥善地处理顾客投诉,不少银行开通了24小时服务投诉热线,在其各营业场所安置意见箱,要求每位经理必须每日在第一线工作1个小时,将每周30%至40%的时间用于服务营销管理。我们这里的银行大堂通常只有一个大剌剌端坐的保安。另外,香港银行能够提供的理财品种相当丰富,如新股发行时能向客户提供新股申购贷款服务,即到即办,当然是收费服务,不过很受欢迎。

    美国的小银行大多设立在社区内。由于服务对象范围较小,又是相对比较固定的人群,所以银行职员与客户之间非常熟悉,营业厅里一般都放有咖啡、糖、牛奶以及煮咖啡的器具,客户在等候办理业务或办完业务之后,都可以随意自泡自饮咖啡。

    新加坡银行业根据消费信贷市场的新动向,十分注重增强信贷产品的灵活性与便捷性。新加坡许多银行是通过互联网银行网站、电话银行设施、自动柜员机等渠道为客户提供信贷产品的信息,接受贷款申请,或组织机动信贷人员上门洽谈与服务,使得客户无须到银行就可以办理信贷业务。

    英国的银行特别喜欢吸引学生客户,虽然学生并没有多少钱,但是各银行把学生看作是未来的资源,希望他们能一辈子都用这家银行。于是各银行纷纷向学生提供各类免费的银行服务,以吸引他们开设账户,并且赠送移动电话、CD唱机、文具甚至现金等礼品。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境外银行卡的确对小额账户有所限制,也存在很多收费服务,但是前提是必须产生“服务”,而不是对“设备和网络”进行收费,不是根据自己测算出来的“成本”进行收费,对“查询”收费的也非常罕见,即使对小额账户也不是一把推出去了事,而是区别对待,对有发展潜力或者适合自己发展定位的客户依然给予优惠待遇。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究竟有没有这样的“国际惯例”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