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新机遇

    |     2015年7月13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564

||2010-04-28

把握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发展趋势,抢抓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新机遇,加快我国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生产性服务业与消费性服务业相对应,一般是指在其他商品和服务的生产中投入的中间服务,也可称为“中间投入服务”或“配套服务”,它能够满足制造业、商务活动等对服务的中间使用需求。从表现形态来看,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两种形态:一种是仍然包含在制造业等产业或者部门当中还没有外部化的非独立形态;另一种是已经从制造业等产业或者部门独立出来,实现外部化、市场化的服务业形态,与这种独立形态的生产性服务相对应的产业部门就是生产性服务业。

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特征和发展潜力来看,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部分,发展现代服务业应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和突破口。虽然生产性服务业不直接参与生产或者物质转化,但却是任何工业生产环节中不可缺少的增值活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有利于细化和深化专业分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现代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世界范围来看,上个世纪中叶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开始向高附加值、知识密集方向加快发展,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研发、教育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猛。在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增长的带动下,许多发达国家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经济呈现出“服务化”的特征,经济重心已经从原来的制造业转换到服务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进入新世纪,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加速了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融合,促进了一些新兴服务业态的发展,服务外包、互联网信息服务、通信增值服务、研发服务、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国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均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改善,北京、上海等一些地区正在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当前,把握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发展趋势,抢抓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新机遇,加快我国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加就业将发挥重要作用。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都将面临着难得机遇。我们一定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紧抓机遇,加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转变发展理念,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支持力度。要把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一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能够有效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产业来抓,针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特点,加强产业规划协调,加强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对生产性服务业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减轻企业负担,推动产业做大做强。

二是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投融资渠道,帮助解决中小生产性服务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要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尽可能地帮助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中小生产性服务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为生产性服务企业的成长创造支撑条件。可通过资本注入、风险补偿等多种方式增加对信用担保公司的支持,提高商业银行、信托公司、租赁公司对中小生产性服务企业的支持力度。要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公平准入条件等举措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创造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可设立专门支持中小生产性服务企业发展的小额贷款公司,鼓励风险投资公司进入生产性服务业,有效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投融资渠道。

三是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化发展。要积极发展园区经济,改善产业配套条件,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化发展。要培育创新型企业,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服务品牌,发挥龙头服务企业在产业集群中的核心作用。要细化深化专业分工,鼓励生产制造企业改造现有业务流程,推进业务外包,加强核心竞争力,同时加快从生产加工环节向自主研发、品牌营销等服务环节延伸,降低资源消耗,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要优先发展运输业,提升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软件业,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完善信息基础设施,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发展增值和互联网业务,推进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充分发挥科技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鼓励发展专业化的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工业设计和节能服务业;规范发展法律咨询、会计审计、工程咨询、认证认可、信用评估、广告会展等商务服务业;提升改造商贸流通业,推广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现代经营方式和新型业态。要立足现有基础和比较优势,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发展环境,努力形成一些布局科学、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四是加强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但高素质服务业人才仍然短缺。要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和引进各类生产性服务业所需人才,构建强有力的人才支持体系。要拓宽人才培养途径,积极吸引和聘用国内外高级人才,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为其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要针对不同类型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特点,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岗位职业培训,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

与此同时,还要通过服务业管理体制、企业机制、组织形式以及服务品种的创新,促进先进服务技术和标准的引进,支持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研发服务、广告、会展、互联网服务等发展潜力巨大的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态的发展,带动生产性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抢抓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新机遇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