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菜汆网购

    |     2015年7月13日   |   会议会展   |     评论已关闭   |    1638

客户世界|操刀客|2012-06-25

上海陆家嘴附近有一家东北菜馆,从开业的时候就在那里吃饭,作为东北人在上海很少能吃到正宗的酸菜汆白肉。刚开业的时候,口味纯正,大盘子大碗,配上哈啤,感觉又回到了黑土地。虽是正宗的东北菜,食客却不多,因为上海人民实在不能适应那么大的盘子以及偏咸偏油的重口味。

过了一年,这家东北菜馆的盘子明显小了一圈,菜品里边开始有一些上海菜。再过了一年,盘子已经跟其他的上海菜馆看齐了,东北菜里边开始放糖了。从那以后,招牌依然挂着东北菜,但其实已经基本上是上海版的东北菜了,饭店里人头攒动,但我再也不去吃了。

这家东北菜是不是算假货?这是一直困扰我的问题,在网购的时候,其实我们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京东商城找了孙红雷大做广告,一句“从假货里找真货,不如从真货里找好货”一针见血,直接点出了网购的软肋,把其他的电子商务平台都放到了对立面。这几年来,网购中的假货问题其实已经十分突出,高朋的假天梭表事件、爱帮网的假耐克事件、淘宝的假明治奶粉事件、小虫米子的假真丝围巾事件、京东商城的艳照门事件等等,都需要我们对网购中的假货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

分析各类假货事件的成因,大致可以归为三类:

一是逼上梁山。

网购的卖家目前主要通过电商平台进行网络营销,电商平台则贡献了访客流量。但是由于中国是个生产大国,供应商众多,而电商平台的营销出口却比较狭窄,形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竞争态势。电商平台为了提升竞争优势而不断压低供应商的销售价格,造成供应商的盈利空间不断减小,甚至出现亏损的情况。例如淘宝聚划算的小二经常会对供应商要求降低价格,不降低就将失去上聚划算销售的机会,于是供应商在亏损的情况下就会考虑采取偷工减料的办法止损从而造成假货的产生。实际上电商平台的工作人员由于不懂行业具体情况,一味压价,造成部分供应商在亏损的情况下有意销售假货是网购平台假货泛滥的一个重要因素。反观线下零售巨头沃尔玛,其买手往往都是行业内资深人士,价格会砍到最低,但给供应商也留下合理的利润,这样才是良性循环。

二是无能为力。

各个电子商务平台的员工在选择产品上线销售的时候其实并不具备甄别产品的能力,比如高朋的假天梭表事件,供应商按照要求提供了各类证明文件,但是高朋的工作人员却无法识别这些文件的真实性,也无法识别这些产品的真实性,最终酿成悲剧。甚至有些电商平台找的是有知名品牌合法授权的代理商,但在实际操作中,代理商提供的产品确实半真半假,最终受到品牌商的投诉。作为一个营业额达到数万亿交易金额的巨大市场,既不能应用有效的技术手段来甄别产品,又不能建立授权管理体系验证授权的合法性,假货要是不泛滥的话,好像也不现实。

三是惯性造假。

处于中国现实社会的背景下,电商平台不可避免地折射出整个社会的弊病。长久以来,中国制造就与粗制滥造、侵犯知识产权、造假等不良现象密不可分。由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对产品品质检验严格、处罚严厉,许多厂商对于出口产品不敢造假,而国内非常宽松的管理体系却直接造就了造假的温床,假产品、假品牌、假包装等等接踵而至,以至于有一段时间出口转内销都成为产品促销卖点,这意味着就算因为质量不合格被国外退回来的活儿都要比国内的产品质量好。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在造假方面发挥到极致的案例就是假鸡蛋,一群理工背景的朋友一起聊天儿,对假鸡蛋的精湛工艺、仿生程度惊叹不已,对于造假鸡蛋的盈利能力和处罚成本又感到迷惑不解,难道我们中国人是以造假为人生事业的吗?如此费力不赚钱的事情会有众多中国人参与其中,实在是不可思议。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有如此痴迷于造假的国民,电商平台想杜绝假货,实在是任重道远!

就像陆家嘴附近那家东北菜馆儿,明明是假货,却受到众多上海人的追捧,成为上海人定义中的东北菜。路过这家菜馆儿的时候有时候会想:当我们中国人都适应了假货的时候,真货是不是反而会被我们定义为假货呢?

本文刊载于《客户世界》2012年4月刊。

转载请注明来源:酸菜汆网购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