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橘为枳说团购

    |     2015年7月13日   |   2011年   |     评论已关闭   |    1336

客户世界|操刀客|2011-08-09

团购风起云涌,搅得中国互联网行业波涛起伏。

烧钱最猛的当属拉手,电视上、公交车站广告牌上,手臂交织拉在一起,肉乎乎的很抢眼。又花了大价钱请出葛优,还是肉乎乎的光头形象,看来拉手跟人肉是干上了!团宝网到处抢人,弄得风声鹤起,跳槽传闻不断。美团、窝窝、24券、大众点评……,就连淘宝、QQ这样的业界翘楚,也不甘示弱,淘宝聚划算改版,要维护团购老大的地位,QQ团购大力发展团购组织代理商,跑马圈地,千团大战,硝烟四起。

不过,所有的团购网站与线下商户合作的时候,都鼓吹说帮助商户提高销量,于是乎商户都把提高销量指望在团购上了。商家打了一个狠折之后,确实带来很大的销量,但是老板一算账发现团购虽然很热闹,但是利润却十分微薄,甚至是亏的,于是服务品质大大缩水,弄得团购买家大呼上当。很多媒体已经开始刊载团购达人的上当经历,“坑爹”之怨不绝于耳。

为什么在美国做的很不错的团购模式,在中国就弄得怨声载道呢?

中国一个古老的成语,道出其中缘由,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先来看看Groupon在美国是怎么做的。

美国的团购网站,与商户沟通的时候,大致逻辑是这样的:商户都有剩余的服务资源和服务能力,比如餐厅,好的餐厅晚餐基本上是满座的,午餐和下午茶时间一般是相对比较空闲的,这些空闲的服务能力加以有效利用,可以大大提高商户的盈利能力;服务类商户最有效的营销方式,一般而言,是体验式营销,让顾客亲身体验商户的服务,从而转化为回头客;因此,Groupon在美国玩儿的是交换,用商户的剩余服务能力交换营销资源,Groupon帮助商户做市场推广,商户按照来体验的顾客数量向团购网站支付营销费用。

在这个合作逻辑中,商户支付的是市场营销费用,而不是销售差价!因此,商户不用考虑来体验的顾客购买的价格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关系,因为本来就是准备花钱嘛。

对比之下,中国目前的团购实际上是走入了误区,团购之后,满盘皆输,了无赢家。首先是商户,自己觉得亏了,就偷工减料。在团购网站上的图片看上去分量很足,服务项目很多,实际去消费的话,则分量很少,服务项目缩水。明明写的是四人套餐,顾客上门之后,感觉还不够两个人吃的;明明写的是是按摩90分钟,到现场之后则是45分钟。更有甚者,团购的顾客在现场受到歧视,与非团购的顾客差别对待,似乎团购的顾客都是小人。这样下来,不知道商户加入团购之后到底是增加了回头客呢还是减少了回头客?再者就是顾客的消费体验很差,本来以为讨个便宜,结果却是赚了一个“亏”,对商户和团购网站都产生了强烈的不信任。在这样的合作模式里,团购网站也大多只是弄了个一锤子买卖,再去合作,商户大多会关门谢客,如此的商业模式,怎么可以持续?

团购网站对这些弊端也是心知肚明,不过,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并不是怎样改变,而是怎样击鼓传花,把烫手的山芋扔到别人手上。于是,拉手、美团等团购网站开始了另一种让商户看不懂的做法:团购项目跟商户的结算价比在网上的团购价还要高,实际上变成团购网站贴钱做团购。这种做法本质上就是两个目的,一是用不正当手段竞争,挤压其他团购网站的市场,二是搏销售量给风投看,在较短的时间里,忽悠上市,把这个烂摊子扔给股票投资者,赚一票就开溜了。

这些枳子算不算是欺诈行为呢?我想中国的法律是有明确答案的。

本文刊登于《客户世界》2011年07月刊,作者单位为杭州操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责编:maqianshuang

转载请注明来源:化橘为枳说团购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