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是什么”还是“什么是客户”

    |     2015年7月12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602

||2005-11-28


前段时间在blog上看到一篇文章《不要把客户当上帝》,作者在文中记叙了他在一家小饭馆遭冷遇的事,感觉自己没被当成上帝,但事实上那家小饭馆经营状况良好,作者由此对“客户就是上帝”的口号产生质疑,经过分析,提出了应把客户当“人”来看,并细分了亲人、友人、情人、贵人、合伙人等几种类别来具体阐述自己的观点。作者是个有心人,以小见大,深入思考。事实上,关于客户是上帝是人的争论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但争论者都是带着活经营者或客户的身份,对于其结论我总隐隐觉得不妥,所以今天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谈谈自己的观点。


“客户是什么”还是“什么是客户”,咋看上去是玩文字,两边都一样,但结合本文就看出差别了。作者的观点是“客户是人”,在我们以《资本论》为理论基础的经济学体系下,完全正确,但如果反过来说“人是客户”就明显不对了,因为人和客户是一个包含的关系,(见图1)只是一部分才能被你称为客户。至于说把客户当“人”看, 就感觉不妥了,既然客户是人,那就不是把他“当人看”的问题了,“当人看”的“人”是要打引号的,对方是否客户不能作为是否把对方当人看的前提。这让我想起之前湖南教委出台的那个“教师不得强奸学生”的规定,表面上没错,但这个问题是刑法规定的,针对所有公民的,而教委的规定只能针对其系统内。做出属于刑法的规定,就是相当于说教师这个群体脱离了刑法观众,而只受教委规定约束,规定了不准强奸,但没规定不准抢劫啊,是不是可以?很明显,小法压大法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对人的基本尊敬是作为人应具备的素养,而不是等到成为经营者才来培养,其对象是所有人,而不仅仅是作为客户的那部分人。



“客户是什么”还是“什么是客户”

我认为“什么是客户”才是真正应讨论的问题,出于两个观点:一是定义概念的目的是为了明确概念;二是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率。“客户是人”没错,但在讨论管理问题时没多大意义。这是从一个小概念回到它下层一个更广泛的概念,与明确的目的相背;而从人有分出亲人、友人等与客户成交集的概念,使整个关系复杂化,复杂不利于提高效率。所以我认为应当明确客户的概念,进一步挖掘更深的内涵。


“客户”的概念是在商品交换中产生的,是指承接价值的主体(通俗的说就是给钱的),而其承接价值是因为要获得其使用价值,也即是有相应需求要满足。当然,也有的客户买商品是用来卖的,但这样交换下去,最终还是要落到需求上的,所以那些为满足需求而购买商品的人才是客户。客户是需求的载体或代表,但都离不开需求这个深层的东西,满足客户是经营的表面现象,满足需求才是本质。正如前面所说,客户是在交换中产生的,既然已经有了客户,说明市场已成形,需求已明朗,因此,着眼于客户,就是在已有的市场上竞争,目的是争夺份额;而着眼于需求,则可以在尚未明朗是发现,从而开始对市场的培养,开发,从无到有,其目的是开拓新的市场。由此可见,着眼于需求会比着眼于客户更能占据先机,但也面对更大风险。


明确了需求作为客户内在本质后,再回头看看“客户就是上帝”这句口号。其实关于口号这东西,是“写口号的”满足“喊口号的”的需求,如果所幸“写口号的”是广告公司,那么口号也是不折不扣的商品。它展现的是表面的东西,要看到本质也需要分析。就这个口号,我最初听到的版本是“顾客就是上帝”,喊口号的是高端百货商场。大家都知道,那些高档时装和化妆品的毛利惊人,不过百货商场的实际利润远没这么高,就因为他们的客户是“上帝”:上帝在宫殿生活,所以这些商场都装修豪华,并为了保持这种美丽不惜血本;上帝是尊贵的,所以服务人员要精挑细选,仪态万方,彬彬有礼,即使顾客故意刁难,也要保持柔声细语,笑脸相迎……这些哪样不是成本?“服务商品”的概念已为大家所接受,在这儿,顾客有体验被当成上帝的需求,所以商家就提供把他当作上帝的服务。此处说“顾客就是上帝”是正确的,而且上帝在此是个比客户更明确且更具本质意义的概念,(见图2)也合乎我前面所说的定义与管理的两个原则。但是这个“上帝”是要打引号的,剥开它光环的外衣,其实质上和柜台中或地摊上那些东西一样,不过是批量生产,分零销售的商品罢了。既然是商品,那就要一个愿买一个愿卖才能成交。对于前面作者所说的小饭馆而言,人们去吃几两饺子,不过是为了就近填饱肚子,只要味道不错,卫生没问题就好,不同于那些昂贵的餐厅,顾客并无被当成“上帝”的需求,也不会为“被当成上帝”买单。而且就算偶尔遇到一个愿意买单的,也要人家愿卖才行,毕竟违心的陪笑不是件轻松的事,对有些人心理成本很高,也许该饭馆老板就属于此类。由此可见,一个不愿出售“上帝”商品的经营者,在一个不针对有“上帝”需求的顾客群的饭馆中,不提供“上帝”这种商品,也就成了天经地义的事了。


“客户是什么”还是“什么是客户”

今年我还看到两个很有意思的口号:IBM的“随需应变”和招商银行的“因你而变”。两个表面相似的口号,也可以用本文的观点分析:我是学IT,搞IT的,但要是我曾工作的公司喊出IBM那样的口号,我会觉得不妥,因为无论是在整个行业还是在细分后,它都不具备IBM那样的行业领军者地位。对于一个行业领军者而言,通过抢占别人的份额来提升自己意义不大,所以开拓新市场会是它的选择,如前所说,一个开拓者是专注于需求的,所以它才提出“随需应变”的口号;而对于招商银行,目前在整个银行业内,它还没取得绝对的优势,是作为一个竞争参与者存在,而且由于银行业受政策严格管制,难以做出本质上的突破,所以它的目标是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市场转移是由客户完成的,所以他会专注于客户,从而喊出“因你而变”这样的口号。


总之,客户作为市场主体之一,和市场现象一样是纷繁复杂的,但再复杂的表象也会有清晰的本质,就客户而言,它的本质是需求,这是看清关于客户的各种现象的钥匙。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客户是什么”还是“什么是客户”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