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乐福困局

    |     2015年7月13日   |   客世原创   |     评论已关闭   |    1473

|程瑶|2011-02-25

家乐福困局


价格欺诈被处罚,与供货商关系紧张,国内门店陆续关了四家


作者:程瑶 | 来源:浙江日报 | 2011-02-25

近日,家乐福等超市因价格欺诈而受国家发改委通报,家乐福在中国区的11家门店被处以共计约550万元罚款,这或为中国零售业有史以来最高额度的罚款。

此前家乐福“康师傅断货门”风波余音未尽。家乐福在全国各地纷纷爆发“价签门”事件以及违规促销奶粉、出售假冒伪劣产品等事件,又将其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继去年起,家乐福还陆续关闭大连新华绿洲店、西安小寨店、河南焦作店、佛山家天下店,坊间再传,家乐福将于近期关闭长春、绍兴两处门店。

价格欺诈、暗战供货商、关闭门店……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零售商之一的家乐福,被各种负面消息缠身,难以突围。

家乐福在中国到底怎么了?

负面事件接二连三

1995年就进入中国市场的家乐福,曾经在零售业外资排名中长期占据第一。早在2002年前后,家乐福就开始实现盈利,是当时进入中国市场唯一一家盈利的外资零售企业。不少业内资深人士不止一次表示,家乐福在进入中国之初,单店管理水平、人才储备都值得同行借鉴,也因其独特模式,让它在最初几年经营得风生水起。

然而,2009年以来,家乐福在中国的发展开始面临窘境。有数据显示,2009年家乐福在国内开店22家,而其主要竞争对手沃尔玛开店数在50家以上,门店总数超越家乐福。从营业规模上看,台资竞争对手“大润发”以404亿元人民币的总销售额超越家乐福排名外资零售第一。

进入2010年,家乐福在中国的境遇并无多大改善,一连串负面事件接连发生:先是关店风波,去年3月,大连家乐福新华绿洲店关店;7月,经营仅三年的西安小寨店因业绩不佳被停业。此后发生的供应商风波更是让家乐福方面疲于奔命:去年6月,青岛一家供应商将家乐福以收取高额进场费和拖欠货款为由告上法庭。去年12月,康师傅断货风波又将其推到风尖浪口。此外,2010年六七月间,大量高管和核心人才的辞职又构成了“家乐福离职门”。在此期间,家乐福风波未断:违规促销奶粉事件、被查出销售假冒伪劣产品、销售“三无”衣服,直至最近频发的“价签门”事件,将家乐福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打至低谷。

浙江产权交易所去年12月的一则转让公告,揭开了杭州家乐福、宁波家乐福的实际经营情况。根据产权交易所的信息公告,杭州家乐福财务会计资料的利润表显示,2009年12月31日公司亏损了210.15万元,到去年9月30日,亏损继续翻番,达到408.25万元。宁波家乐福的财务状况略为乐观,2009年其净利润为1158.70万元,2010年以来尽管经济回暖,但截至去年9月30日,其净利润仅为523.82万元。

这份公告正好印证了家乐福此前在国内收缩门店的一系列举措,揭示其真正的困局:家乐福目前在国内的经营状况不容乐观。

昨日下午,记者辗转联系到了浙江地区的公关人员,他回应了此前关于家乐福绍兴要关店的传闻,这位姓赵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浙江的绍兴店目前还在正常经营中,没有接到总部的关店通知。

记者随后联系了家乐福中国总部,其公关部门电话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坊间传闻,家乐福中国区公关总监已于年后正式离职,该集团上海总部目前还没有委任新的接替者。

营销模式多年不变

很多人还记得,8年前,家乐福在杭州涌金店开业时的盛况:新鲜的促销模式、低廉的价格、优质的商品,无一不吸引着消费者的关注。

今天,记者来到家乐福涌金店,虽然地处杭州最为热闹的地段,来这家店购物的人显然不算多。正在购物的洪姓市民告诉记者,现在家乐福的东西也不算非常便宜,要是附近有其他大型超市,她可能会考虑换地方购物。

作为曾经的中国零售第一,家乐福模式曾被业界津津乐道。一位业内资深人士提起让家乐福受困的原因,叹了口气表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是家乐福多年来不变的盈利模式,让其一步步陷入困局。

家乐福模式的基本内容是:先从供货商手里将商品一次性买断,然后小幅加价卖给顾客。随后,供货商开出的价码不断被压低,超市中的商品也就越来越便宜,这样的模式迅速得到了大部分消费者的认同。此后,家乐福开始要求供货商将结账期后延3个月,在巨大的销售压力下,不少供货商开始向家乐福交纳“进场费”,以获得铺货时的好位置和优先权。

此外,当时国内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家乐福就近采买、各门店相对独立的税收结算的模式,显得更为灵活,家乐福“因地制宜的单店管理”,也成为其当时迅猛发展的原因之一。

然而,正是这一经营模式显示出了其弊病:与供货商的“进场费”矛盾,成为家乐福随后发展的“硬伤”,过去两年与供货商之间矛盾不断,到了去年年底终于出现了“失控”的场面。先前被誉为最灵活的单店作战管理模式,也越来越多地显示出负面效应:过于分散的门店管理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假冒伪劣产品频频进入超市。

此时,国内其他大型超市却在不断地“攻城掠地”,沃尔玛注重采用最新技术、建立科学高效的供应链管理,来降低物流成本和采购成本,通过商品进销差价获取利润。大润发则直接采取更为本土化的策略,与供货商合作,以获得最稳定的供货及最低价格。

在众多零售商的合围下,家乐福管理逊色、价格不再具有绝对优势、市场深耕不够等缺点,也在进一步凸显出来,种种弊病叠加,使家乐福原本引以为傲的盈利模式优势不再,继而造成了如今家乐福在中国市场的“困局”。

业内人士分析,家乐福要改变现状,必须从盈利模式和内部制度等方面同时进行改善,不过,这对于正经历全球战线收缩之痛的家乐福来说,并非易事。

家乐福入华大事记

成立于1959年的家乐福集团是大卖场业态的首创者,是欧洲第一大零售商,世界第二大国际化零售连锁集团。集团以三种主要经营业态引领市场:大型超市,超市以及折扣店。此外,家乐福还在一些国家发展了便利店和会员制量贩店。

1995年 家乐福在北京成功地开设了当时中国内地首个规模最大的超级购物广场——北京创益佳店,成为大型超市的领跑者。

2000年3月,家乐福在上海武宁店创立了家乐福(中国)培训中心,旨在加强管理人员的培养,并逐步向“本土化”方向发展。

2002年9月,家乐福全球采购中国总部正式落户上海,推动中国产品纳入家乐福全球销售网络。

2006年7月,家乐福在天津建立全国供应商呼叫中心,其主要职能之一是受理各种投诉,为供应商反映问题提供一个畅通的渠道。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家乐福困局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