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效率高?

    |     2015年7月12日   |   行业要闻   |     评论已关闭   |    1288

客户世界|袁静|2005-08-28

2002年的12月一如2001年、2000年一般忙碌而紧张着,除了每年忙得事儿有所不同之外,中心接电话的数量可是一年比一年多,12月22日,就在早上九时到十时这个时段,来电量就达到到900余个/小时,中心的每位员工接电话时都在与时间赛跑。

——电话1
“这里是会员登记吗?”——读者
“您是想登记今晚津工超市会员吗?”——座席
“对,是的,怎么登记?”——读者
“您电话是多少,我给登记一下。”——座席
在确认了电话号码之后,分别问到了称呼,所在区。
“您家住在哪个区?”——座席
“在开发区”——读者
“很抱歉,目前我们只负责登记市内六区的会员,开发区暂时没有店”——座席
——电话接到现在用了一分钟的时间。

——电话2
“这里是会员登记吗?”——读者
“您是想登记今晚津工超市会员吗?”——座席
“对,是的,怎么登记?”——读者
“目前,我们只接受市内六区会员的登记,请问您家在哪个区?”——座席
“我家在河西区”——读者
——电话接到这里用了近一分钟的时间。

(业务背景:今晚津工超市会员只限市内六区,当日广告宣传没有提出)

各位亲爱的朋友,看了以上两个电话的登记过程,你有什么感想吗?哪个电话的效率比较高呢?同样的一个电话,话务不忙时是看不出哪个效率高的,而现在是不是易见得很?一位西方的哲人曾说:一个人每天拥在24小时,但一个人每天拥有的又不只24小时。

点评:今天,人类进入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亘古至今“时间”的量没有变,永远都是一天24小时。现在这个高速时代不是因为时间的指针比过去旋转快了,而是指人类达到目的所用的时间缩短了。古人通信靠飞鸽、靠骏马,如今不再需鸿雁传书、鱼传尺素,而是电话、网络,千里马飞奔再快也不及一根电线的能力,这就是高效率的魅力。诚然,一个人的性格素质决定他的工作效率。那位西方哲人之所以说:一个人每天拥有24小时,而拥有的又不只24小时,就是这个原因。电话一中的座席,没有将成为会员条件这关键性问题,在第一时间内告诉来电者,而是在问完电话、姓名后才遗憾的说抱歉,枉费了时间。我们也曾一度强调争取客户资料,但是在电话高峰的特殊情况时要灵活掌握。分清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电话二中座席,说话非常有技巧,“目前,我们只接受市内六区会员的登记,请问您家在哪个区?”既主动及时告之了关键问题,又询问了住址,都在一句话内说完,不愧是受过专业培训的TSR。如果我是公司的领导,自然希望我的员工能够挣时间,抢工作,高效率的接听电话,获取信息资料,尤其当电话量高峰时段,缩短通话时长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下一个电话已等待你的接听,如不及时则造成呼损。

当然,来电者的情况是影响我们通话时长的一个因素,老公公耳背、老婆婆唠叨都是难以避免。但是同一个内容的电话,如果员工处理时间不等,收获不一,则清楚的表明员工工作效率的差异。最近公司增加了新生力量,我们这些老员工承担起指导的责任,在一次试呼过程中,我发现了这个问题。那天,我选择完全一样的脚本,内呼三位新员工,这里我用ABC分别代表她们,三者的开头结束语都很规范,也都顺利完成任务,但是有两点存在差异:(1)给致电者的感觉不一。A座席语音甜美,态度热情。B座席情绪紧张,言语磕巴。C座席语气冷淡,用词生硬。(2)效率不一。A座席简洁干练,所用时间最短。B座席略显罗嗦,时间稍长。C座席强调客观,用时最长。

电话二中的那位座席应该是新员工的榜样、老职员的标兵。也许她天生并不聪明,而是在工作中不断摸索,不断努力,领悟言语措辞,掌握交流的技巧,提高了工作效率。除了热情的工作态度外,通话时长也是服务质量的一个体现,因为电话那端的来电者一定不希望总是听到:“对不起,话务忙,请稍候!”。

作者袁静,服务督导,培训讲师。服务内部培训部外,成功为南京扬子晚报、河南省人民广播电台及沈阳辽沈晚报提供培训,工作风格:自然、诙谐。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谁的效率高?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