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助中关村核心区迈向科技创新中心
||2010-03-23
p>
p>
3月5日,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人才是第一资源”…… 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声声宣告,入耳入心。新中国第一个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呼之欲出。
人才的重要性一次次被强调。
实现企业跨越发展的支撑是什么?是人才!宏图大业为了人,企业发展依靠人。
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海淀园),闪耀着太多光彩夺目的名字。他们也许是曾经叱咤风云、建立中国企业发展里程碑的人物,比如联想掌门人柳传志、方正控股有限公司原董事局主席王选;也许是学成归来、站在行业和产业最前端的人才,比如搜狐的张朝阳、百度的李彦宏;也许是闯出一方疆土的创业先锋,比如用友的王文京、中星微电子的邓中翰、科兴生物的尹卫东……
正是这些人凭借创业的激情、创新的精神、志向远大的理想,把一家又一家新兴公司逐步变成具有全球影响力、深刻影响全球相关产业发展进程的伟大企业。
人们看到,青年一代的资本意识和经营能力在这里发挥得淋漓尽致。而海淀园培育高科技企业的能力也令世界为之侧目。
高端人才助力核心区(海淀园)领跑科技园区
中关村海淀园的历史基本上就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历史,这里记录了无数的历史性时刻,是我国经济腾飞走向世界的一面镜子。海淀园强大的智力资本成为支持海淀园引领科技园区创新发展的动力源。
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海淀园科技人才荟萃,两院院士云集,这里聚集了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78所高等院校、以中科院为代表的213家科研院所、16000多家科技企业,中国1/3两院院士,是享誉国际的科教智力资源密集区。
海淀园有力地调动区域智力资源,在推动科技人才向企业雄才转变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p>
p>
在原人事部的支持下,北京市海淀区于1999年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全国首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探索“产学研用”结合的方式,让海淀园原本丰富的高端智力资源“活”起来,为企业搭建了高端人才输送平台。
截至目前,海淀园博士后工作站下设包括联想集团、时代集团等企业分站37家,工作站建有10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省部级技术中心。10年来,以184个研发项目与北大、清华等30多个流动站的60多位博导合作培养了84名企业博士后。博士后参与或主持了113个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15.44亿元(人均3200万元)。2005年,海淀园博士后工作站从1300多个工作站中脱颖而出,被原人事部和全国博士后管委会评为全国22个“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之一。
早在1997年,海淀园“针对特殊人群,培育明星企业和优秀企业家”设立了北京市留学人员海淀创业园,这是北京首家专门为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建立的孵化器。在国家“千人计划”的85名创业人才中,海淀留创园共计入选6名,占北京市入选者的40%,占海淀园入选者的50%,创全国孵化器创业人才入选比例之最。
此外,海淀园于2006年设立了“海淀园专项发展资金——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发展专项资金试点管理办法”。此项政策成为国家高新区中首项支持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政策,为中关村核心区实现“四位一体”提供了先行先试的政策保障。
海淀园善于利用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自主培养人才和引进海外人才并重。截至目前,海外高端人才到海淀园考察、访问的人数已经超过5万人,海淀园成为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创业的首选地。
转载请注明来源:创新人才助中关村核心区迈向科技创新中心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