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业板 如何孵出“微软式”的蛋?
||2009-10-27
p>
p>
十年磨一剑,被称为“中国纳斯达克”的创业板23日终于在深圳开板,揭开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崭新一页。隐然间,大洋彼岸香槟开启的砰砰声几可相闻。
38年前,当一个完全采用电子交易、为新兴产业提供竞争舞台、自我监管、面向全球的股票市场——纳斯达克诞生的时候,有谁能想到它能成为市值跻身全球三甲的重要资本市场?又有谁能想到,从这个市场中能走出微软、英特尔、思科这样的明星企业?
而今,“中国的纳斯达克”来了。这个与主板市场平行的崭新市场将成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给世界带来怎样的惊喜?
各方监管者们为创业板描绘出的理想蓝图是:短期内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以渡过金融危机,长期内则助力中国转向创新型国家之路。而业界和坊间希冀着它能培植出类似微软的本土科技创新企业。
据悉,首批将正式挂牌的28家企业中,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或承担国家项目计划的占了绝大多数,显示出创业板企业的高科技性。而随着“28星宿”的集体上市,有分析预测中国将一下子多出数十位亿万富翁。这反映出投资者对这些中小企业高成长的热切期望。
中国有6000多万家中小企业,16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这些企业中,不乏优质企业,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企业创始人,都梦想通过创业板融资,把企业做强做大。
创业板的开设无疑为中小民营企业铺设了一条光明的融资大道。而对北京当局来说,若监管得当,扶持到位,创业板有望成为主要服务于央企、国企的主板市场外最具活力的另一极。
自1999年中国官方正式出台文件提出设立高新技术企业板块至今,创业板经过了十年的酝酿与筹备,十年的期待与失望,方才“破壳而出”。在这风雨兼程的十年里,既有狂热追捧,也有质疑猜忌,甚至有中途夭折的遭遇。如今,创业板终于起航,它的前路能否一帆风顺?
在世界范围内,曾存在过70多个创业板市场,而今尚在运行的只有约40个,成功者寥寥可数。即便是被认为最成功的纳斯达克,也曾在世纪之交因网络泡沫破灭而导致大批上市公司退市,众多股票持有人血本无归。据统计,1996年至1999年间,5000多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中,累计有1179家退市。
正所谓“天下皆知险之为险,斯利矣”,纵观全球的创业板市场,在创办伊始都会遇到相同的问题,主要集中于风险与监管上。
目前,中国创业板上市企业的平均发行市盈率已超过50倍,且多为中小企业,公司规模较小,投资者面临的上市企业经营风险、诚信风险、股价波动风险都可能高于主板市场。
不少业内人士已经指出,创业板不能过热,如果温度降不下来,对中国的实体或者说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一定是好事。正如我们对培育一家企业的称呼——孵化,想要创业板下出“微软”这样的“蛋”,只能以适当的温度与环境耐心等待,如果一味以高温“爆炒”只会适得其反,令其“胎死腹中”。
特别是“首批28家公司会诞生很多亿万富翁”的财富效应,可能使中国的企业家或者未来的企业家产生更多浮躁心态,大量股票被暴炒,投资人以赌博心态参与交易,上市公司股东和管理层经受不了市值诱惑配合抬高股价,套现股票,最后公司不能兑现业绩预期,泡沫破裂股价暴跌,无数中小投资人被套,永世不得翻身。而如果这种情况群体性出现,创业板将不能持续吸引投资人的关注,逐渐丧失融资功能。
因而,中国官方必须加强监管。最近,中国证监会已经表态,将严密监控,坚决杜绝创业板过度炒作和股价操纵行为,对于公司成长性、股权变动和经营模式严格审查把关。未来,中国证监会还在严格执行、控制风险的同时,在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下,不断听取意见,吸取海外市场的经验与教训,完善创业板各项制度。
无论如何,创业板才是中国最有可能真正成为代表资本市场化配置的急先锋,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化的最好实践者。我们期待着它孵出“微软式”的蛋,让融资者与投资者及国家共同成为赢家。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创业板 如何孵出“微软式”的蛋?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