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黄宏生获释并非娱乐事件
||2009-07-20
p>
p>
本报记者 吴江
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提前一年获释,这一事件上周炒得火热。
笼罩着财富、牢狱、权谋、悲情……诸多扣人心弦的情节,黄宏生的归去来兮确实可以构筑一出张力十足的故事。于是乎,当初这位福布斯中文财富榜最早的富豪如何发家、在香港狱中如何痛批创维同仁失去斗志一度导致利润大跌之类的章节,不但大有掀个底朝天的感觉,更是被写得声情并茂、如临其境。
如果权当是一个总结与回顾,吸引下看官的眼球,这倒也罢了;如果仅把黄宏生出狱当作娱乐事件处理,无疑很是可惜甚或可悲。
2004年底,黄宏生被香港廉政公署“虎山行”行动拘捕,从彼时直至今日,都有一种很强烈的声音在响彻:黄之遭遇纯属倒霉!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的创始人,本来企业就是自己的,即便挪用几千万资金,当中也有相当部分本来就是自己的,有什么大不了?不合规矩还上便是,何来六年牢狱之灾?
无可否认,在黄宏生出事后,创维董事局一干高管以开放及时的处置,创造了中国企业难得一见的危机处理的经典案例。但是上述声音所代表的立场被很多人自觉地坚持和接受,实则为黄宏生本人及创维赢得了一批天然的同情者,在客观上成为危机获得平息过程中很重要的一股推动力量。
作为一个拥有相当财富和影响力的民营企业家,黄宏生的遭遇是不幸的;在创维内部及其合作伙伴中,黄所获得的评价甚高,广获同情并不足奇。但这种情绪更多地是扼腕叹息,对黄宏生因违反规则而付出代价虽然无奈,但表示接受,其指向与上述旁观者之同情迥然不同。在黄宏生失去自由的5年里,创维依然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并在这几年保持着在国内市场的持续坚挺,黄宏生的牢狱无论对自身还是对他所创立的企业,是一场真正的炼狱,亦算是不幸中的幸运。而真正的不幸,正是一直在为之鸣不平,甚至不当回事的同情者群体以及他们所散播的思维,这是骨子里对公众利益的漠视和内里法制精神丧失的自然流露,更甚者这几乎是一种群体意识,对此必须心生警惕。
黄宏生出来了,黄光裕进去了,上周另一个引人瞩目的财经事件同样具备模板价值。黄光裕所创立的国美电器在上月成功引入贝恩资本,度过了七个月来资金危机后,正式启动了首度的股权激励计划,105位高管开始真正在国美“当家做主”。在黄光裕时代,管理层甚至员工试图要“分田分地”几近大逆不道的图谋造反,国美电器虽已登陆港股,内部治理结构却基本上等同于“君临天下”。黄光裕的权威塑造了国美多年来的强硬,也埋下了与供应商矛盾冲突的基因;也正因为国美只与一个人挂钩,在他出事后,国美几乎遭遇灭顶之灾。
生死危机成为国美大转折的契机,如同黄宏生退出创维董事局,奠定了张学斌、杨东文高管团队的地位,成就了创维的重生一样;黄光裕的突然退出,陈晓、王俊洲等人正式接过掌印,挽救了自己,挽救了国美。7月8日夜间,国美宣布在撤消特别行动委员会这一临时应对危机的指导机构,董事会主席陈晓只说了一句话:“这是度过危机的标志。”感叹很短,却已跨过企业一次生死的裂变。
中国企业一直在寻求基业长青的秘籍,在这条路上,我们见证了太多的故事,经历着太多悲情,尤其是民营企业因创业者倒下而灰飞烟灭者不计其数。顾雏军之于格林科尔、唐氏兄弟之于德隆系、牟其中之于南德、胡志标之于爱多……
黄宏生与黄光裕的遭遇尽管不甚相同,创维和国美似乎都迎来了新生,现在谈他们已具备了百年老店的潜质或许太早,但曾经的强人治理企业并没有完全延续着过往强人倒、企业就轰然倒塌的历史轨迹,反而是加速了向职业经理人治理结构过渡,这总算让我们开始在中国企业走向基业长青的路上看到了一线的曙光。
转载请注明来源:评论:黄宏生获释并非娱乐事件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