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移动:大象还能快跑吗?

    |     2015年7月12日   |   客世原创   |     评论已关闭   |    1533

|秦姗|2009-03-10

中移动:大象还能快跑吗?


黄金年代正在远离中移动吗?在3G时代,它还能交出一份怎样的增长答卷?


作者:秦姗 | 来源:中国企业家 | 2009-03-10

中移动总裁王建宙

作为一家国有资产依然占绝对控股比例的上市公司,中国移动(0941.HK,简称“中移动”)不可能是一个纯粹的市场动物,就像它的母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现在着力推动的TD-SCDMA标准——不可避免地被寄托着沉重的国家使命、甚至浓厚的民族色彩。

但是同样和TD一样,中国移动又必须在市场中去证明自己的生命力。这实际上是所有国有控股企业宿命般的挑战,考验其决策者的领导力与平衡力。

长期以来,外界对中国移动的概念仍单薄地停留在一家主要靠牌照获取竞争优势的垄断性国企,好奇心也局限在:只怕牌照放开(哪怕只是部分放开),中移动就会丢掉其竞争力吧?

事实上,这家垄断性国企最近数年来培育形成的市场竞争力并没有真正被消费者、商界甚至它的同行所真正认识。

现在,是审视中移动的一个时机。因为这么些年来它享有的顺风顺水因素正在发生改变。它的母公司奉命合并资产状况不那么优良的铁通、奉命运营不太被市场看好的中国3G标准TD-SCDMA,监管层又一次扶植出竞争对手要破破中移动这些年越发强大的垄断地位。更要命的是,互联网与电信的融合冲击着运营商在价值链中天然良好的地位,长远来看,运营商如不改变,有渐沦为廉价管道商的危险。

在全球电信运营商中,10岁的中移动是家年轻公司。它是否有足够的内力与智慧去平衡企业发展、政府需求、产业转型中的种种矛盾与关系?

黄金年代结束了吗?

TD-SCDMA(以下简称“TD”),中国惟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一张曾令中国移动犹疑与抗拒、最终却不得不领的牌照。

2009年1月下旬,在从工信部正式领取TD牌照10余天后,面对《中国企业家》对中移动3G往事的追问,坐在中移动总部七层总裁办公室里的王建宙表示了坚决的回避:“(关于历史)你们可以做出判断,但是现在说这些已没有意义。我现在对TD的态度只有两句话,这是最现实的:第一,这是我们的责任,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第二,要千方百计地做好,真正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兼顾。”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称,2009年,集团将为TD投入将近600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对于上市公司每天净赚3亿元的中移动来说,并非是一笔不可承受的负担。甚至相反,各投行分析师并没有将中移动做TD视为消极消息,其中一种代表性观点认为,基于中国的政策倾向是支持自主研发的TD-SCDMA,监管当局反而不会采取有力的不对称监管措施来解决中国电信市场的竞争失衡问题。

但TD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王建宙语)不过是落在中移动头上的变数之一,形势正在往更复杂困难方向演进。对此,比谁都清楚的是王建宙本人。在2008年10月份经济危机寒风乍起之时,王建宙就借着对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站的一封公开信,向中移动人揭示出中国移动当下面临的莫大挑战:

——金融危机下,“好消息不起作用,坏消息不断被放大。各地的宏观经济状况给移动通信的持续增长带来了许多挑战,有的多年保持快速增长的沿海地区的移动通信公司,由于当地出口企业的减产,务工人员大幅度减少,削弱了对移动通信的需求,直接影响了公司的业务。”

——电信重组后,“电信行业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实力雄厚的固定通信运营商进入了移动通信领域,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

——移动通信市场空间拓展有限,“许多大城市的移动电话普及率已达到或超过100%,在这种情况下,(中移动)获取新用户的潜力不断减弱。”

他说,这三点挑战和TD重任,本来是四件独立的事情,但是它们在同一个时间发生,因而对中移动形成巨大考验,而这,是他自2004年冬天出任中移动CEO以来之未有。

黄金年代正在远离中移动吗?这家拥有将近5亿用户、并荣登全球市值最高移动运营商宝座的公司(2009年2月为1700亿美元),还能交给资本市场一份怎样的增长答卷?

在中国,一提起“垄断”,中国移动是少数几家会立即从人们脑海中跃出来的品牌之一。人们对它的第一印象是,这是一个撞上移动代替固话潮流,又尽享了牌照垄断红利的幸运儿。垄断,仿佛成了中移动洗脱不尽的“原罪”,也是王建宙长期以来耿耿于怀之所在。在不同场合,他都表达过类似抗议:很多人忽略掉中移动在打造市场竞争力方面的努力,似乎以为,外部环境就可以决定一个公司全部的业绩;很少有人评价,这个公司的管理水平是什么样的、员工素质是什么样的。

王建宙性格温和、沉稳,但在说到这点困扰时稍显激动。他是对的。举个例子,中国移动去年上半年虽然收入放缓,首次低于预期,但利润却是近年来最大增幅。这也许是中移动向来注重内在经营质量、开拓新业务得力的一个小证明。“因为垄断因素,大家对中移动自身的努力的确有些漠视,甚至有人会说,‘谁来都能把中移动做成这样’,这样的说法有点轻率了。”一位电信资深观察者对《中国企业家》评价。

但是,如果王建宙真的是对的,那么,用王建宙自己的比喻,证明中移动是“中国乒乓球队”的大考才刚刚开始——后者无论换了什么样的比赛场地,无论修改了什么样的规则,总是能赢球。

王在上任之初还有一个比喻,曾给资本市场与外界留下深刻印象,那就是中移动不甘于成为一家拥有强劲现金流的财务稳定型公司,而是要“大象快跑”。这个后来被证明为成功的战略包含了王建宙对电信运营商规模与成长之间关系的判断:规模优势对电信运营商至关重要,特别在传统电信网络方面,规模越大,发展越快。如今,一些分析师开始向王提出疑问,规模已经够大的中移动今后到底将定位于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成长型的?价值型的?不同的定位将决定企业不同的业务发展战略和资本策略。王的回答是,“大象快跑”战略依然有效,中移动还将是家成长型公司。

不过,现在这头“大象”再奔跑起来,可能很难再像过去数年来那般自我与轻便。电信重组与3G竞赛的展开(带来竞争的加剧)、互联网与电信的深刻融合(带来商业模式的改变),注定将把尽享移动运营商既有优势的中移动一点点请出“自由王国”。

而已成为既定事实的TD,是它腿上最沉重的“镣铐”。

TD博弈

2008年12月12日早上8点刚过,北京中国大饭店门口。王建宙下车,急匆匆走进宴会厅。这一天,中国移动要在此举办TD-SCDMA产业价值链大会,这是王建宙第一次出现在类似的会议上,以至这场会被TD产业某些人士认为“规格极高”。在这场会上,王建宙做了题为《全力以赴发展TD的信心和决心》的主题发言,并且全程参会。据说,组织此次会议的中移动市场部在会后还受到了中移动某副总批评:会场布置太常规化,不便于领导和各厂商沟通交流……

在外界看来,这次会议是中移动对TD转向积极姿态的一大标志。有TD厂商向本刊说,此前,在推动TD一事上,中国移动从来没有对外界表现得这么诚恳急切过。

2005年,到任中移动后不久,王建宙就不无进取地提出,中移动应当利用网络规模上的优势,在移动通信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和技术发展趋势上发挥主导作用。同年,他首次对外宣称中国移动将选用技术最为成熟的WCDMA标准。截至2005年12月底,全球WCDMA用户数达到4300万户,全球最大的10家传统运营商中有7家选择了WCDMA制式,移动通信设备领域的大多数巨头都参与了WCDMA标准。将现有的GSM网络升级成WCDMA,是中移动最简单且最安全的选择。当时,包括中移动在内的几大运营商借国家组织小范围3G试验建网的机会,已经在全国30多个城市大规模建网。据说,“只要发牌,可以立马放号,”一位业内专家表示,“之前由于有固网运营商私自发展小灵通得到政府默许的事例,这次运营商也想按照此将WCDMA网络做成既成事实。”

就在这年1月,信产部已正式确定TD-SCDMA为中国3G标准,并表示TD-SCDMA已完全成熟,可以独立组网。关注TD产业发展的业内专家意识到,如果具备实力的运营商最后都选择WCDMA标准,中国的TD标准就不再有出路。数名专家为此联名给国务院写信,之后国务院有关领导批示,要求运营商拆除已建网络,同时要求,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网通分别在青岛、厦门、保定开始TD-SCDMA试商用网测试。

但在2006年2月巴塞罗那举行的3GSM大会上,王建宙仍然向外界表示,中国移动将采用最新的3G技术HSDPA(WCDMA的一种演进方式)。

TD标准,在电信的产官学界从来都是一个争议对象。1998年TD获得ITU(国际电信联盟)表决通过,2004年,国家发改委才正式批复TD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专项,当年3月份,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信息产业部联合推出了TD-SCDMA研发和产业化专项资金,约7.68亿元。据相关专家回忆,出于对项目失败要承担责任的担心,几部委之间在文件措辞方面“相当讲究”。从一开始,政府有关部门对推不推TD、怎么推,态度一直在摇摆,不甚明朗。很多人根本不相信这个标准可以完成产业化。工信部某官员对《中国企业家》回忆一个细节:直到2005年,一位政府主管部门领导视察时,看着一个方盒子形状的手机终端,对旁人说,就这,怎么做产业?

在半推半阻中,2007年3月,中移动成为TD试验网主承建运营商,负责奥运八城市试验网建设,TD设备采购招标正式启动,拉开中国3G的序幕。

当时试水TD产业的企业,有实力的大多只为了“布局”,试探性投入,而多数企业实力都不强,后者是希望能搭上“顺风车”,依靠政府支持自有知识产权标准的东风发展壮大自我。但是几年下来,数额巨大的研发资金早使得企业捉襟见肘,它们急盼运营商能尽早、尽快、尽大规模地启动采购、展开网络建设。但中移动对此反应冷淡。它看到的是另外一种局面,中国电信业从上到下产业化经验全面匮乏,产品连标准都不能统一,推进难度可想而知,与此同时已经成熟商用的其他3G标准技术在不断发展升级。缺乏TD动力的中移动拒绝扮演主动牵头的角色。据一些接近中移动的人士透露,“中移动就是在冷眼旁观。”一位TD产业成员回忆中移动前两年对TD的态度。

在产业联盟或者更高级别部门组织的会议上,TD企业对中移动冷淡态度的不满时时爆发,“移动能不能定一个市场发展计划,定产品的采购规格,定下方向!”而中移动对此只有似有若无地回应希望下游企业的“产业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之类。然后政府主管部门充当和事老结束会议,下一次会议再如此重复。

甚至到2007年5月,王建宙对外仍称,中移动是否锁定TD-SCDMA,要等技术测试结束才会决定。

关于发展TD产业发生的种种拖延现象,国资委某位匿名人士对《中国企业家》直言:政府关键部委支持力度太少,甚至有主管部门缺位现象。“比如一直有消息政府将划拨小灵通的频率给TD,但没人拍板,迟迟没有实施。这给中移动的信号似乎是政府部门态度也依然在摇摆。”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其时的背景,政府在酝酿大部制改革,原信息产业部将被合并,主管单位的不作为可想而知,“作为理性的商业角色,不顾一切追求商业回报或者不顾经济利益去唱政治概念都不对。”中国移动市场部副部长陆文昌表示。

李毅中成为打破僵持局面的关键人物。

2008年3月大部制改革,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李毅中出任首任工信部长,此人面相温和却个性耿直,铁腕作风在他此前出任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期间便有所显露,他曾公开斥责某些地方官商勾结从而造成矿难,“什么六证齐全,是五毒俱全!”

李上任伊始,中移动向李汇报TD建设的进度,说TD试商用将从2008年10月1日正式开始,遭到李毅中回绝,要求提前到4月1日。6月10日李毅中召集通信业界专家探讨TD商用以及发展方向,王建宙及中移动主要负责人被要求出席。会上,李毅中要求TD“只能成功不许失败”,又补充不但“领导要认清形势,还要让下面所有人都要认识这个形势”。

李毅中不是一个只会讲狠话的领导,他还着手去一一破解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只能成功,不许失败”不仅是对中移动,也是新成立的工信部对TD产业各环节的要求。在李毅中领导下,工信部打破各部委、上下游之间数年盘根错节的复杂关系,推动力度不断加大。在工信部强压下,在广电部门和电信部门利益之间一直纠葛难产的CMMB手机电视技术被破例整合到TD手机中,从谈判到厂商交付中移动,仅用40天,赶在了奥运召开之前;久议未决的小灵通频段被清理,为TD让路;而随着2008年入秋后经济严峻形势加重,TD工程成为政府启动内需、刺激经济的一大把手,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国资委、科技部等部门制定了财政支持、项目支持、网络建设、产品研发、业务应用、产业发展等六大扶持政策。一时间局面与此前有天壤之别。

2008年10月,中移动市场部门接到指令,要求即刻启动TD商用的市场计划,包括怎么去推动与发展业务链条、推广TD产品与标识、向用户传递3G的业务信息。他们被告知,2009年年初,中移动将拿到TD牌照。这时,王建宙对推进TD的态度已牢牢定格在“责无旁贷、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之上。

在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时,他说,如果不谈中移动本身因素,发展TD最大的优势就是政府的高度支持。“我们现在二期TD建网城市有28个,每个城市里面TD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是该市市长,你说哪个公司的哪个工程会得到这样的待遇?我经常跟中移动的员工讲,这真的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此时的王建宙,已把他曾有的WCDMA梦想彻底封存。

2009年1月7日中午,中移动获发TD-SCDMA牌照(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同时分获CDMA2000和WCDMA运营牌照),当天下午,中移动“G3”标识的TD广告开始投放市场,中移动宣布TD试商用结束,从8日开始启动正式商用。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移动:大象还能快跑吗?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