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有所呼我有所为 武汉民政新年出台大手笔
||2009-01-20
p>
p>
新华网湖北频道1月20日电(周钢、俞俭)18日,从武汉市民政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江城民政将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深化思路,创新实践,强化落实,加快形成与构建和谐武汉要求相适应的现代大民政格局;努力在加强城乡社区建设上实现新进展,在提高"三个群体"生活保障水平上要有新举措,在加速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上要有新成效,在民政干部队伍建设上要取得新成果,推进全市民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各区民政局和市民政局直属单位负责人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市民政局局长刘志海部署了2009年全市民政工作的重点和要点。"民政工作是党、政府与百姓的桥梁,民有所呼,我有所为,民政人要时刻牢记’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宗旨。"刘志海说。刘志海要求全市民政人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围绕以下工作为民解难、为民服务。
围绕"两型社区"建设,不断提升城乡和谐社区建设水平
依托城市"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和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两大计划,以"两型社区"建设为核心,全面加强城乡社区建设,着力打造武汉民政工作品牌。
全面启动"两型社区"建设,力争全市20%的社区在创建"两型社区"工作中取得明显成效。在各中心城区继续确定2~3个街道,实施连片提档升级,全年新增连片提档升级街道18个、社区100个以上。确保2009年市级财政不少于1000万元、中心城区财政不少于300万元、远城区财政不少于30万元的长效管理经费的投入。全年确保完成中心城区30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300个以上社区服务站建设。目前已经建成359个,全市将建1068个社区服务站。
依托市、区、街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加快形成和完善政府公共服务、社会中介服务和居民自助服务"三位一体"的社区服务体系。制定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计划,以公益性、慈善性和服务性的社会组织为重点,逐步实现每个社区拥有10个以上社会组织。在全市城乡社区大力弘扬志愿者精神,发展志愿服务队伍,力争每个社区登记注册社区志愿者人数达到常住人口的9%以上,持续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在全市各街道、社区成立社区志愿者特色服务队,在每个街道至少形成3~5个特色服务项目。每个社区至少形成1~2个特色服务项目。目前全市有社区志愿者50万人。
组织好全市第四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按照居委会组织法的规定,依法进行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适当扩大社区直选范围,加强对新一届社区居委会成员的培训,着力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推进民政电子政务和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开通"民政一号通"。加强PSM系统在中心城区的应用和远城区的推广工作,以信息化技术创新社区长效管理工作。完善社区管理信息系统、社区服务信息网站和热线呼叫系统,打造96596武汉社区在线的品牌。
农村社区建设要持续推进"四到家园"创建工作。继续按照产业明晰、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的要求,以基地、企业、项目为依托,完成450个建制村"四到家园"创建工作。突出抓好农民新村建设,全市集中建设20个重点示范村,在已建设的1180个创建村中全面推进长效管理工作,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深入开展中心城区对口支持远城区共建新农村工作,编制对口支持三年工作规划,进一步丰富对口支持形式,扩大对口支持范围,实现城乡共同发展。重点抓好东西湖、汉南、蔡甸、江夏等4个国家级实验区的农村社区体制改革,推动建制村改社区工作。在429个实施家园建设的建制村,推动社区服务站全覆盖。今年5月底前完成6个远城区3903户无力自建房户、18.8万平方米危房改造任务。
围绕"和谐社会"建设,不断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
完成农村500户特困户危房改造工作。加强灾害救助应急机制建设,提高社区减灾、防灾、救灾水平,减轻灾害危害。对城乡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众因病、因灾等突发性原因造成生活暂时困难的家庭,给予一次性生活救助。组织好春节前"5个5"节日物资救助活动,帮助城乡困难群众过好春节。进一步做好与低保相配套的教育、医疗、住房、供水、燃气、用电等专项社会救助工作,确保专项救助政策的落实。积极探索"慈善超市"提档升级,稳步推进长效管理。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力度。对24所农村福利院进行全面提档升级。加强主动救助网络建设,设立青山救助服务点,协调指导远城区建立救助站。年内建成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大楼,继续开展社会助养、站内教养,提高未保中心功能。完善武汉城市圈救助工作协作机制,做好圈内、市区和直属单位间的协调工作,畅通救助对象出口,形成高效、快捷的齐抓共管局面。
围绕"服务国防"建设,不断深化双拥优抚安置工作
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服务国防军队建设,是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
继续做好特困优抚对象"解三难"(住房难、医疗难、生活难)工作。城镇义务兵优待金兑现率100%,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款落实率100%。加大优抚事业单位建设投入,加快市优抚医院医技楼立项步伐,不断提升优抚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水平。我市1984年认定的革命烈士纪念物有84个,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物有2处,市级重点保护物有7处;从今年起,将对施洋、向警予、项英等烈士纪念碑进行修缮。
变单一的指令性安置为自主择业、自谋职业、培训扶持推荐就业相结合,依法保证城镇退役士兵第一次就业。采取"定单式"培训,进一步加大自谋职业退役士兵技能培训力度,确保全市城镇退役士兵安置率达到95%以上,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率达到50%以上。
围绕"创新效能"建设,不断提高社会行政事务管理的能力
坚持依法行政,勇于创新,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进一步加强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努力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依法加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社会组织登记合格率达100%。做好社会组织年检工作,依法查处非法社会组织及社会组织的违法违规活动。大力扶持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积极探索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新思路,在条件成熟的区先行试点,保证社会组织正确的发展方向。加强社会组织信息系统建设,实现网上办公、网上年检,为社会组织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依法按程序做好相关区的区划调整工作。严格标准,做好撤镇设街的审核报批工作。积极宣传、贯彻、落实《武汉市地名管理办法》。编制城市地名总体规划,建立地名命名咨询论证工作机制。扩展区划地名网站的服务功能,不断提高地名管理服务工作水平。组织实施并完成武汉荆州线、洪山黄陂线、洪山新洲线、东西湖蔡甸线、汉南江夏线、蔡甸江夏线等6条、全长89.6公里的行政区域界线联检工作,及时妥善处理边界纠纷,组织开展平安界线创建活动,维护行政区域界线的严肃性、稳定性。完善和拓展已建立的"一网两系统"的服务功能,在在网站中实现道路、单位等地名要素的位置、属性的查询功能,及时更新网站信息,依托网络平台,完善网上区划地名申报的快捷办公程序,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深入发展。
全面推行"殡仪服务套餐制",加强殡仪服务标准化建设,继续实施低保对象"五减三免"制度,方便市民办丧事,继续大力推进绿色、环保、生态殡葬。试点建设农村公益性生态墓地,大力整治高价墓、大墓,完善多种墓型、多层价位、多样形式的安葬格局。加强殡葬管理,认真做好清明节群众扫墓工作,确保安全、文明、健康、有序。加强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武昌殡仪馆综合改造、青山殡仪馆骨灰寄存楼、九峰陵园骨灰寄存楼等项目,建设武昌殡仪馆培训综合大楼,启动汉口殡仪馆搬迁前期工作。
围绕"两型机关"建设,不断提高民政干部执行能力
民政事业各项目标任务能否有效落实,关键看干部队伍的执行能力。要以"两型机关"建设为抓手,着力加强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熟练、作风过硬、真抓实干的民政干部队伍。
教育干部职工以"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为己任,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宗旨意识,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孺子牛精神,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按照构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高效型、和谐型、廉洁型民政的要求,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工作建设。以民政干部思想解放大讨论为契机,在广大干部职工中牢固树立"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放眼全国、争创一流;大胆创新、敢闯敢试;以民为本、基层至上;真抓实干、力求过硬"的思想,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要倡导勤俭节约之风,反对铺张浪费。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有所呼我有所为 武汉民政新年出台大手笔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