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应成为中国服务型经济元年

    |     2015年7月12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276

||2009-01-13

对于中国经济而言,2009年十分关键,面对世界金融海啸带来的冲击,保证经济增长达8%以上,任务相当艰巨,就业压力相当大。最近读了几篇文章,颇受启发。有专家认为,服务业的崛起将是对旧有经济模式一次新的重组。在改革开放30年获取巨大成就之后,2009年将是中国经济一个新的开端。2009将开启中国服务型经济元年,为什么这么说?笔者愿将以下分析与观点和读者分享。

改革开放30年至今,我国目前第三产业的比重仅为30%多,不仅低于发达国家60%-70%的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45%的平均水平。过去30年,我们以“中国加工制造”参与国际分工,解决了原始积累,摘掉了全民贫困的帽子,初步建立了庞大的消费体系。但因为偏重以投资拉动经济,以投资拉动劳动力需求,客观上形成了“重制造业、轻服务业”的格局。投资拉动使得产业重合多,彼此竞争激烈。产业竞争的结果,吸纳就业的能力不升反降。专家认为,从加工制造业转向服务业为重心,是经济机构转型的一道重要台阶。

专家认为,如果将这30年看作改革开放第一阶段,我国产业结构形成的巨大问题,不仅是知识产权不足导致创新型产业不足,而且还在于跨国资本与政府主导的投资较多集中于大生产制造项目。随着越来越多生产线的引进,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增加,构成了一条条经济大动脉。可这些大动脉尚缺少丰富的静脉与毛细血管,难以保证经济大动脉长久蓬勃的涌动能力。我们已经有了足够多的大企业,也有了足够多的小企业,但同时又缺少面向未来的创新型大企业,缺少由无数充满活力的小企业所构成的大企业。

加工制造业发达后固然会伴生服务业,人民解决温饱后因文化娱乐、保健旅游的需求而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如餐饮、健身与美容美发、各色各样的娱乐场所。但与加工制造业比,它们往往是小民营经济体的组合,分散在各角落,投资与生产规模小而落后,难以发展成为先进生产力与先进经济关系结合的连锁服务业。

由于加工制造业太多依赖海外市场,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产业难免萎缩,产业升级已不可避免。而低端制造业的衰退,必然促使更多劳动力与资金流向服务。更多人脱离制造业后,将重新认识服务业。而国家对银行相关投资政策的放宽,出台有关服务业、文化产业投资优惠政策,实际已经打开了服务业发展的通途。

服务经济实际也是制造业升级、创新型产业生长的土壤。新的一年,服务经济的意识应当全面更新,相信2009年将在这种新的开端中充满新的希望。

据统计,从1980年至1990年,我国GDP保持9.5%的增长,就业弹性为0.453;1991年至2000年,我国GDP保持10%的增长,就业弹性下降至0.11;而从2001年至今,就业弹性更是下降到不足0.1。

有专家认为,如果把加工制造业转向以服务业为重心,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全球范围内,随着“中国制造”不断走向全球,“中国服务”已悄然而来。近年来,跨国公司一步步转移自己的非核心业务,比如他们把一些研发项目转移到印度,更多的则是转移到中国,使中国的服务外包得到发展。中国正逐渐成为跨国公司选择外包的主要市场。

外包服务可以解决跨国公司的研发、采购与制造成本等问题。中国启动服务经济,有强大的制造业为依托,有利于完成经济结构的升级,在全球化经济中赢得主动,实现战略性的调整。在未来30年中,也必定会让国家和百姓得到更多的好处。

《市场报》 (2009-01-12 第11版)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今年应成为中国服务型经济元年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