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办副主任杨学山:走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之路

    |     2015年7月12日   |   会员服务   |     评论已关闭   |    1174

||2005-02-24



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也是信息化建设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同时信息化也是科学发 展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那么,我国信息化建设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把握当前的发展机遇呢?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杨学山副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的观点。他针对走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发展道路提出了三个问题:需求更迫切,道路更复杂,成效更显著。


需求更迫切


提高人口素质


杨学山指出,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人口众多,平均受教育程度低,这是发展中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在西部一些地区的农村,农民干完农活之后,没有什么事情可做,男人在街上、在路边、在屋前晒太阳、聊天,女人在家里有电视也不愿意看,只是坐在炕头闲聊。在这种生活状况和自然条件下,他们只知道自己所能接触到的事物,不去了解外部的世界,不知道如何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这就是很多农民的生活现实,刺激他们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广播电视传递的信息,一个是从外地回来的民工带给他们的外界消息。然而在另一些农村地区,却可以看到通过卫星进行远程教育,把丰富的教学信息传送给学校,学生围着电视机看教育节目的情景,这种远程教育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和变化非常让人感动。


杨学山认为,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社会的目标,提高人口素质的任务已经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而这种努力,无论是从数量上、成本上,还是从约束环境上分析,离开信息化肯定不行。


培养高端人才


事实上,教育部的远程教育系统工程从去年开始启动以来,已经有了显著的成效,对中国信息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杨学山认为这还不够,不仅要让低端的广大农民受到教育,高端人才的培养也相当关键。从863计划到973计划、从航空航天到其它领域,要提高国际竞争力、提高创新能力,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人才的不足。大学本科生、研究生乃至博士生的扩招使教育质量大大下降的问题,促使我们要考虑走新的道路。比如教育部关于1500门基础学科课件的建设,这样的工作就不仅仅是1500门课件的问题,而是在新的时代、新的环境,面对新的需求如何实现提高人的素质的重大问题。不仅学校教育如此,在职培训也是如此。无论是在传统的汽车、钢铁行业,还是在IT行业,利用企业的网络进行职工培训,提高职工的能力和素质,已经成为一条关键的路径。而要解决这个问题,离开信息化肯定不行。


降低资源消耗


如果与2020年和2050年要达到的经济总量相比,目前我国的能源、资源、环境是不能支持的,因此产生了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问题。解决能源、资源、环境的问题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把单位服务和单位产品的能耗、物耗降下来;二是引导消费机构,通过消费机构的转变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变,使耗能少的产业成为主导产业。杨学山认为,无论哪个途径,信息化都是不可缺少的、不可跨越的关键组成部分。


从狭义的、直接的角度看,解决能源、资源、材料的消耗和环境保护的问题,不能离开信息化。在大部分重要耗能产品的制造上,中国的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能耗、物耗要高出百分之十几或更高,这用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和物耗来算是4倍到6倍。杨学山认为,要解决这样的问题,不通过转变消费结构来转变产业结构是无法实现的。当前,无论是在钢铁、建材、电力行业,还是在其它领域,都已经证明能耗和物耗降低的关键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服务领域也是如此,某一项服务要降低物耗和能耗,主要的途径还是信息化。例如金融服务网络化之后,同样的一个服务,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物耗和能耗都降低了。推而广之,在各个服务领域,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物耗和能耗都在降低。


从广义的角度看,20世纪70年代中期,信息产业产值占全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约46%,到80年代中后期,这个比例已经超过70%。杨学山指出,这个发展趋势说明了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调整的方向。目前我国经济结构大体上是不到15%的农业、53%的工业和32%的第三产业,这是不可能真正解决能源、材料、资源、环境和交通瓶颈问题的。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转变消费结构,用消费结构的转变引导产业结构的转变。也就是说,与物质产品生产相关的服务要大幅度减少,而且是绝对量增加的前提下总比重的下降。在此过程中,承担结构调整主要任务的就是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这也正是我们从传统的制造业与服务业在自动化、网络化后生产效率的提高,占用劳动量的减少和人们整体物质和精神需求的转移中,看到的信息化所起的作用。


道路更复杂


杨学山指出,走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是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刚过1000美元的状态下推进的,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同时出现的特殊情况下推进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必然面对比发达国家更多的困难,出现更加复杂的问题。比如同样是人口素质问题,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就有更多的困难。美国可以在最边远的只有3个人的小学连接远程教育的网络,而在中国要实现这个目标,难度是比较大的。我们有经济发展基础水平低的困难,还有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技能和知识不够的问题等,因此必须通过基础建设和实际应用的结合、互动,促进信息化的发展。


杨学山同时指出,我们还面临更多的制度问题。比如说电子政务,政府适应电子政务相关制度的改进远远滞后于电子政务的实践,这是电子政务遇到很多困难的关键。因此我们既要解决技术的难题,又要解决发展中如何走科学道路的问题,更要解决认识、观念和制度的问题。


成效更明显


杨学山认为,信息化的推进绝不仅仅是具体的网络建设,它还包括人类智慧长期以来积累的经验和知识。以教育课件为例,无论是中小学的基本教育课件,还是大学1500门科目的课件,其研制的成果一旦变成教学中的应用,就不仅仅是一个产品、一个服务,而是把世界、把中国关于基础教育的精华,把几千年的文明凝结了进去,效果已经远远超出一个具体课程。又比如说企业ERP的实施,企业信息化的推进,就远远不是单一的网络问题。分析宝钢的例子可以看到,宝钢从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到库存物料的管理,到生产经营决策、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以及ERP的实施,是一个完整的企业信息化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表面上建起了相应的网络和系统,实质上是把世界钢铁工业几百年发展的优秀成果汇总在这样的系统里,具有世界一流的竞争力。

人民邮电报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国信办副主任杨学山:走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之路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