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外包行业从优势到胜势
|杨振宇|2008-02-22
p>
p>
印度第一大软件企业塔塔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在北京的分公司就设在中关村软件园一栋别致的小楼内。每当中国同行在此经过时,多少会感到有些异样,因为他们知道,最强劲的对手已经打到了家门口;同样,楼里的印度人也觉得很不爽,因为中国人正在从各个方向冲击着他们在服务外包领域的霸主地位。以往,像纽约服务外包大会这样的场合完全可以看作是印度人的同乡会,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面孔出现其间,而且他们的接单能力正日益加强……
这就是服务外包领域里的“龙象之争”。当中国人意识到服务外包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时,便带着极大热情,有步骤地开始了“从全球制造中心”向“世界办公室”的转变。
诱人的蛋糕
“服务外包就是企业将非核心服务活动交给其他企业进行,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企业对市场环境迅速应变能力并优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服务模式。”中关村软件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高级顾问陈举用尽可能直白的语言告诉记者,“服务外包分为信息技术外包服务(ITO)和业务流程外包服务(BPO), ITO强调技术,更多涉及成本和服务,BPO更强调业务流程,解决的是有关业务的效果和运营的效益问题。”
2007年12月11日,在天津举行的“首届全球外包大会”上,来自18个国家的专家一致看好全球服务外包业的前景,并对其发展作出预测。
澳大利亚前总理、亚太总裁协会全球主席鲍勃·霍克说,经济全球化带来了生产要素的迅速流动,为国际服务外包发展带来机遇。他提供的数字显示,2007年国际服务外包额总值有望达到1.2万亿美元,超过了澳大利亚的国民生产总值。并且,在未来几年里,全球服务外包业仍将保持30%~40%的增长速度。
除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外,中国人更看重的是服务外包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模式,以其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就业能力强等特点,成为优化外商投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的重要方式。正如商务部部长助理崇泉所指出的,服务外包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标志和全球产业转移的重点。对中国而言,积极承接服务外包,有利于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有利于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优化吸收外资结构;有利于创新服务业发展模式,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也有利于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
中国在行动
“我们去年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服务外包的研究上了。”北京WTO事务中心经济部的廖涛告诉记者,“2007年北京在服务外包方面的举措非常多,包括制定服务外包联席会议制度,成立服务贸易协会,出版服务外包专刊等等。”
其实,过去两年里服务外包在中国遍地开花。中国先是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建设若干服务业外包基地,有序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 2007年3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把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作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内容,并把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确定为扩大服务贸易的重点。
目前,商务部正在会同有关部委实施服务外包的“千百十工程”,力争“十一五”期间,在全国建设10个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推动100家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将其一定规模的服务外包业务转移到中国;培育1000家取得国际资质的大中型服务外包企业,实现2010年服务外包出口额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两番。商务部已将北京、大连、西安、深圳、成都、武汉、南京、上海、杭州、天津、济南、合肥、长沙共13个条件较为成熟的城市认定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将苏州工业园区认定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区”,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认定为“中国服务外包培训中心”。
在地方,服务外包的推进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据媒体报道,从2008年开始,广州市每年将投入10亿元财政拨款,用5年左右的时间将广州打造成世界知名的国际性服务外包中心;无锡市制定了意在实施服务外包城市新战略、打造“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区”的“123”计划;烟台市则希望经过3~5年的努力,将烟台建设成国内优秀服务外包城市。郑州市即将出台《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2010年成为中部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服务外包产业基地的目标……
“人力资源部是我们公司最忙的部门之一,”软通动力的李青青告诉记者,“每到大学生毕业的时候我们都会兵分几路去全国各地举行各种招聘会、说明会,可符合条件的人实在太少!”记者随机在中关村软件园内走访了几家企业,发现来客登记簿上“事由”一栏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是“应聘”。“尽管东软、博彦、软通动力、文思这样的大型企业每天以几十甚至上百的速度增加员工,但依然感到人手紧张。目前在服务外包这个领域内没有用不完的人,只有干不完的活。”一位业内人士认为人才制约了中国服务外包的发展。
麦肯锡与商务部联合发布的《将中国打造成服务外包产业的全球巨人》白皮书称,作为全球服务外包市场上的新生力量,中国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前途并非一片光明。人才瓶颈和统一的品牌形象是中国进入更广阔服务外包市场主要的障碍和挑战。
“只有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太差!”某软件企业的高管抱怨说,“刚毕业的大学生远不能满足企业快速增长的需要,很多外包企业辛辛苦苦培养的人才,没过多久就被其他企业高薪挖走了。”
有资料显示,在中国的服务外包行业,因为人手不够而不能接单,已经成为企业普遍的烦恼。
对印度服务外包的发展有着深刻了解的陈举告诉记者,在服务外包领域里,做强企业同样要依靠品牌的力量。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在规模、资质、交付能力、关键客户资源等方面与印度同行相比均存在较大差距。“在印度的班加罗尔,数万人的大型企业随处可见,但中国最大的服务外包企业不过6000人。服务外包就是一个人脑加电脑的行业,人员达不到一定规模,根本接不到大单。中国排名前十的IT服务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仅为20%,而印度的十大IT公司占有的市场份额高达45%。”陈举告诉记者,在关键客户资源把握上中国服务外包企业还显稚嫩,他们多数从日本市场起家,还没有真正进入欧美市场。而且多数企业缺乏直接从欧美发包商手中接单的能力,只能承接第二、第三包业务。
在服务外包的热潮中尽管与印度等国存在较大差距,但中国仍有巨大的吸引力。
陈举向记者列举了一系列数据:中国在初级人才、基础设施、成本、国内市场、外商投资等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基础设施为例,中国拥有世界级的电信基础设施,可实现99.98%的网络连接率,能够为主要软件基地提供稳定、不间断的双电源供电。超过30个城市拥有国际机场以及国际直达航班,与其他国家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此外,中国拥有超过200万的日语、韩语人才,在与北亚的语言和文化近似性方面具有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优势。
“政府应在产业政策,品牌建设方面提供支持,帮助企业提高接单能力,最终形成国家品牌。”陈举说,“如何把我们既有的优势转化为胜势才是问题的关键,而这需要政府、企业、行会的共同努力。”
责编:81926461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服务外包行业从优势到胜势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