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各企业进行员工培训的五大误区

    |     2015年7月12日   |   行业要闻   |     评论已关闭   |    1302

||2004-10-15


  伴随着中国正式加入WTO,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随之而来的是企业对于培训的需求日益增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促进了国内的培训行业的快速发展。目前,中国企业聘用咨询公司,借助外脑促进自己的成长已呈现日益上升的势头,国内绝大多数知名企业都已经引入了咨询公司的服务,这可以说是社会和企业的一大进步。


  然而我国培训行业市场还处于发展期,市场法则等方面很不健全,竞争还处于一种无序状态,特别是国内企业对培训价值、培训方法等方面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培训发展起了阻碍作用。慧科(The 8th Network)管理咨询公司副总裁凯尔文认为:培训行业目前还没有到竞争的阶段,更多的是要做好”教育市场”的工作。他希望同业之间能看重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规范化地把这个市场更好地发展起来。面对记者,他列举了时下企业培训的五大误区。


误区之一:明星与团队


  与国外相比,目前中国市场的培训费用性价比较低。这些钱大都是被培训讲师个人赚了。他们每个月做很多的课程,工资可能比一个外企在中国的CEO的收入还要高。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原因就是:大家都把培训的价值体现在一个培训师的身上,而忽视了–一次成功的培训应该是由一个团队共同完成的。


  国内的一些培训公司经常是这种状况:请个老师,然后去书店里买一本书来做教材,找个教室,就完成了一次培训,根本不管有几个章节对客户有用,所以他们对培训讲师的依赖程度很高。而专业的培训机构给客户的一般先是培训的框架,内容则会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和现实情况去定制出来的。培训师在这里只是作为执行的一个部分,他们注重的是整个培训团队的协作,包括培训顾问怎么去了解客户的需求、课程制作部门怎么样去把课程做得更好,然后是培训师怎么去讲、还有后期的跟踪服务怎么样去做。凯尔文说:”这是一整套的服务,只有通过一个优秀的团队才能完成。”


误区之二:课程与流程


  没有一个课程适合给所有公司去做,就好比AOL不会照搬GE的培训课程。因为课程是要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人员素质和公司目标而制定的。同样,引进国外的课程也不应该照本宣科,虽然只是一个框架、但应该有很完整的思路、方式和理念。


  目前国内很多课程都比较陈旧,主要是一些学术性的课程,企业培训的课程非常缺乏。就目前国内风行的MBA课程来说,MBA课程在国外主要是用于个人的素质能力思想方法的提升培训;但企业培训针对的不是个人,而是整个公司,致力于提高企业团队整体素质的提高。国外有许多课程实用性和互动性很强,这些优秀的课程注入中国以后,国内的客户会更能感觉到这些企业培训为什么能够真正地帮到他们。


  慧科公司认为,企业培训系统主要由三个要素构成:培训课程、培训师和培训流程,最重要的是培训流程。怎么样通过流程把培训课程与培训师进行整合,怎么通过对于客户需求的了解,怎么样通过对于课程的个性化定制,怎么样通过对于课程培训后的效果评估与跟踪,去达到培训的最大效应是最重要的。


误区之三:系统性与突发性


  凯尔文给我们介绍了一个国外的优秀企业是怎样来做培训的:基本上他们做培训的目的是比较鲜明的,公司有一定的理念和操作的方法,他们希望通过培训能把这些内容统一下来,使公司的每一个员工都有一个统一的价值方向。每年开始都会对培训计划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比如今年要对销售整体人员在顾问式销售方面有所改进,对客户的关系方面进行改进……这些内容在年初的培训计划中会清楚地罗列出来,然后按照这个方向去做,他们希望公司的每一个员工都能达到他们一定的水准。


  当他们每年对员工的考核里面,其中就会有一项对于员工培训的方面的内容,每个员工的档案里都会有现在的能力情况的考虑,哪些方面需要加强,那么就需要进行培训。然后在年底时看员工是否经过相关的培训,有没有达到目的,才会给员工进行升职、加薪、发展到更好的职位。这是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


  相对来说,国内的企业培训更多的是为了培训而培训,比如说中国加入WTO了,企业要提高竞争力,所以要做培训;又比如听说项目管理很好,大家就都去做一下项目管理的培训,至于这个项目管理到底适不适合公司的做法,做了项目管理会不会对公司有所改进,企业却没有一个整体的考虑。可能对他们来讲,更重要的是怎么样先把团队建设起来,有一个很系统化的工作方法或者理念,而不是人性化的管理,考虑太多人的问题,先把这些解决了,再做项目管理会更有意义。


  用一句话来讲,中国的企业培训很多的是突发性的去做,而国外的企业培训更多的是比较系统性、前瞻性的。


误区之四:价值与评估


  国内企业对于培训的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高,但在价值的认识上还是存在一些误区。有些企业往往会这样认为:培训的费用就是一个培训师工作日的工资。国内企业一般都能够理解并会积极配合培训前期的工作,比如希望培训顾问到企业内部进行了解、找到一些实质的案例,以及制定相应的培训课程等过程,但在看到报价的时候往往会觉得很贵,而这个时候他们不太会接受这个价格。


  这是一个团队整体去做的一整套服务,它包含的内容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成本和价格自然会比较高。这样的问题在国内的专业培训公司可能都会遇到。


  凯尔文对此也有很深的感触,所以慧科公司愿意把价格向下做一些调整,希望客户能够尝试一下这样做的好处。当然令人高兴的是,他们做过的客户都会再回头进一步合作,都很喜欢这样的课程。他们觉得这样的流程的确是很不一样,对于他们来说意义是很大的,而且认为这样的价格的确有它的理由。


  在效果评估上,慧科坚持从不同的层面上来检查培训的效果。比如学员在知识面上有没有增加,在培训后有没有真正把学到的内容运用在工作中,在使用的时候是不是能很清楚很适当地去使用。


误区之五:医生与教练


  许多中国企业喜欢把培训机构比作医生,实际上,培训机构最合适的角色是球队教练,因为在某种程度上,病人很被动,而队员则有很大的主观能动性,毕竟教练不可能代替队员上场踢球。高水平的培训专家并不能取代客户的日常管理责任,而是以事实为基础,为企业人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具有说服力的具体建议和培训计划,协助企业人员去实施。


  培训公司通常会这样展开工作:首先培训顾问会亲自拜访客户,通过提供免费的培训咨询来更好地了解公司及其员工培训需求。分析工具包括调查问卷、电话访谈和小组讨论。


  然后组建课程定制小组,成员包括培训顾问、培训经理和相关培训师。定制的课程会根据培训需求调查结果做相应的设计和调整以切合客户的实际情况。课件由该课程的相关理论框架、实战技巧、为客户量身定制的案例、相关学习、游戏和评估表组成。


  项目经理和培训师负责实施定制后的课程。培训实施后,接受培训的公司和个人会收到关于培训实施和培训效果的综合评估报告,以及相应的培训跟进计划建议。


  慧科公司表示,他们的培训流程至此还并未结束,培训师还会进行一定时期的跟进服务以帮助学员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工作生活中,并形成良好的习惯。同时培训师会解答学员提出的问题。慧科公司认为,唯有称职的讲师、为客户量身订制的课程和科学严谨的培训流程三者的组合方能体现培训的真正价值。

深圳商报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当前各企业进行员工培训的五大误区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