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数字化和数字化转型

    |     2023年11月6日   |   2023年   |     评论已关闭   |    1338

在主持“DW数字世界”媒体过程中,设计并参加了“专家视频访谈”,有一个我被问及多次问过别人的问题:数字化转型是必须的吗?这是一个看上去容易,却常常成为“灯下黑”的问题。

数字化转型是必须的嘛

培训学习时,任建斌老师引导的商业认知逻辑练习,受益匪浅。当“数字化”几个字耳熟能详之后,我们还应该对“数字化”抽丝剥茧吗?答案是肯定的!于是,数字化转型是必须的吗?毫无疑问是有意义的问题。

任建斌老师提供的逻辑关键词:

从“认知”

到“数字”

到“化”

到“运营”

到“成熟”

到“度”

正是我们认证学习的逻辑链。“数字化转型是必须的吗?”是在认知起点处就需要澄清的。

数字化转型是必须的,我认为结论毋庸置疑。因为它已经在发生,而且是一个逐步的演变过程。人们已经在数字化环境中生活了。时至今日,从个人生活看,衣食住行的每个环节,都是在具象的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交织中完成的,比如购物、旅行、各种家居生活等,即使使用的智能设施最少,即使是过去生活经验多,学习慢的老年人,基本的支付、信息交流工具也是离不开的日常。而作为企业经营、公共服务等,数字工具更是比比皆是,有些行业更是有了数字工具后才能存在的,如电商、远程服务平台,而传统行业,如制造业、零售业,也已经经历了数字化带来的巨大变化。准确地说,人们是在不知不觉中,被迭代到了数字生活状态,而且不可逆。

这样看来,数字化转型是不是必须的,是一个不用探讨的问题,但其实厘清它还是有意义的。数字化转型在逐渐发生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开始就被提出来的一个问题。如果从IBM2012年开始提出数字化概念,到现在越来越被关注,究竟发生了什么?

“数字”进入已经存在的物理世界,并非近几年才开始。有了0和1,能把模拟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数字就有了自己的地位,并逐渐接近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1990年代末至2000年代初,我读研究生时用统计软件做分析,教授问过一个问题,猜一下以前做一个因子分析,用多长时间,因为当时用软件做,大约几秒就出结果,我能想象的是,用几个小时,结果得到的答案是用3天。教授指的是距离当时20多年前。感叹自己的“幸福生活”之余,对技术的“质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之后没几年,神经元、机器学习就进入了广泛的应用,至少在我在的定量研究领域,大家都不再陌生,无论是用于经济、社会科学等的学术研究,还是营销、管理等商业应用,已经有了大量使用和研究者。从20多年的渐变,到几年就产生的飞跃,已经充分体现了数字相关技术发展特征。毫无疑问,这种迭代速度的改变,与硬件和软件技术同时进步密不可分。

数字化是技术发展牵引的过程,随着软硬件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算力增强迭代的速度越来越快,“数字”能做的事越来越多,成果和价值也越发明显,而数字化带来的产业链变化、治理问题,也诞生了新发展方向,当然也产生了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数字资产,数据安全,数据治理等,这些问题不是本文讨论的内容,不再详述。

流程化、信息化、数字化

对数字化和数字化转型的认知,有很多看似“一目了然”,,却并非清晰明确,而且影响深入理解的问题。流程、信息、数字三“化”的关系和差别,正是其中之一,厘清这个问题,对数字化运营、转型及趋势,都有重大意义。

流程化是出现在“前数字化”时代的,指的是对一个企业/组织以最终目标为结果,对过程、行为、责任、权限等做出的规范,及过程管理。涉及到组织建设、架构等,追溯源头,可以找到1911年著名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著作《科学管理原理》,泰勒先生那时提到了“过程”管理的方法。

有了流程管理,组织行为达到了标准化,最终输出的结果也是可用确定标准衡量,稳定可靠的,由于每个环节有明确的范围和责任,发现问题也可以清晰、明确、高效。而流程即使在没有技术和数字工具时,在很多优秀组织中已成功运用。

比起流程化,澄清信息化和数字化,有更大的价值。

信息化是基于计算机及有关信息技术发展诞生的。本质上,由于有了技术手段,组织和个人的行为、文字、语言等,可以“留痕”,而流程也可以借助技术手段,稳定、精准、长久留下来,及更顺畅高效运行,以至于其传输交互过程也会留下来。使得人与人、人与机器都有了联系。而计算机和其它信息技术,也是靠数字(比如,0和1)使得这种留痕和联系成为可能。典型(不限于)的应用如ERP、OA等。在通讯技术进一步发展后,这种信息的联系和留痕,从内部固定的设备网络,延伸到了外网和移动端,于是联系和交互手段更加丰富、便利和高效。

那么信息化是不是等同于数字化呢?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数字化最重要的“革命”,是算力的突破,及技术发展到今日,飞速的迭代。但信息化是数字化的基础。

从被OpenAI创始人Sam“改写”的摩尔定律可窥见一斑。英特尔创始人戈登·摩尔总结的广为人知的关于芯片性能每18个月倍增的定律,是科技界“指标”性的参照规律,更是半导体行业的“金科玉律”,即,每隔18-24个月,封装在微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便会增加一倍,芯片的性能也会随之翻一番。。

Sam近日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声称:一个全新的摩尔定律可能很快就会出现,即宇宙中的智能数量每18个月翻一番。这是算力带来的“自信”,综合近期的研究,用来衡量新摩尔定律的指标包括:运算能力、学术刊物、专利数量、数据存储等指标。从ChatGPT的进化速度看,也许Sam的观点或许也偏于保守,最近,ChatGPT3.5迭代到4,仅仅是3、4个月时间。有人从机器深度学习的发展,也佐证了这个趋势:前深度学习时代(2010年前,训练计算量每20个月翻一番),深度学习时代(2010-15年,每6个月翻一番),以及大规模时代(2016年至今,100-1000倍增长,然后每10个月翻一番)。

回想前文提到,我研究生学习阶段听到的前辈的经历,计算机运算因子分析,从3天到几秒,经历了10-20年。

那么这个发展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换句话说,如何认识数字化而不是信息化时代?

数字化时代的标志可以做如下简述:

更多获取数据的渠道,使得信息变得丰富、全面、完整;更强的数据处理能力,非但提高了效率和速度,也使得数据可以发挥其价值;更多的前端自动获取信息手段,使得数据更少人为或其它噪音,而具备客观准确的特点,信息化时靠人输入的方式有了根本变化;组织的决策、管理方式,也更能基于事务的真相和本质规律,更透明及更少主观错漏;数据获取和算力,也使得人人交互、人机交互之外,机机直接交互也成为现实。而大算力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发展,更是近期的热门话题,人工智能的强大,可以达到或者超过我们的想象。

以上在基于技术发展、算力革命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可以认为是数字化时代的面貌和可以预见的发展趋势,但有更多的不可预见,值得拭目以待。

数字化对于国家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巨大的,随着社会变迁、生活形态改变,及技术发展,有的产业和行业会有兴衰更替,升级换代。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数字经济催生或促进的典型行业包括,云计算、物联网、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增强现实等等。抓住与时代趋势匹配的产业和行业,或升级迭代原有的产品形态,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本文不是论文,而是参加“数字化运营(CDO)架构师”培训的学习笔记和思考总结。

 

作者:毕自力,DW数智世界执行总编。

本文刊载于《客户世界》文集2023第三辑•体验与文化。

转载请注明来源:认知数字化和数字化转型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