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与利润、控制与提升,在矛盾中前行

    |     2015年7月12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096

|袁静|2006-10-16

    成本控制与利润提升,如二个可爱的双生子存在于任何的商业运行模式当中。今天让我们从呼叫中心行业入手聊一聊成本、利润、控制与提升间的关系。

    目前,国内的call center从技术含量、管理能力以及增值量上还处于初级阶段,这是我们大家所共识的,由此可见,我们从劳动密集型到知识密集型还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然而要生存、发展下去就不得不学习,不借鉴这就是为什么国内层出不穷的各大奖项、研讨、高峰会出现的原因,行业的发展与成熟其实如同教育子女,如果你真得爱你的孩子,就要看着他跳进前面的坑,等着他自己爬出来与你分享他的奇遇与心情,这时你往往会发现你的孩子成长得飞快,同时行业的成熟与发展也离不开大大小小的坑,虽然之前我们对一些先进的管理模式、技术贯以借鉴的词汇但还是难以回避问题。就拿成本控制来说吧,call center最大的成本是人,那么管理模式当中是不是要将人的成本列为控制范畴的首位呢?当然不是,举个例子,你的call centerManager以高水平的 KPI 考核员工,人员利用率几乎是95%以上,但你的服务水平却不足75%,试想你的反复拨打率一定不会低吗!你的一次解决率一定很不好看,你的投诉率也是离全线飘红不远了。每一个Call背后的问题其实才是管理者们应该认真考虑的,你有没有反问自己,用户为什么再次拨打?原因何在?在我们每天与员工大谈换位思考时,管理者在控制成本时,是不是也要换位思考一下,难道无限度的剩余价值才是利润提升的唯一途径。

    call center作为CRM当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我始终认为它是属于服务范畴的。如果你的服务作不到位,即使今年在利润上提升了几个百分点,明年又如何呢?短暂的利润与运气并不会跟着你一起走,但有一样东西会跟着你,那就是客户的服务感受。

    举个我们自己企业的例子,报业call center在数据采集与 KPI 指标的设定上与其它行业不同,它很难借鉴国外一些即定可应用的数据,最简单的一项就是受理时长,它不能同单一的业务类型作比对, 2000 年时,我曾下过大力量学习各项指标的应用,结果发现应用到报业自身的业务里不灵。结果只能从数据的原始采集开始,进行年复年的数据比对,以总结出在满足服务水平的前提下,新闻的受理时长均值到底是多少?在这个均值前提下我们提高了提问技巧、引导技术、话术编排会提高多少,会在同期的时间比下多接起多少个Call,提高多少人员利用率,减少多少客户等待时间。我不得不说这是个枯燥的过程,幸运地是我们还技术人员可依靠。以上我所罗列就是一个最简单的成本控制过程,因为我找到了原因所在,那就是我要什么样的 KPI 指标要求、考核新闻业务才是合理的,人员不会接听到疯掉,客户也不会等得疯掉。当这些枯燥的数据真的起作用时,你会发现员工与客户之间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基本上这里都是成本中心的范畴,也许我们所付出的成本远比这些表面看上去的要多许多。

    如果你单单将你的call center定位成一个利润中心或是成本中心,我想能难得到进一步发展,因为它们是互动的,继续用我们call center举例。

    进入2001年下半年,我们试着在现有的call center里作一些交叉销售的业务,如文化产品、保健产品等,介于以往良好的客户服务感受,这些交叉销售业务推广起来就简单多了,利润在此体现出来了。无独有偶,上海交通银行的信用卡中心的作法与我们类似,大家各自应用了行业自身的特点,它们提供了在线金融产品的买卖服务,一下子将利润提升作到了每一个来往的Call中。当然交叉销售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个利润提升的方法,介于我们自身的行业特点,调查工作也是业务增值的一个很好的措施,目前我们经营的调查工作有二种,一种是“出口民调式”简单收集调查对象的好恶,谈不上科学,但为媒体提供了互动的理由;另一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调查”,我们与天津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合作,从样本的采集到问卷的设计以及后期的分极、校准都进行专业的模式运行,调查方案采用,呼出、呼入相结合的模式取得很好的业务增值效果。

    作到这一切,均不能离开服务人员,因为好的、有经验的员工才会为企业创造奇迹,因而我个人主张,成本控制需要找到根源,不致浪费即可,因为走一个人、培养一个人需要更多的人、财、力。当然我们的call center比较特殊,因为它更多体现一个综合性的特质,如一些营销型的call center可能考虑的情况会与我不同,我也曾接触过一些作Home Shopping的朋友,广告接入的时间、电话流的预测、受话人员的安排都能在降低成本同时,使利润达到最大化。介于时间有限,今天就不作展开了。

    成本与利润、控制与提升,这对双生子如影随形,我们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取衡,套用美学上的一个观点,平衡才是美的,即使是抽象派也有其平衡之处,但经营者们又总是在追求着一方的最小化与另一方的最大化,因而我们需要在矛盾与前行,在一次次冲破中寻求真正的蓝海。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成本与利润、控制与提升,在矛盾中前行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