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银行:从缺位到觉醒
||2005-06-06
p>
p>
2005年5月18日,香格里拉饭店多功能厅里,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姜建清和包括搜狐董事局主席兼CEO张朝阳、阿里巴巴淘宝网的马云在内的12家国内著名电子商务企业的老总们谈笑风生。他们刚刚就在线支付、客户资源共享、联合促销等内容签署不战略合作协议。在工行股改和上市的关键时刻,掌门人姜建清的工作表早就被安排得满满当当,能与电子商务企业促膝而谈足见工行对网银业务尤其是在线支付的重视。
在与12位电子商务企业老总的对话中,姜建清直言不讳地说:“2000年工商银行首次推出网上银行的时候,当年的交易量是154亿元,我们欣喜若狂。而2004年交易额已经达到38.4万亿元的规模,我们一点儿不激动,因为我们认识到这只是刚刚开始。”据工商银行2005年第一季度的统计数据显示,电子银行业务已经占到工行总业务量的25%,并且持续看涨。
对于工行等商业银行而言,电子商务除了直接使银行催生出网上银行业务外,它还悄悄改变着银行的营收结构和增长模式。未来网银市场产生井喷式行情的可能使得银企之间的合作显得迫不及待,而在线支付是其合作的重中之重。除了国内相关的法律制度和征信体系等外部环境因素之外,在线支付市场中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已悄然拉开,速度和安全等关键要素已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问题。
从缺位到觉醒
电子商务企业推着商业银行往前走一直被认为是在线支付市场中的怪现象。eBay公司的内部人士指出,从根本上来说,在线支付是一种金融行为,这一行为的实施者应当是金融机构。最应充当这一角色的是中国商业银行。不过在过去的数年里,政策赋予了电子商务公司担当这种角色的权力,银行们却一度处于角色缺位的状态。
“很多银行的网上支付系统是在我们的呼吁和督促之下才开始建立的。”北京云网公司总裁朱子刚告诉记者,“工行从非实时支付到实时支付,从能够实时支付到能够很好的实时支付,再到实行海量实时支付,这一过程我们起了很大作用。”
与银行在在线支付市场中的缺位相对应的是,中国不少电子商务企业一直以来还扮演着银行的部分角色,承担吸纳储蓄的风险。至今这仍然是一个政策无法管辖的灰色地带。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有关人士认为,电子商务企业进行的是一种商业服务,而非支付行为,其能不能在网上交易中做担保目前还在讨论中。
而对于其他只有三方的在线支付工具来说,如果任何两方有争议,钱就要在电子商务企业那滞留一段时间。以30天为例,电子商务企业方面能获取0.99%的利息,如果做一些手脚年息可以达到1.72%。美国某电子商务站点在发展初期就曾被指控通过类似的余额利息来作为利润的主要来源。
对于这种变相的吸储行为,都不为许多国家的金融政策所容许,中国也不例外。而作为背后的市场主体,商业银行的长期缺位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对此,工商银行电子银行部市场推进处副处长周永林也表示承认,“工行这次与国内12家电子商务站点的合作,充分说明银行已认识到这一点。”
除了角色缺位之外,在线支付业务中银行还存在功能的缺失,这一点从云网与工行最初的合作中可以看到。成立于1999年的云网早在2001年已开始尝试在线支付业务。最初,云网的每一笔交易都要打一张纸介质的对账单,工行没有提供电子化的服务。刚开始在线支付的业务量不多,云网可以自行派人取回即可。但不久之后,交易笔数飙升,云网开户的工行北京分行一位副行长只好开着车,带着两个保安,用几个麻袋将对账单送过来。“电子银行在2001年、2002年对于银行来说还是个新鲜事物,他们在这上面的投入不大,对网上支付也是抱着尝试的态度。” 朱子刚介绍了当时双方合作的市场背景。
不过,在合作过程中,工行也在及时调整自己的服务。“当发现超过人工处理的极限后,工行随后推出了电子对账单。我们也由原来每一笔交易上交对账单改为每一天所有交易一起上交。”朱子刚称。据介绍,现在云网一家每天的交易已超过15000笔。据2004年的统计结果显示,工行当年的B2C交易为1054万笔,其中云网贡献约274万笔,占26%左右。“单从交易笔数来看,我们是工行B2C业务绝对第一的合作伙伴。”朱子刚很自豪地说。这虽然仅仅是工行在网上支付系统建设过程中的一个短片,但也影射出近年来银行在在线支付市场的进程中步履蹒跚。
如今在工行和云网的合作过程中,买、卖、银行、云网已成为在线支付四方主体。工行也已开始提供接口,由接口提供指令,买方将钱打到工行的一个中间账户上,而非云网账户。云网收到一个指令显示用户已经付钱后,会通知卖方发货。朱子称:“无论交易成功与否,只要得到指令我们就可以从账户中把钱取出来分成三份,一份给卖方,一份给银行做手续费,一份给云网。”
据了解,除工行之外,其它银行也正准备在在线支付市场有所作为。业内人士认为工行此次与12家电子商务企业的联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可以看作是商业银行主角意识的彻底觉醒。银行们正在开始变被动为主动,从后台往前台站,开始发挥对买家、卖家和商家三方的制约作用,他们在在线支付市场的绝对主角地位会逐步凸显出来。
合理补位
与5月18日战略合作签约同时开始的,是“工行‘金融@家’,真情大赠送”大型促销活动的启动。工行将从2005年5月18日至10月31日,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全国百家网站,开展该促销活动,并承诺在活动期间,所有开办或使用网上银行的新、老客户,可以享受多重优惠。与此同时,工行要求各合作伙伴对使用工行在线支付的客户提供价格折扣、积分奖励等各种优惠。
“这系列合作和活动,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国电子商务普及和发展将发挥积极作用。”周永林告诉记者。在周永林看来,对于在线支付而言,目前最要紧的是向消费者更多地了解在线支付业务,在产业链上逐渐补位的同时,银行已经到了站到前台大力推动在线支付普及的时候。
工行之所以不遗余力地进行大规模的市场宣传,原因很简单。在线支付所带来的巨大收益已经实实在在的摆在工行前面。2001年工行电子银行业务交易金额为3.6万亿元,占全行结算业务量的5%,而2004年这类交易金额飙升至38万亿元,结算量占比上升到20%,其中电子商务在线支付交易额达到57亿元,交易超过了1000万笔,工商银行成为国内最大的在线支付服务提供商。
从某种角度看,工行与12家企业的结盟标志着商业银行在网上支付市场跑马圈地的时代业已到来。不过要想让在线支付的市场蛋糕越做越大,银行和电子商务企业还必须面对在线支付背后的老问题——–安全问题。在线支付几乎集中了网上银行业务的所有隐患,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在线支付难以取信于大众的一大门槛。
“除了敢做敢为敢试的和完全知道相关情况的人之外,无知的、有知的、有一定知的这三种人都认为互联网不安全。”朱子刚认为,在线支付的名声一直不好也是互联网在中国多年来给人们不安全感的集中体现。
实际上,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种不安全感被某种程度的人为扩大了。云网回访的数据显示,在线支付出现的安全事故有50%是自家盗用。现在账号被盗的比例已经下降,工行2004年推出了个人网上银行3.0,加强了安全性,通过木马盗取密码的比例已经大大降低。
同时,工行现在已经推出数字签名证书。作为网上交易的另一保障,数字签名证书不可被导出,所以网络大盗难以窃取,而通过认证和加密在公用计算机上进行交易已使得交易各方主体没必要存有顾虑。“没有签名证书只能查帐,无法进行交易。”周永林称,电子签名证书的大面积推广能够消除大众对在线支付普遍存在的安全性顾虑,这是在线支付普及的基础。
除工行之外,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以及招商银行等商业银行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电子签名证书。证书的推广已经成为2005年国内各商业银行网上银行尤其是在线支付业务推广的重头戏,电子签名证书在某种程度上充当了各商业银行在网上支付市场跑马圈地的利器。
虚拟”银联”?
不过对不同银行推出电子签名证书这一现象,中国金融认证中心技术顾问关振胜另有看法。在关看来,现在各家商业银行纷纷推出自己的电子签名证书,而没有形成统一认证的格局,银行各自为政,这恰恰会成为在线支付发展的一大瓶颈。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关振胜告诉记者,目前各家商业银行都各自有自己的电子签名证书的情形跟多年前银行发卡时的状况几乎一样,由于没有统一的系统接口可以识别,当时商场结账柜台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刷卡机,用来识别不同的银行卡系统。
目前因为银联的成立,在卡片市场里基本实现了刷卡大一统。消费者有机会能在不同的刷卡机上成功使用不同银行的卡片,前提是只要有银联的标识。这个过程经历了约20年。
“如今历史又开始重演,市场上各种不同的电子签名证书给在线支付带来的麻烦,将会跟20多年前不同银行卡系统遭遇的问题一样。”关振胜认为,这对众多电子商务企业来说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它们不得不分别与每个银行建立接口,并装上各银行的软件来识别不同的电子签名系统。
朱子刚和阿里巴巴的相关负责人对此都表示认同,但同时表示要想实现电子签名的统一,话语权不在电子商务企业这一方,商业银行和相关认证机构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市场主体。
事实上,统一认证已经成为众多业内人士的共识。“电子商务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市场,我们应该统一用一个证书,这对客户和商户都是好事。”关振胜认为,短期内对银行“不是好事”,尤其是工行这样具有先发优势的商业银行,统一认证意味着“不能垄断客户了”;而从长远来看,“对银行是好事”,这从银联统一银行卡后给银行业务带来的巨大增量可以得到实际例证。
在关振胜看来,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应该成为网络银行上的银联,去做统一认证的工作。事实上,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在当初成立金融认证中心的时候,也正是赋予其这样的使命。而工行在网上银行和在线支付上面的一家独大,已经让金融认证中心陷入尴尬地位。“工行联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现在大家还在市场导入、起步的阶段,等到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这个问题就会暴露出来。”关振胜对此显得忧心忡忡。
银行对此也显得无可奈何。在周永林看来,某种程度上来说,银行业务并不需要第三方认证,“工行从2000年推出的支付平台已经是一个标准化的产品了。”“根据客户需要,强制或者推荐客户采用安全证书,我们现在的系统是银行可以认证客户,客户没法认证银行。”
实际上,在工行和其他商业银行看来,尽管金融认证中心提供的电子签名证书安全性没有问题,但有一个致命点就是速度慢,对此关振胜也表示认同。以建行和工行为例。工行用的是自行开发的认证系统,而建行则由金融认证中心提供。工行的网站登陆只要9秒,而建行则需要16秒;工行进行一笔交易只需要12秒,建行则要7、8分钟。这样的速度差对于在线支付的几方交易主体来说,很容易成为关键的选择因素。
关振胜对此解释为网上交易安全和效率之间的天然矛盾:要快速就必须程序简单。建行的应用代理软件在整个网上支付的过程中要求用户进行3次数字签名:一登陆双方要确认对方的合法身份,进行业务操作之前网上银行出示的表单要带有签名;业务进行之前客户还要签一次名,填写主要要素;入账之后银行再次签名反馈给客户。相比之下,工行的网上支付步骤相对简单,但是漏洞较大,安全系数有所降低。但工商银行的周永林称:“到目前为止,采用证书进行业务操作的没有一例被盗。如果第三方机构,比如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的电子签名证书价格合理、系统稳定、服务到位,我们会马上切换过去。但如果金融认证中心跟不上工行的发展的话,我们不能坐等第三方的软件。”
对于想成为网上银行上的“银联”的金融认证中心来说,银行方面提出了速度和安全的双料保障要求,其权威性仍有待提高。
不过在网上支付上,银联模式的复制只是迟早的事情。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目前中国在线支付的市场基数并不大,现阶段各家银行只是表现出网上支付领域跑马圈地的冲动,这一市场还处于半休眠状态。统一认证的问题,还有待于在线支付市场蛋糕的进一步做大。在关振胜的预测中,这一时间维度为5年。
来源:eNet硅谷动力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虚拟银行:从缺位到觉醒
噢!评论已关闭。